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伦理与扩大内需之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扩大内需论文,伦理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来,经济学家们已经为扩大内需提出了许多颇具启发意义和可行性的操作性建议,笔者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手段来扩大内需,都不能忽视对当前我国消费伦理问题的研究。
讨论消费伦理问题,从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两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容易阐述清楚其中的学理脉络。
个人消费伦理:个人消费行为通过个人的消费支出表现出来,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之间基本上是“量入为出”,同时对其它人和社会又不造成负面危害影响的,就可以视为正当合理。个人消费支出是一个变量,它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增长。并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与个人消费直接相关的因素还有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等等,在这些相关问题中都有伦理因素蕴含其中。比如,某甲的个人消费对象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是过渡消费,就是对社会和后代的不平等掠夺;某乙的个人消费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不仅是法律问题,而且是生态伦理问题;某丙的个人消费如唱卡拉OK直接影响了邻居的休息就是一个社会和伦理相互交织的问题;等等。
社会公共消费伦理:消费的主体是社会公共团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对这些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进行伦理评价,就是社会公共消费伦理。同样,讨论社会公共消费伦理,不仅要对公共消费本身是否合理进行评价,还要对其社会效应、与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一,评价公共消费是否合理的标准问题。因为公共消费的主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不同的消费主体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这些具体的标准应有统一的基本原则。比如政府消费的合理的“适度”原则就是既要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又要与经济发展阶段保持基本一致;企业消费的“适度”原则就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和效益状况相适应;但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其它社会团体的消费都要奉行节俭的原则,少花钱,多办事。
第二,社会公共消费的经济来源也因消费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政府消费来源于财政收入,“取之于民”,所以就有一个“用之于民”的问题;企业消费来源于企业利润,而利润与企业的再生产、职工的物质利益直接相关,所以消费支出的合理与否,对于企业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其它社会团体的消费也因来源不同体现出不同的经济伦理关系。
第三,公共消费与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具有直接内在的联系。合理的、适度的公共消费对于社会风气、精神文明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过度的公共消费会恶化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
第四,当代发展观的科学选择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蕴含着两个基本伦理原则:代内平等原则与代际平等原则。合理的社会公共消费也应当恪守这两个原则。
我国现阶段的买方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买方市场有所不同:其一是社会经济制度不同,其二是经济成长阶段不同,西方的买方市场出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时,而我国则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700美元的水准上便迎来了买方市场;其三, 与我国的买方市场相伴随的国民经济的欠发达状态,即欠发达与买方市场同时并存,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没有先例。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在买方市场上,商品丰裕,物价走低,个人消费应当很容易启动。然而欠发达的基本国情,收入分配的差距过大,住房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教育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居民的社会预期收入低迷,个人消费势头萎靡不振、市场萧条,而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人民币利率连续七次调低利率的情况下,仍然直逼6万亿元人民币。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一般意义上来说,这种个人消费状况不容乐观,在买方市场背景下需要较高的消费水平才能启动经济,如果没有足够个人消费,商品价值就无法最终实现,从而导致市场疲软、国民经济萧条;但是从改革的特殊阶段和居民的社会预期角度来看,又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第二,面对买方市场、亚洲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启动经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但与预期的效果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原因何在?没有切中个人消费的伦理脉博,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居民消费的各项开支计划当中,子女入学、接受高等教育是首选消费项目,这是中华民族优良伦理道德的历史传承,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发展思路长期以来始终因循精英教育的路子,尽管大众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并没有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重视,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大众教育思想,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扩大内需与百姓消费伦理终于统一起来。从个人消费伦理角度来看,居民消费的选择顺序应该大致为:子女入学接受较高的教育、养老防老、就业、住房、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精神文化等享受资料。所以政府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抑制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千方百计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然后选准启动内需的切入点。
第三,在我国当前的个人消费中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居民消费观念的现代化问题。传统农业社会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消费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一套思维方式仍未绝迹,这些都象紧箍咒一样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许多城市推出了消费信贷等新形式,但大多数居民不敢问津;按揭是住房货币化的有效方式,但是只有少数人才敢尝试。还有一部分居民家用电器等日用消费品到了更新换代的年头,且自己也有更新的经济实力,但是由于有积蓄财富的传统观念,绝对不允许他们作“非分之想”。而传统的消费观念往往又被冠以“节俭”的美德。所以针对个人消费,确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应的新观念,恐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在当前买方市场背景下尤为重要。
第四,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共消费伦理恐怕是较难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一,各社会团体的公共消费状况到底如何,难以把握;其二,公共消费伦理往往与政治、法律问题相交织,错综复杂;其三,由于统计口径和方法不同,社会各团体消费占其收入水平的比重也较难确定。所以这里只简要分析一下存在的明显问题:①公共消费中的公款吃喝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据有关统计1998年公款吃喝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是一个天文数字,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伦理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了;②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而有关政府部门的办公大楼却十分气派,内部的装修、办公设施更是豪华气派。这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挪用了教育经费和乱收费等,当然还包括其中少数官员的腐败堕落;③公共消费中的攀比之风盛行,政府、企业门前的豪华轿车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用人民的血汗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私欲。不能说所有的社会团体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社会团体有类似的问题。如果社会各团体也在启动内需的旗号下变本加厉,那将是一个极大的讽刺。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社会公共消费伦理而言,党风廉政建设、法律建设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