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超高类,异形类建筑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此类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无法得到保障,而BIM技术的可视性、动态性、模拟性等特点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对比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BIM 技术可让项目领导者直观、及时看出建筑现场潜藏的安全隐患,实时整改,以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因此,探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具备重要意义。
关键词:BIM;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用
一、BIM 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BIM 技术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其能够将建筑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资源作为信息模型的基础和前提,进而构建成一个三维建筑模型。同时,借助特定的数字信息来对建筑物的各种真实信息进行模拟仿真,从而促使建筑施工活动更加的可视化,建筑施工活动更加的精细化和高效化。BIM 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协调性和规范性极强。BIM 技术可以整合归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信息资源,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效率。同时有效协调相关施工活动,便于各分项工程的顺利开展。第二,可执行性和可模拟性俱佳。BIM 技术能够通过相关建筑模拟实验,例如 4D 模拟和 5D 模拟来为建筑建筑施工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为相关管理活动提供思路和建议。第三,可视性和优化性。BIM 技术的可视化水平极高,其可以将建筑项目的几何、物理以及功能信息等直观的显示出来,只要构建了 BIM 模型,就能够从模型中提取出所需的建筑信息。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还可以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改正和优化,实现建筑设计图纸的最优化。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本身就十分的复杂,施工环境也十分的多变,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极强,施工作业的连续性也极强,加之施工人员的个人安全意识等较为薄弱等原因,使得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导致建筑施工现场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和触电等,由此可见,我国的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不够乐观。在这种情况下,若管理人员不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及危险源进行把控,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加,进而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等目标。因此做好建筑工程危险源的确定和防护十分必要。然而,当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措施相对较为传统,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建筑单位依然按照传统的安全管理手册来辨认和预防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或者利用设计图纸来反复对比施工现场,使得安全管理效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二维平面安全设计比较繁琐,使得现场管理人员难以深刻理解,加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实践经验差异等,都会对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产生影响。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三、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
3.1BIM的危险源辨识技术
危险源辨识是进行危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多使用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 List,SCL),这种方法多通过简单基础的文字描述来表现检查项目的情况,不仅不够直观,且即使通过全面的分析得出的完善方案也由于其定性的性质较难对项目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与改进。而BIM技术能够虚拟再现施工现场,利用其可视化功能寻找危险源并有针对性进行优化,最大程度降低安全检查表法的定性分析不足。故结合BIM与传统的安全检查表法(SCL-BIM法)便于改善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状况,提升危险源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识别危险源后,需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即将SCL-BIM得到的危险的性质、程度、后果、允许范围及必要的管理措施等信息通过二维表形式录入BIM系统。利用BIM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实现建筑工程危险源的可视化建模,仔细而全面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危险进行排查,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危险源的可视化管理及查漏补缺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BIM的安全计划与优化技术
3.2.1指导安全进度计划编制
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度计划进行规划与设计过程为:在对项目的所有任务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得到由一系列工作包组成的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 Break Structure);建立工作分解结构与不同的构件间的对应关系,并将建筑3D模型与构件参数、进度节点计划匹配,综合以上信息便可生成不同时间节点上的人、材、机等资源需求量计划;在BIM系统中确定某构件当前节点的施工操作时,构件参数、构件施工所需资源等信息便清晰直观展现,此时很容易发现该施工过程中的矛盾点,即为危险源,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将危险源及对应的控制措施与进度计划对接,便形成所需的安全进度计划;通过4D可视化动态模型的手段对总计划进行验证和调整。
3.2.2实时开展事中安全控制
事中安全控制是在安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分析,若实际值超出计划值的范围超过允许范围,便采用必要措施调整的动态控制的过程。BIM理念下实际值的获得多是在施工现场安装摄像头、扫描仪等工具获取图像、数据信息,结合专业工作人员的实时分析与判断及BIM系统的动态分析得出当前时间节点上施工现场的安全状态,得到进度计划比对图。当偏差超过接受范围的阈值需进行调整时,依据已有的安全计划中的措施、BIM系统的数据信息、现场资源分配情况、各个参与方意见得出调整方案。调整方案由施工方执行并进行后续执行情况的检查,并实时做出必要调整,将方案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等信息及时输入BIM数据库中,与各方共享信息,更新安全进度计划,并作为重要信息进行下一轮安全进度的动态控制与管理。
3.3BIM的安全规则检查技术
3.3.1BIM安全规则检查技术
基于BIM的过程节点的检查可将安全设计验证和规则检查贯穿整个建筑安全设计,随着项目推进,不断生成新的项目信息,将其更新至BIM系统,BIM系统便开始进行模型检查,识别项目设计、施工、进度等方面的不合理、错误信息;设计变更产生后,变更信息便实时输入BIM系统,保证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专业设计任务交接时所有变更也完成,使得设计验证不是割裂开来的一部分。
3.3.2基BIM的安全检查技术应用
在危险源识别完成并制定了针对性措施后,需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更细致、全面的检查与分析,并将分析得出的建筑物的所有安全隐患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在对应构件上标注出来。本文基于广联达系列软件,通过对某建筑物的土建模型的各个部位排查后,在基坑、电梯井口、临边等地方易坠落物体产生许多危险源,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案。
结束语: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把控,清楚施工场地的安全隐患并实时整改现场情况,有效把控施工安全。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中,要学会运用BIM技术,之后掌握BIM技术的运用方法,经过BIM技术的应用,提升施工场地的安全性。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极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童.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8(3):27~28.
[2]马嘉.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建筑•建材•装饰,2018(11):21+27.
[3]李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237.
[4] 颜栋,沈根荣.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8):1871+1924.
论文作者:孙文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建筑论文; 危险源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信息论文; 计划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