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控制对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研究_战略控制论文

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控制对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研究_战略控制论文

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控制对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2995(2006)03-005-0023

1 前言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新生的产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和涉及的领域,还是影响的广泛和深远,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世界进入了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焦点的新一轮一场激烈地竞争,各国竞相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计划和战略。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在全国工业产值、制造业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连续7年的平均增长率为74%,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正产生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因此,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和发展十分重要。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内部创新,所依赖的是具有创新能力、意识、潜力和创新意愿的员工。技术创新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知识的获取、产生和应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如果没有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技术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以成功。企业员工掌握着知识的获取、产生和应用,企业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产生、获取和应用知识于技术创新过程中,则构成了技术创新是否能够发生和成功的前提。另一方面,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竞争优势来源于产品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销售优势,这些优势的取得根本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如此。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而必须进行的一些公司行为,这些行为可以保证企业的工作按照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企业的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一种合理的控制方式,技术创新也不例外。就企业内部控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Hitt,Hoskisson,Johnson,& Moesel[3] 系统地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得出了战略控制与企业内部创新正相关,而财务控制与企业内部创新负相关的结论。然而,现有文献缺乏不同控制方式对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不同影响作用方面的研究。世界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面对动荡激烈的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竞争关系,高新技术企业能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方式进一步促进有效的技术创新以营造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对企业的成功和发展具有重意义,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抓住不确定环境中的机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长期绩效产生重要影响[1],但是,创新理论研究者仍然没有确切地认定创新的原因[2] 和对技术创新构成促进作用的因素进行鉴别。不同的控制方式必然影响着企业员工对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进而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本文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企业控制方式和创新选择之间的关系。

2 创新类型和控制方式

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开发创造性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并把它们商业化的能力对企业绩效有关键影响作用[1],并且这种独特的创新能力将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绩效。企业技术创新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采用许多学者的分类方法,根据内部创新结果的新颖性程度把技术创新分为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4] [5]。突变创新产生于一个与现有知识差异性较大的知识平台,或产生于现有知识基础与一种全新知识流的重新组合,也就是说突变创新是对现有产品和工艺的大幅度、全新的改进与发展;而渐进创新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对现有产品和工艺渐进的扩展和提炼[5]。对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来说,由于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不一样,对企业的长期绩效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同的。

组织控制理论认为控制可以使企业工作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是企业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6]。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有两种主要的内部控制方式,一种是战略控制,另一种是财务控制[7]。财务控制是一种对结果的控制,因此也可以称作结果控制。财务控制强调通过最终指标考核有关人员并进行调整,例如可以用财务收益指标考核经理人员,并以此作为评价创新的标准[3],并易于将使得企业创新人员集中精力于能很快产生短期效益的渐进创新,而对企业的长期绩效则可能是一种牺牲。战略控制是一种对过程的控制,更注重企业的长期绩效,一般采用更主观的标准对结果进行度量[9],因此也可以成为过程控制。战略控制能促使企业创新员工把精力集中于能产生好的长期绩效的突变创新之上。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技术创新过程也不例外。技术创新是企业员工为获得某种新产品和新工艺而进行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活动,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创新的活动中,参与创新的各类人员的活动需要有效的控制。技术创新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需要通过有效的控制减低风险并提高效率。由于企业的创新更多来自于内部创新[8],因此,对员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对企业技术创新结果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3 控制方式与技术创新选择

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创新工作应该很仔细的描述,创新目标也要明确,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由于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相结合而产生新思想的过程,也是一个不确定性比较高的过程,如果过于强调结果,会降低创新的发生[10]。虽然具有高度统一性的创新成就评价标准一般采用质量、独创性、总体生产力、由专家判断或专利一类的客观的衡量标准[11],但是,对于创新评价并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对于在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创新工作,需要采用不同的创新评价标准[12]。

企业通过采用合理的控制方式,可以保证企业行为顺利进行,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也不例外。由于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具有不同的特点,创新员工的投入和预期产出也不相同,不同的控制方式对渐进创新和突变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因此,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采用相应的控制方式,以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和实现。致力于创新活动的组织必须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控制方式,以利于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3.1 财务控制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强调财务控制的企业,考核的标准更倾向于短期的、客观的财务结果,比如投资收益率(ROI)、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等,这些短期目标的实现有多种方法,一方面可能通过降低长期费用,如R&D投资来达到。当环境变化较快时,企业的经营经常发生变化,管理人员在某一特定管理岗位上的任期一般不会很长,这样,当削减或推迟长期性投资的最后结果出现时,做出这些决策的管理者不大可能仍在原来的位置上。实践研究也表明,那些部门管理者的激励建立在短期财务结果基础上的企业在R&D的投资相对要少[14]。突变创新需要资源和知识在部门间的共享[13],而采用财务控制的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往往是独立的,各级管理者间的交流很少,在它们之间有较少的资源共享[15]。而且,财务控制会把企业的一些风险转移到业务层管理者身上。与公司管理者不同,业务层管理者不可能分散自身的任职风险,因此,进行风险投资或者冒很大风险去开发新产品的想法会使得业务层管理者未来的收入充满风险,他们将变得更趋向于风险规避。

另外,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处于快速发展中,企业员工要想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就必须紧跟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发展。一旦稍有落后,其他企业的员工就可能捷足先登,开发出新的产品,并成功地推向市场,这样,本企业员工所面对的风险就很大。在这种情形下,采用财务控制的方法,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无疑是一种制约因素。

再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的项目,从而提高企业的短期经济收益,以获得好的绩效。由于突变创新往往历史较长,投入比较大,获得预期收益的周期比较长,并且突变创新的风险比较大,因此,突变创新不利于企业实现短期内的经济利益,基于这个原因,采用财务控制的企业往往不愿意进行突变创新。再者,突变创新具有创新结果难以确定、创新的时效性更长、结果预期不确定等特点。此时采用财务控制会使得创新者的行为倾向于短期化,并且更多地从风险承担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利于风险性较大的突变创新开展。

财务控制的这些缺点都将不利于突变创新的发生。

相反,由于渐进创新是在当前知识平台上对产品、工艺和服务的一种提高,其具有风险小、结果易确定和结果预期稳定性等特点。渐进创新的特点决定了其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企业获得财务收益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比较适合于企业在短期内获得经济收益。因此,类似于结果控制的财务控制比较适合于渐进创新的开展,能促进渐进创新的产生。

基于以上论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财务控制(结果控制)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突变创新的开展;但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渐进创新的开展。

3.2 战略控制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突变创新的结果难以确定、创新的时效性长、结果预期不确定等特点。使得战略控制更适合于突变创新的开展。战略控制的有效沟通能够降低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对创新员工的评价不拘泥于创新结果,有助于降低创新员工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同时,战略控制能够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创新员工的信心,因此,战略控制对突变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突变创新不但需要创新个体集中精力于一个目标,同时也要求创新个体考虑其他的选择[10],其本质就是允许创新个体根据外界变化了的要求和出现的机会而调整、分配精力和时间。相对于渐进创新而言,突变创新更加复杂,其周期也更长,企业得到明显的结果收益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久,因而就更加需要得到企业管理者持续的支持。在采用战略控制方式的企业里,企业管理者和各业务部门管理者之间经常会进行全面深入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3],而这种密切的信息交流则有助于进行突变创新的业务管理者获得高层的支持。强调战略控制的管理者经常参与和指导下属的战略决策过程,这有助于在公司层和业务层管理者之间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由于业务层管理者可以明显感觉到公司经营者对其战略提议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认为他们是按照战略行为的质量而不是短期的财务结果来被考评的,于是业务层管理者更乐意承担风险性项目[3],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突变创新中存在的高风险。Mehr & Schaver[16] 的研究发现,特定的绩效目标和创新之间不显示正相关关系,过分依赖于预先设定的目标反而会限制创新。对于突变创新的管理,要偏重于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而不是限定绩效目标于单一结果。突变创新需要长时间的、大量的投资才能完成,其盈利能力的产生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使得那些重视财务控制的企业中的业务层管理者们不可能采用突变创新以期获得奖励。在突变创新过程中,一旦企业采用对技术创新进行过程评价和控制,创新员工无需担心由于创新工作失败而导致经济利益受损和社会认可度的下降,从而能激发企业员工创新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因此,战略控制有利于突变创新的开展。

与突变创新不同,由于渐进创新具有风险小、结果容易确定和结果预期稳定性等特点,如果强调战略控制,会导致控制成本无谓的增加,往往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强调战略控制的企业管理者会经常以不同的考核标准鼓励人们创新以及通过这些标准激励业务层管理者,这对风险大、耗时长的突变创新至关重要[13],而对变动幅度不大、风险极小的渐进创新则没有必要。特别地,在企业中,当创新人员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时,过多地进行控制往往被误认为组织对他们能力的怀疑及对他们的不信任。因此,战略控制对企业的渐进创新既是不利的,也是不必要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控制可以有效地促进突变创新的开展,但是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控制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渐进创新的发生。

4 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启示

本文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控制能够促进突变创新,但是不利于渐进创新。战略控制自身的特点对于企业保持创新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17]。设计良好的战略控制系统能够激励企业员工从事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进入市场的、缓慢的、但却是意义重大的产品或工艺创新。突变创新具有高复杂性和长周期性特点,企业管理者要进行长期支持和帮助,并在整个企业范围内集合整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并通过各个部门的参与降低由于单个部门实施所引起的风险。这样,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担创新风险,使员工感觉到管理者对他们的重视,认识到管理者是根据非财务的主观性标准而不是最终创新结果来考评。在中国转型经济的动态环境中,企业创新难度更大一些,创新结果的突变性更明显,创新的不确定性更强,技术创新个体需要时间对多个目标进行评价和选择,企业要提供思考问题的时间[18],并赋予创新个体构造工作活动的权利[10]。战略控制的特点决定了战略控制要花费管理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员工进行持续的面对面的交流,对创新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其交易成本非常大[19]。渐进创新的特点决定了对渐进创新不能采用战略控制方式。高新技术企业要进行渐进创新,就不宜采用战略控制的方法,比较合适的方法是财务控制。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控制不利于突变创新,但有利于渐进创新。企业要进行渐进创新,就要采用财务控制的方式,而不宜采用战略控制的方式。在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保持竞争能力或者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如果企业管理者强调财务控制,由于财务控制通过客观的结果指标对企业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行考核[3],结果指标一般是短期的。为了能够提高部门短期内的绩效,一般会进行难度相对小、风险较低、能短期内产生绩效的渐进创新。实行财务控制的企业各部门间具有相对高的独立性,企业管理者较少干预部门的日常经营活动,只通过最终的结果指标对其经营绩效进行考核,能够增加部门的自主性,使部门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做出变动幅度较小的渐进创新。采用财务控制方式对企业进行渐进创新十分有利。如果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的奖励或福利等,都与像投资收益率这样的短期财务指标挂钩,理性的管理者和创新员工将着重于做那些能够短期内实现这些目标的事情[14],从而有助于企业在原有产品、工艺基础上进行的渐进创新。突变创新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味追求创新的结果,创新员工对风险的担心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将降低突变创新的可能性。因此,注重采用财务控制的高新技术企业,一般不宜进行突变创新。

标签:;  ;  ;  ;  ;  ;  ;  ;  ;  

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控制对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研究_战略控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