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研讨会综述_按生产要素分配论文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研讨会综述_按生产要素分配论文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及政策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按劳分配论文,研讨会论文,生产要素论文,分配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12月23—24日,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劳动部工资研究所及中国人事科学院行政科学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及政策研讨会”,与会代表60多人,均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各部委及实际工作部门。大家围绕中心议题从多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解

1.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代表们认为,十五大提出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大发展。社科院工经所副研究员魏后凯认为,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即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诸多生产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更高一层次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张振龙教授认为,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应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因为它们都对剩余价值的创造作了贡献。人大经济系何伟教授认为,分配对象是国民收入,即“v+m”部分。

2.怎样按生产要素分配。何伟教授指出,按生产要素分配说到底就是分配关系市场化、量化,标准由市场来提供,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中央政策研究室王超平局长认为,我们的分配制度和基本原则应着眼于市场,基本由市场来确定工资的水平和投资回报率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计量我们各项活动的经济效益,如果不能通过市场确定合理的工资、劳动力平均价格和资本的平均价格,我们企业的经济效益到底如何很难得到准确的计量。

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分配原则,它能使人们在真正做到各尽所能以后,按照能力的高低和贡献的大小获取相应的报酬。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起作用的两种分配方式。人事科学研究院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张诚业提出,处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1 )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中,按劳分配在整个分配中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2)两种分配方式是并存的, 但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有条件的;(3)二者在分配方式上尽管不同, 但其作用和目的是一致的;(4)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既相互联系, 又不能相互代替。结合具体操作,劳动部工资研究所马小丽副研究员则阐述了如何处理好两种分配关系的思路:优先保证工资增长,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确定资本分红率,分红率一般只能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并低于同期工资增长率。企业效益滑坡时,不分或少分红利;股份制企业职工股股权结构适当向经营、技术、管理层倾斜。

4.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魏后凯认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家庭都主要依赖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还较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实现现阶段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最重要途径。劳动者报酬在我国各要素收入分配中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目前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者报酬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0%,这一比重已超过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新西兰等发达国家1992年的水平,更远高于韩国、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私营企业和股份制改革发展较快,但总的说来,私营企业主和股民毕竟还是少数。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于祖尧研究员认为,在我国现阶段,不具备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规律和原则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因为:(1)多种所有制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各种所有制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是必然趋势;(2 )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因此,现阶段只能实现“劳动是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所谓“按劳分配为主体”,似应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5.劳动也是生产要素,为什么按劳分配还要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人民大学经济系卫兴华教授认为,按劳分配不等于是按劳动这个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有它的特定含义,它是讲劳动者作为主人,他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的财富越多他的所得分配也就越多。按劳分配为主体说明我们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并不是与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划等号的。王超平局长指出,强调按劳分配为主是说我们这个社会不应该对劳动者进行剥夺,使其沦为无产者,而是让劳动者逐步富裕起来,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何伟教授则认为,按劳分配之所以单独提出,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只是一种历史的延续。

(二)关于对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依据的再认识

代表们普遍认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提出,与我们过去通行的想法和理论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突破。北大经济学院院长晏智杰教授认为,判断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的理论依据应是使用价值论。在分配问题上存在着相关的两条思路:一种是古典经济学和从此发展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另一种是与此对立或对照的西方经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事实上为分配制度提供了不同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点和实践特点。关于社会主义,过去我们有一种误区,以为实行按劳分配的依据就是劳动价值论,这不是马克思的原义。但我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就是以这样对马克思理论的误解来论证我们的按劳分配制度的。另外还有即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的一条线,它提出了三要素论、边际生产力论和后来的综合价格论,三个代表人物是萨伊、克拉克、马歇尔。现代西方经济学讲分配问题特别是国民经济分配问题,主要是依据马歇尔形态的价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分配论,这种理论着眼于财富的创造,并给劳动及土地、资本和企业经营等因素以肯定。这样我们看到,分配的理论依据是两个思路:一个是价值论,一个是使用价值论或财富论。我们现在所信奉的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单从价值论的角度是说不清的,我们应如实回到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并且把社会财富的创造也就是使用价值论的问题提到应有的高度,这样才能对今天的分配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说明和恰当的判断。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依据,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来不否定财富是由好几个因素创造的,并不是说只有劳动才创造财富,马克思在当时创造他的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就明确意识到了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方经济学不管采取什么具体形式,都始终着眼于在市场经济之下创造商品财富的各种要素,于是才有了他们的各种理论,他们的思路对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有帮助的。劳动价值论的前提是极有限的,马克思在提出自己的劳动价值论时,他既没有谈资本,也没有谈货币,仅仅是谈实物交换。在这个范围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否定。晏教授指出,着眼于社会财富的创造来确定我们的分配原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而这种思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几百年以来理论上发展的本质所在。目前,我们的理论界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面临一种新的挑战,这个挑战不是仅仅如何理解劳动价值论的问题,而是一个思路问题,那就是从什么根本点出发、从什么角度出发来考虑我们的分配问题。

(三)如何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国家计委社会司副司长张军提出,最直接和最有效地处理好各个要素的办法是市场,只有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各要素通过平等竞争,靠供求关系调节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初次分配关系,因此,发展和完善各种要素市场是其首要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赵人伟研究员认为,按马克思的传统观点,分配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达到通过合理的分配和使用资源来提高效率的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使资源流动起来,不仅要使劳动力资源流动起来,而且要使机器、厂房这些资本也流动起来。资源不能流动就无法合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流动还应主要靠市场。

张诚业论述了要实现“二结合”,必须改革分配管理体制。重点要解决好几个问题:在宏观上要实行收益分配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挂钩,并且要使二者保持协调关系;政府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使收益分配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保持合理的关系;要运用绝对控制与相对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管好分配总量。

此外,代表们还就完善法制建设、整顿工资外收入、税收调节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系列配套措施进行了讨论。对于目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赵人伟指出,目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恐怕都不是规范的问题,而是转型期的特殊问题。我们必须把转型的特殊问题和正常的、非转轨期的分配区分开来。

于祖尧最后总结说,在现阶段的生产力条件下,只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所产生的整体合力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使生产的各个要素充分地发挥作用。

标签:;  ;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研讨会综述_按生产要素分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