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血液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42)
【摘要】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是控制内部感染的重要环节,必须保证各科室所应用的无菌物品都保质保量,符合相关规定。工作人员长期在具有心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危害的环境中工作,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防护理念,做好职业防护,更好的完成后勤保障工作。
【关键词】工作重点;安全隐患;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389-02
消毒供应室作为血液中心的后勤保障部门,是重要的基础科室,是单位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承担器械、辅料与物品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工作,是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重要所在,它的工作能够使献血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高温、噪音、潮湿等不良因素的环境中工作,较其他人接触有害病原菌及有害因素的几率要高许多,健康与安全受到较大威胁,因此,我们在保质保量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有自身的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可能有的危害,杜绝不必要的伤害发生。
1.工作区域的划分
消毒供应室布局按照污物接收区、清洗、消毒、整理包装区、洁净物品存放区以及办公生活区划分。严格划分标示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志醒目,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另外,还要分别设置污物、清洁、灭菌物品的接收和发放通道和窗口,不得交叉。确保人流、物流均予以强制性专用通道,不发生交叉、逆行现象。
2.设备的应用
按照本血液中心实际工作需求配备了先进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以及水处理设施,现代化、自动化的设备可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正常运行并能提高无菌物品的质量,每台设备都制定了操作流程、出现故障时检修报修的流程及相关应急预案如停水、停电、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应对措施,意在确保消毒供应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医疗安全。
3.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点
根据消毒灭菌工作必须遵循的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促进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3.1 复用的各类器械要进行数量上的清点和分类清洗消毒灭菌,查看器械上是否带有血迹、污渍、锈迹等,有血污的是否进行过初步处理,认真检查器械的关节咬合及性能是否良好,齿合部是否达到要求:无血、无锈、无污垢,剪刀是否锋利,注意各类器械的完好性。有破损的包布要及时撤换,避免灭菌后的物品在保存过程中受到污染而无法保证灭菌质量。
3.2 高压灭菌锅内物品一般不超过容积的80%,以免影响蒸汽畅通。灭菌物品应用高压灭菌指示胶带标记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通过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对灭菌操作进行监控。物理监测:灭菌过程中的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化学监测:使用化学指示卡在灭菌包的内、外进行;生物学监测:使用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的排气口处监测。物理化学监测每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从灭菌锅内取出物品时应仔细检查包裹的完整性、包布有无潮湿、灭菌后物品干燥性是否符合标准,3M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是否符合标准,严格检查,并做好所有记录:物品的名称、内容、灭菌日期、操作人员等。
4.安全隐患及防护
4.1 心理承受能力的自我调节
长期以来,对消毒供应专业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对专业工作的理论研究较少,缺乏专业理论培训教材和相关培训。而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却繁琐、劳动强度大,被感染的机会多,存在职业危害,工作本身不被重视和理解,因此存在心理压力和委屈较大,也易产生职业倦怠。但我们要正确认识本科室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增加对职业感染危害的认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平时可有计划的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利用假期外出旅游,舒缓身心。积极主动和领导、同事沟通交流,搞好干群关系,以愉悦的身心投入工作。
4.2 物理因素的防护
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带血迹的锐器、灭菌室的高温、噪音、粉尘等,在对污染物品回收时需戴手套和口罩,经相关研究显示在遭到针刺伤时戴手套的感染率相比未戴手套降低了50%[1],临床研究显示,由于锐器损伤造成的感染占74.5%,因此,在接触锐器时要格外小心谨慎。压力蒸汽灭菌器在灭菌工作结束后会释放出大量蒸汽,温度和湿度都很大,打开锅门时要特别小心注意,不能触碰到灭菌器内胆部及供气管道,避免锅内蒸汽烫伤,高温环境中易发生中暑现象,夏天应注意防暑降温,清洗物品时难免会长时间接触冷水,长此以往工作人员有可能患上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冬天应做好御寒保暖并保证热水的供应。噪音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危险因素,会使工作人员注意力下降,工作中易出差错,造成感染风险的增加,定期检测和维护消毒供应室的设备,减缓噪音,避免工作人员出现高血压、易怒、烦躁、头疼甚至听力下降等现象,从而杜绝潜在性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接触到包布、辅料、棉球等物品时,应戴好口罩,地面要以湿式清扫,防止棉絮纤维、粉尘等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统的损害。应完善基础设施,安装空气消毒和通风设备,在无人状态下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防止人员直视及直接性接触紫外线,将开关安装到室外消毒处理完成后及时开窗通风[2]。
4.3 化学因素的防护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到清洗剂、除锈剂、酶洗剂等多种化学消毒剂,如(84消毒剂、过氧化氢、含氯泡腾片等)。其有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性、刺激性、挥发性,如未能合理防护会对人体皮肤、神经和呼吸系统产生较大的伤害,长期接触化学制剂有诱发癌症的风险,也可能造成流产或胎儿畸形。因此,工作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增加空气的流通率,使有害气体尽快地排出,并防爆、防火。在配备和使用消毒剂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及防护眼镜,如不小心溅到皮肤应立刻用流水冲洗,以防化学性溅伤,如溅入眼睛,立刻用大量蒸馏水或清水冲洗,并及时去医院就诊。
4.4 生物因素的防护
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会回收接触到血液和体液的器械,可能存在病毒和细菌,各种有害物质可能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破损的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人体危害健康,因此存在感染疾病的风险,我们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按照相关规定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及防护手套,在接触利器、剪刀、针头时要全神贯注,避免被划伤出血。在处理特殊感染的物品时,要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灭菌的原则,以防感染疾病。
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出现的职业性危害及相关防护得到较为普遍关注[3],但工作人员长期处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因素危害的工作环境中,对其身心健康是种潜在危害,因此,我们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造成职业危害的种种因素,确保无菌医疗用品质量,杜绝内部感染现象出现,保证自身安全,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翠玲.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76-1577.
[2]纪培新,徐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0):2589-2599.
[3]马东晔,改进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当代医学,2011,16(32):43.
论文作者:李小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防护论文; 工作论文; 物品论文; 因素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化学论文; 职业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