摘 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创建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家庭教育 现状 方法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始终与家庭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创建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少数农村家庭比较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但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小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常常听到老师们说:“这一年级难教,听不进去话!”“这些娃娃笨死了,啥都听不懂,气死人了!”然而校长语重心长地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一年级,难道还有笨了的?”确实,城里的孩子反应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听话,守纪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我只就家庭教育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的行为和活动”。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当今社会及少数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认识不够
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有责任的较少,大多数的家长认为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1)大多数农民思想素质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在家长会上讲了无数遍,当时思想上略有触动,会后,家长们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孩子们学习的“楷模”。农民是纯朴的、善良的,但也是落后的、保守的、自私的。孩子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着他们的思想,接受着他们的精髓,好的坏的不加分辨地吸收着。他们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虽然改革开放,让他们的腰包胀了起来;虽然他们的思想在一定群体、一定范围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最终却没有发生什么质的飞跃。
(2)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差。望子成龙是每一个人的心愿,现在农民们尤其迫切。每一个农民都有一个最大的心愿:跳出“农”门。自己走过的路不能让子孙重新来过,虽然城乡差别在逐步缩小,毕竟城市好于农村,无论从哪方面讲,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最好的教育。但在家庭、职业、收入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下,他们选择了农村。他们自己大多数只有初中水平,加之遗忘等原因,自己没办法辅导孩子的学习。特别近几年枸杞种植面积增大,农活儿更多,他们根本没时间看一下子孩子的作业做完了没有,任由孩子自由发展。爷爷、奶奶们由于历史的原因,好多都还是文盲或半文盲,根本就没办法辅导教育孩子,甚至居然还有人认为:读书出来的是天生的、命中注定的,人家的祖坟埋得好;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把爷爷、奶奶这辈儿可称作“六0”部队。
(3)大多数农民行为习惯差。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是一个与土地打交道的地方,是社会实践的一个大课堂。人人都爱清洁、讲卫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当今社会的农村,大多数都是“三八”、“六0”部队。缺少劳动力,活儿忙不过来,或是老年人不方便导致孩子们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如孩子不洗脸、衣服脏、不洗澡、不洗手等等,养成了比较懒散的习惯。
由于这种教育理念、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长大了能挣钱就行,家里还有10多亩土地,多读书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挣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大多数小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学生的监护权都交给了爷爷、奶奶或亲戚。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辈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亲朋好友的监管责任心不到位,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学、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有的甚至出现服毒等自杀现象,逐步沾染上社会恶习。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贪玩、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有的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担家务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一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
3.家庭教育不同步
家庭与学校之间对小学生教育的方法、观点不一致,祖父辈的溺爱和父母的教育不一致,有的家庭父亲和母亲教育思想不统一,有的家庭是双亲中一方只管赚钱忙于事业,而把教育孩子的事交给另一方,这样造成孩子的学习无所适从。家庭和学校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
4.重智轻德严重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试卷上的红分成绩,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忽视了对孩子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甚至用武力“逼”孩子学习,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的集体工作,还有部分家长让孩子使用手机抄题,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农村小学生中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时有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教育方式简单
少数家长封建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有的认为 “黄金棒下出好人”,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到多少分奖多少钱,均以物质奖励。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引导。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采取的对策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应该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1)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为农民工在本地区提供更多的赚钱机会,这样也使得孩子们能更多地拥有父爱和母爱,同时父母也能更好地照顾和辅导孩子。
(2)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广大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在目前经济思潮的冲击下,有一些不正确的思潮泛滥,拜金主义流行,利已主义抬头。这种歪风不刹,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百害无益。所以我认为:
①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舆论作用。
②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一个较大的真空段。很多都是用致富能手来代替方方面面,一富遮百丑。我认为更多的应在孝敬父母、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学用科技、讲究卫生、移风易俗上下功夫。这样来评选精神文明户,还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长抓不懈。村村户户树榜样,人人个个学先进。这样才能改变社会思潮。
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让农民们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④尊师重教,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⑤家校联系,促进农民思想转变。
2.家庭教育的认识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条件,同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做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建立现代教育思想
家长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5.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将在儿童的心灵上铭刻下痕迹。对儿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儿童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儿童从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与感化。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在这个关系中,家长与子女一般地说是朝夕相处,利害与共,命运一致,关系亲近,这种特点的生活环境,家长具有权威性,使孩子容易尊敬家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不断吸取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从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6.转变教育的方法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要多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孩子的发展与进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形成家庭教育的活力,才能推动和发展家庭教育,真正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赵新朝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孩子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家庭论文; 农村论文; 父母论文; 小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