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武汉城市圈的主旋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汉论文,主旋律论文,产业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武汉城市圈由省会城市武汉和周边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8市组成,俗称“1+8城市圈”。从2003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把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作为当年的工作重点到2004年4月省政府发出《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从2006年4月武汉城市圈建设被中央10号文件列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首位城市群到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一道为新试验区,“1+8”的产业对接一直是热门的“关键词”。的确,产业融合是近6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的主旋律,9个城市共同探索出了一些产业一体化模式,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总—分模式。2003年武汉市开始发展“总部经济”,与周边城市形成了“总厂—分厂”的分工格局,即一些总部在武汉的企业,将企业的加工基地或者连锁店办到周边城市,或者周边城市将企业的总部或者研究中心迁往武汉而生产基地仍留在本地武汉城市圈。通过这种“总—分模式”整合资源,正在形成六大特色产业带:
一是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和主要辐射极,形成包括葛店、鄂州、黄州、黄石的高技术产业带,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及环保产业;二是以武钢为龙头,形成包括鄂州、黄石、大冶、阳新在内的冶金-建材产业带;三是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和辐射极,形成环城市圈汽车零部件产业带;四是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园为龙头,形成环城市圈IT设备及电器、电子元器件产业带;五是以武汉为龙头,形成包括仙桃、潜江、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的环城市圈纺织服装产业带;六是以武汉为龙头,在城市圈西侧形成包括云梦、应城、天门、潜江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带。
在总—分模式下获益的不仅是总部所在的武汉,“分厂”所在地也因此形成产业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如地处鄂州市的鄂州,以前虽然“小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多年来总是难以做大做强,2005年初被武钢控股后生产量迅速扩大,当年鄂钢就开发新产品32个,并陆续批量生产。2006年12月,武钢投资30亿元的宽厚板项目陆续在鄂钢开工建设,2008年8月将建成投产。该项目将采用当今国际国内宽厚板材轧制的一系列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建成后将生产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宽幅专用钢板,将使鄂钢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这将使鄂钢从过去的卖“馒头”跨入卖“蛋糕”时代。
再如武烟集团整合全省所有烟厂,包括武汉城市圈在内的咸宁、红安、大悟烟厂,使其成为武烟的分厂。现在,武烟集团一跃而成为全国四大烟厂之一,实现利税比过去17家烟厂的总和翻了几番。还有三江航天集团总部在武汉,但生产基地在孝感,一些分厂、子公司在三江航天产业园扎堆。除第二产业(包括建筑业)外,总—分模式在第三产业也有较多运用。中百仓储总部在武汉,在周边8市甚至一些县市区建立了分销机构;三五、艳阳天等武汉知名餐饮企业,也在周边开设了连锁店。事实上,如果把各类企业在周边地区设置的营销网点都算上,总—分模式就更是广泛存在了。
店—厂模式。汉正街服装市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普遍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由于价廉物美,其产品曾长期居全国服装批发市场前列。2005年12月20日晚一场大火,造成4死2伤,将这里的“前店后厂”的老套路逼入了绝境,催生出了“1店8厂”新模式,即销售门店仍留在汉正街,而将生产基地迁往周边8市。2006年8月24日,武汉汉正服装工业城在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河工业园正式式奠基。规划一期投资6亿元,占地2300亩,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服装生产、辅料加工和物流基地。在工业生产领域,除了汉正街这种武汉向周边被动扩散产业形成店—厂模式外,也有周边城市的一些工厂主动将销售中心迁往武汉而形成店—厂模式。
如果把农副产品也算上,店—厂模式的内涵就更丰富。2007年7月2 7日,在首届湖北(黄冈)大别山农产品进超市对接会上,武汉中百仓储、武商量贩、家乐福等49家大超市在黄冈签下4.7亿元的采购合同。此次对接会,一边是黄冈12个县(市、区)61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推出了涉及饮料、粮食、茶叶、食品、日用品等400多个有着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一边是武汉、黄石、宜昌等地49家国内外连锁超市公司的100多名高管、买手组成的商企采购团。届时,罗田板栗、英山茶叶、黄梅青虾、红安花生、团风马蹄、黄州蔬菜,这些产自黄冈的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涌上武汉市民的餐桌。
资—地模式。即武汉出资金,周边8市出土地,进行产业开发。这在旅游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武汉与孝感的旅游业合作为例:孝感汤池温泉度假区由武汉木兰天池公司投资1.2亿元买断经营权,目前已建成国家级4A景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以融入武汉都市旅游圈为契机,积极推行“两头在汉”(客商在汉、客源在汉)的战略,先后引进武汉客商6个,投资5200多万元兴建宾馆酒店,从事景区景点开发,还与武汉市黄陂区合作打通了双峰山至木兰天池区际旅游公路,实现了资源共享,客源互动。
武汉江岸区融兴公司投资9600万元兴建的融兴度假村项目,引进武汉天开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开发观音湖旅游项目。2006年共游客270万人次,70%来自武汉。2007年共接游客近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多元。2007年4月17日,孝感市在武昌白玫瑰大酒店举行的春季旅游推介暨项目招商洽谈会上,签订旅游项目协议5个,协议金额达6.36亿元:孝南区与宇飞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兴建荣欣度假村协议,汉川市与广州富州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汉川汈汊湖旅游开发协议,应城市与武汉鼎润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开发汤池旅游一条街协议,安陆市与湖北天润(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开发银杏谷景区,孝昌县与湖北瑭皇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开发建设观音苑及观音文化系列项目。这种模式还在咸宁、鄂州得以持续快速推进。
主—辅模式。就是主业在武汉、辅助配套业在周边8市。孝感、天门等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主动寻找对接企业和产品,既要争取与东风、神龙等整车企业直接配套,也要争取与武汉零配件企业配套,做到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不断发展壮大汽车零配件产业;还有孝感富思特集团与武烟集团、华鑫铸造与武船等,也实现了主辅配套、产业对接。仙桃将重点抓好瑞阳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在一期800万套刹车片项目建成投产的基础上,抓紧规划汽车遥感器、刹车片与消声器二期扩建项目。通过与汽车生产配套商合作,抓好元丰公司投资4亿元新上元丰汽配工业城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神龙公司配套企业。此外,仙桃还将充分发挥与武汉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吸引武汉万只、德雷奥、友德、通达等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落户。
综—专模式。即武汉进行综合生产,周边8市则主要生产专用设备,这种模式主要是应用在成套设备制造业方面。武汉能生产面向全国市场的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电站锅炉、新型汽轮发电机、热电联产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重型与超重型数控机床等;以及主要面向湖北省内市场的冶金及水泥设备、锻压机械、纺织机械、机床、造纸机械及粮食机械等。而周边城市限于技术等方面的条件,不能进行上述大型机械设备的综合生产,这就形成了武汉重点发展电气机械与器材、机床及通用机械制造而周边地区则以专用设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布局。另外,武汉为全国汽车城之一,周边地区除运用上述主—辅模式配套生产零配件外,还运用综—专模式生产各种专用汽车。
孵—产模式。即研发“孵化”在武汉、产业化成长在周边的模式。葛店毗邻武汉,武汉丰富的科研成果资源、科技人才资源,使葛店开发区具备了承接高新技术的最有利条件。仅东湖开发区所处的武汉市洪山区内,就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30所高校,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3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万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5名,博导1500多人,教授1万余人。武汉高校院所兴起的产业热,给葛店开发区提供了机遇。他们确立了打高新牌的指导思想,瞄准武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投资额千万以上的大项目。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院所先后进驻葛店,创办科技工业园,现已形成9大高科技产业园携手并进的局面。此外,武汉晨光科技、高科康田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也进区兴业。这种模式在黄石等地也有运用。
上—下模式。主要运用在化工产业方面。以前就有孝感应城等地利用武汉的化工上游产品开发下游产品,近期周边8市抢抓武汉上马1000万吨炼油厂和80万吨乙烯工程机遇,力图延伸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塑料)及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及有机化工原料的深加工。按照《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远期还将利用重庆忠县至武汉的渝汉输气管线发展天然气化工,建设90万吨乙烯及大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深加工项目。以石油化工为龙头,将下游产业(三大合成材料)及相关的医药、精细化工布局在鄂州、黄石、黄冈、孝感、仙桃等地,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化产业集群。可以预料, “1上8下”模式在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融合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区—园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应用高技术产业方面,即依托武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周边地区设立工业园,也就是“一区多园”。如孝感市与东湖高新区签署了孝感高新区加挂中国光谷产业园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在孝感兴办光电产业园区,挂牌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孝感产业园,成为东湖高新区的“园外园”。如果说孝感与东湖高新区合作是政府直接运作,那么,在东湖高新区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在鄂州葛店开发区设立工业园,则是一种市场行为,并且丰富了“一区多园”的内涵。
这些模式的成功运用,使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融合真正落到了实处,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2007年,武汉城市圈实现GDP占湖北省的约1/3。而入库国税收入465.7亿元,增长24.2%,增幅快于全省国税收入增幅2.5个百分点,占全省国税收入增收额74.8%,比重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