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投资升级 韩国钱在路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路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月份并不是适合旅游的季节。但在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大城市的五星级宾馆内,西装革履、行色匆匆的韩国人的身影却随处可见。
这些韩国人来华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感受奥运会来临前的气息。他们大多受韩国各大企业的委派,来华考察一些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企业和行业。在他们背后,规模巨大的韩国财团资本正在蠢蠢欲动,随时都可能涌入中国。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韩国对华实际投资达32.29亿美元,仅列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之后。如果不计中国香港,以及离岸公司聚集的英属维尔京群岛,韩国实际投资为外国投资之首,远远超过美国22.21亿美元的规模。今年初,韩国在华投资有增无减。
有意思的是,最近媒体围绕“韩资制造企业撤离中国”的报道还在不断升温,关于韩资流向的猜测更是层出不穷。记者经采访发现,韩国大财团和大资本仍在重押而不是逃离中国市场,其眼下的资金进退,正是在完成一个在华产业升级的过程。
娱乐业遭遇突袭
韩国人金光燮最近就有点忙不过来。这位韩国SK电讯(SKT-elecom)中国区副总裁现在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北京太合麦田的总裁。太合麦田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几天前,SK刚以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太合麦田42.2%的股份。
这并不是SK电讯在中国的第一次收购。就在上个月前,SK电讯还以1.07亿元闪电般收购了深圳伊爱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汽车GPS导航产品的企业。两年前,SK电讯曾参股中国联通,并和中国联通合资成立了一家名为联通时科的SP公司。
但与几年前试探性的投资行为相比,SK电讯现在的举动无疑更加张扬:它更倾向于直接收购国内高成长性的企业,投资金额动辄亿元,它也更喜欢直接参与投资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这和过去深藏幕后的做法截然不同。
“我可以肯定,SK电讯未来在中国的收购还将提速。比如在娱乐产业,SK电讯就可能收购更多的唱片公司、影视公司以及其他娱乐公司。他们的目的是在中国布局,而不是简单的布点。”著名娱乐业分析人士张志远向《财经时报》评价说。
另一家韩国巨头好利友也打算紧跟SK电讯的步伐。五六年前,这家韩国公司曾试探性地投资了一家无线增值服务公司龙腾阳光,结果获得了数十倍的高额回报。现在,这家手握数亿元现金的企业正踌躇满志,试图在华找到更多的投资项目。
“这些韩国大企业在华投资的决心已经很坚定了,今后韩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案例数量肯定会大幅上升。”一直从事并购生意的国金投资公司CEO林嘉喜认为,“这是一个大趋势。由于韩国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因此这些大企业迫切需要进入中国市场。”
林嘉喜对记者坦言,他最近正准备从韩国财团手上接些单子。在过去两年,他曾成功帮助英美风险投资(VC)和产业资本完成了多项国内无线增值、网络游戏领域的大型并购案,与韩国资本接触还是刚刚开始。
“韩资和美资完全不同。后者主要是VC,是财务资本,它们不参与公司层面的管理;韩国资本大多是财团和大企业,他们倾向于战略投资,直接参与业务整合。”张志远认为,这种区别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不同的机会和命运。“比如本土娱乐业,因为韩国人的进入,未来的格局将会很不一样。”
逐鹿热门行业
实际上,SK电讯、好利友只是众多韩国财团在华投资热潮的缩影。从今年年初开始,韩国资本收购中国企业,进入中国热门行业的消息就不绝于耳。除了娱乐业外,大型零售、金融业、房地产和汽车等也是韩国财团资本的首选之地。
今年1月,韩国乐天百货公司宣布以8380万美元收购中贸联万客隆的控股权,并计划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开设其旗舰乐天百货连锁店的第一家分店。这也是韩国资本在国内零售业最大的一次收购案。
随后,韩国另一零售巨头新世界集团也加大了在华攻势。2月底,韩国新世界以5323.824万元增持上海易买得超市16%股权。易买得由韩国新世界集团和上海九百合资成立,在收购之后,新世界集团控股高达97%,上海九百仅剩下象征性的3%股权。
此外,韩资零售集团衣恋(E.Land)也计划今年第二季度将其中国业务实现香港上市,集资23亿至39亿港元,保荐人为花旗、高盛及瑞银。衣恋在中国拥有900个零售店,共销售11个品牌。
随着金融业开放加快,韩国众多金融机构也开始在华试水业务。从3月开始,按资产排名为韩国第二大银行的新韩银行将在北京成立本地法人,该资格是1月30日获得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的;2月4日,韩国外换银行、韩国朝兴银行也在天津提交开办人民币业务的申请。目前,在天津的韩资银行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日美银行数量;釜山银行最近决定将青岛作为其第一个拓展海外业务的城市;2月26日,韩亚银行在长春等地开设分行的申请也获得批准……
韩国金融业务的大量涌入,为韩国资本进军中国房地产业提供了便利之门。早在2006年,韩国政府就开始放松金融管制,韩国人在国外投资金额上限达到300万美元。当年,韩国个人在国外房地产业的投资金额达5.142亿美元,企业投资金额为2.293亿美元。中国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的房价飙升背后,少不了韩国资本推波助澜的“功劳”。
韩资三大动向
尽管韩国财团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投资比例最近几年逐年递增,但相比之下,山东依然是韩国资本最热衷的地区之一。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截至目前,山东已累计批准韩国投资项目超过2万个,实际投资累计234亿美元,占韩国对华投资总额的50%左右。仅青岛一地,去年韩资企业数量就占总量的七成左右。
商务部驻青岛特派员办事处的一位人士向记者总结说,和其他城市一样,青岛韩资企业的投资方向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而言主要有三大动向:一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二是由加工贸易型向以中国为市场定位的战略投资型转变;三是由附加值低的一般加工制造业向更高层次的产业迁移。
“不仅仅是比较热门的房地产、金融、娱乐等行业,韩资关注的热点甚至还包括服务外包、现代农业等新领域。”该人士透露说。
张志远认为,这些现象也说明,韩国对华投资已经走出了简单的制造业输出阶段,现在他们更关注更高风险和更高利润的热门行业。这也是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海外投资的共同规律。
我国政府对于韩资为首的外资方向变化也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透露说,商务部现在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优化外资的产业结构,加大服务业的比例;二就是提高中西部引入外资的水平。尤其要关注跨国并购,未来这一形式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主流。
链接:
韩资低端制造企业撤离中国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日前在北京透露,山东境内的确出现一些外资撤离的情况,但仅限于小规模企业。据悉,撤离的外企以韩资企业为主,撤离的主因是中国调整税收、环保等政策。
由于中国税收政策改变、环保限制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不少韩国企业纷纷撤资。由于地缘毗邻,山东曾是韩国老板的投资天堂,而在2001年到2007年间,未正常清算撤离青岛的韩国企业达206家,仅2007年便有87家。不过这些韩资企业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的撤离对山东影响不大,反而可以促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