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结果分析
1.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精神重视程度高。
通过调研,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了职业精神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统计表见表1。
表1.企业录用员工主要考虑的专业精神
图1.企业录用员工主要考虑的专业精神
我们将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制定计划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10项内容作为职业精神的体现。调查显示,企业对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最为看重,然后是交际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很重要。这说明企业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职业精神,是毕业生应聘成功的保障。
2.毕业生认为专业精神对毕业生成就的影响。
表2.成功就业高职生的专业精神分析
我们将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的学习、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9项内容作为职业精神的体现。调查显示,已经成功就业的毕业生中,企业对敬业精神、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最为看重。这说明专业技能的掌握、敬业精神和交流沟通的能力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前提条件。
二、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
1.扎实推进校企实质性合作,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把职业精神教育进行延伸,不断丰富职业精神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企业专家、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研讨专业发展方向和进行校企合作深层次探讨。在委员会成员的协调下,每个合作企业与校内专业教师形成联络对接,随时交流行业最新动态,校企合作交流常态化。另一方面,依托企业专家的指导,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借助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出版适合工学结合的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要广泛征求企业相关人士的意见。主动邀请企业的优秀员工进行高职教材的编写,力争编写出高质量、有特色、针对性强的职业精神教育教材。
2.校企合作互惠共赢,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需要互惠共赢的发展,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抓住工学结合的实践性特征。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搭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做法:(1)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坚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制作各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完善实训设备的操作安全规程,制定各实训工种的实训技术标准及安全操作规范,完善实训车间“6S”管理机制。校企共同开发实训课程以及特色实训教学项目。学生走进实训中心,如同走上岗位,真正进入工作角色,实现与实际工作对接。(2)研究企业特点,依据树立长远规划与短期效应相结合、关注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方向相结合的原则,以项目和技术服务作为纽带系紧校企关系,就近选点,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企业各由专人负责,确立了“与小企业灵活合作,与大企业稳定合作,与行业全方位合作”的多层次校外实习基地合作方案,开创了学校、企业和社会效益三赢的局面。(3)校企合作共同发展,企业文化进校园。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实习、实训的安排制定职业精神教育的教学计划,把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全过程。比如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安排企业人员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前的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了解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要参与到学生职业精神课程评价中来。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可以根据学生工作实习的表现,对学生职业精神给予评价,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自觉养成优良的职业精神。
论文作者:王冰 余娟 韩秋燕 方春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精神论文; 企业论文; 能力论文; 职业论文; 专业论文; 实训论文; 校企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