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管理的结构性指标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性论文,课堂论文,指标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教师教学职能的淡化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课堂管理问题日益成为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M·A·Bany)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教师从事的一切任务中,没有比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了。”(注:[美]M·A·班尼等.教育社会心理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心理学家詹金斯(G·D·Jenkins)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具有的管理行为居第三位,而教师的知识能力是第七位;罗杰斯(G·Rrgers)等人的研究指出,应把教学视为包括管理在内的过程,而且教学可以作为一系列管理行为或角色加以研究(注:傅道春.教师组织行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那么,究竟怎样评价课堂管理工作的好坏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算成功的呢?就此,笔者拟从课堂管理结构的层面予以审视,谈几点浅见,至于课堂管理的效益性指标,将另文探讨。
课堂管理是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内容中介来维系的针对学生活动的管理体系,依此而论,它理应包括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以及教师对课堂环境的管理等若干方面。
1.基础性指标——教师的自我管理
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育者,承担着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进行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学生能理解接受、便于掌握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促进学生发展知识的职责,所以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行为至关重要。教师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进而管好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教师自我管理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
1.1 教德——忠诚、爱生、自重、向善。忠诚就是忠于教育职业,不离岗、不失职,有献身精神;爱生就是尊重、信任、严格要求学生,既能面向全体、一视同仁,又能因材施教、发挥特长。自重就是自尊自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向善就是善于同情他人、团结支持他人、善解人意、助人为乐。
1.2 教态——沉稳、老练、亲切、自然。沉稳就是稳重而不做多余的动作,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老练就是用娴熟的知识和恰当的教法吸引学生,使其思想集中;亲切就是用和蔼的态度教育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然就是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使学生深刻理解、融会贯通。
1.3 教言——清晰、准确、连贯、幽默。清晰就是声音适中、响度适当、词义明朗,避免出现噪声和浑音现象;准确就是下定义、讲定理、述观点等具有科学性,不模棱两可、含糊走样;连贯就是讲究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注意承上启下、前后贯通;幽默就是风趣诙谐,善用比喻、双关等手法换取学生舒心会意的微笑,从而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管理的艺术效果。
1.4 教技——全面、多样、灵活、巧妙。全面就是知识广博、精通专业,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多样就是掌握多种教学手段,会使用课堂讲授、直观教具、实验演示、实习指导、电化教学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灵活就是善于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又不拘泥于某一种或某几种方法;巧妙就是能够随机应变、得心应手,教有新术、管有新招,实现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最优化。
2.关键性指标——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课堂管理是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提高和实践探索过程,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一方面要注意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也要善于维护学生的课堂纪律,同时还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2.1 学生行为的解析。主要对头、眼、耳和嘴等的身态动作进行分析,结合情境作出大致的判断,以便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如昂头,表示抗议、逆反、不满、不服气;低头,表示顺从、认输、服气、防御遭瓦解;摸头,表示不知所措、内疚、思考或说谎;拍头表示发现、顿悟或后悔、自责。眼睛呆滞、眼珠转动频率低、长时间盯视一处,意味着累了、碰到难题或讲的内容过于枯燥;眼神左躲右闪、不敢正视老师,可能有违纪之嫌;闭眼或把眼睛持续地转向一边,表明拒绝、不理睬,教育或处理已产生了负效应。摸鼻子、护嘴,预示着欺骗、说谎、怀疑、紧张或者说错了话、又有新情况、昨天的事被发现了;托下巴、表示厌烦、疲倦或入迷、专心;捂耳朵表示听够了、怕听坏消息;摸耳朵表示不赞成、再考虑一下。教师要把这一切行为放到具体的环境中,辨别其真实含义,以便准确管理。
2.2 课堂纪律的维护。课堂纪律问题表现为上课准备不到位,仪式混乱;课堂运行不配合,起哄、开小差、打瞌睡、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窃窃私语;下课行为不规矩,说怪话、出洋相、胡乱地敲桌子、拉凳子等等。这些现象有的是由学生造成的,要求教师善于使用引导、劝说的方式,迫不得已再及时实施坚决的惩罚。当然,惩罚应该恰如其分,富于建设性,千万不可将增加学生作业和考试扣分等当作惩戒手段。上述现象也有的是由教师造成的,如上课迟到或迟迟不开讲,浪费时间,工作作风粗枝大叶,组织教学松松垮垮;讽刺挖苦学生,责骂、训斥、取笑他们的缺点,处事不公,冷漠无情,行为不端,朝令夕改,流程混乱,难以合作。如果是这样,那么教师只有加强修养,别无选择。
2.3 自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和管理的结果是形成人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意识,使人成为“自治”的人,当今教育界所倡导的“主体教育”、“学会学习”等无不是关注这一焦点的产物。学生课堂上的自我管理表现为: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觉性;能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悔恨、自我克制和自我调节,不断提高情感的自控能力;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誓约和自我磨练,不断提高战胜自己的能力;能够自我计划、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自立、自强能力;能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主维持课堂纪律,自觉解决课堂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求改进措施和策略。教师的管理就是逐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悄然过渡。
3.核心性指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
教学内容是通过教材来体现的,由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涉及备课和讲课两点,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管理也应着重这样两个方面。
3.1 内容准备上的管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直观教具的运用、已有知识和相关知识的配合等进行重新设计,按照粗——细——精的程序进行(注:刘秋华.试析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指标.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粗备,即全面透彻地领会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力求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同时,还应了解相近学科的课程标准,密切各科之间的联系,使自己的工作达到国家所要求的规格,保证教学质量。细备,即把每一单元的总体要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系统弄通,教师只有先掌握了每一单元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保证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这对于学生顺利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精备,即抓住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就是每一节课的主要问题如概念、原理等,剖析其所含内容,并设计教学措施将其讲清。难点就是教材中阻止学生理解问题的拦路虎,备课时要尽力将其准确捕捉,以便在讲课时予以克服。另外,备课时,还要处理好入与出、博与约、实与活、述与作、教与学等关系,切实做到有的放矢。
3.2 内容传输中的管理。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讲究课的结构的合理性,基本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步骤来进行。组织教学的方法有目光环视、点名考勤、课前板书、检查书籍文具等,时间要短,效果要好;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问答、复述课文、黑板演算、检查课外作业等。要适当给予评定,并指出优缺点和改进意见;讲授新教材应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使其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要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其顺利进行和充分展开;巩固新教材,可采用提问复述、阅读、抄写、练习、游戏等方法,应按精讲多练的精神来确定时间,不宜占时太多;布置课外作业,应向学生说明具体要求,对难度较大的作业,可适当提示完成作业的方法,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各科作业相配合,难易适度、分量得当,避免负担过重。当然,上述结构不是绝对化的,须根据各种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和对待,正确审视各个部分的必要程度,各部分在整个结构中的地位、顺序及最恰当的时间分配等。总之,良好的课堂教学内容传授行为是规范性的、调动性的、交流性的和调节性的,学生的发展的结果则是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和富有创造的。
4.保障性指标——教师对课堂环境的管理
课堂管理发生于特定的时空条件即课堂环境中。所谓课堂环境,主要指师生生活于其中的,并能影响其行为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师生赖以存居的课堂物理条件,也包括师生交往而形成的心理条件,同时还包括诸多外在的社会条件。因此,教师对课堂环境管理的指标可规定如下三个方面:
4.1 课堂的物理环境管理。声、光、温度、颜色、气味等是课堂环境的物理性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活动。研究表明,丰富的色彩、柔和的灯光和舒适的座位会对学生的态度及行为发生显著的影响(注: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课堂中温度适宜,色彩明亮,空气清新,可以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形成安定的课堂秩序和较好的教学氛围。而且课堂中的色彩、温度等如果趋于定势,学生的问题行为就会形成习惯,成为无意识行为。教学设施、设备也是构成教学管理物质性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室大小、桌椅高低、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电化教学设备及各种玩具等。另外,座位编排方式(Seating Pattetns)也可视为课堂管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因素,沃勒(Waller.W)研究表明,坐在前排的学生大多在学习上过分依赖教师,其中也可能有一部分是学习热情较高的,但坐在后排的学生,通常有捣乱和不听讲等问题行为。英国教育理论家曾对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做过观察实验,结果显示,秧田式排列时,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是圆桌式的2倍,而坏习惯(如心不在焉等)的出现频率,则圆桌式是秧田式的3倍(注: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由此可见,采用什么样的座位编排方式对学习成绩及课堂行为均有一定影响,自然要求加强管理。
4.2 课堂的心理环境管理。包括师生的心境、教和学的态度、教学中的情绪体验、师生关系等。课堂教学氛围一般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支持性气氛,即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心理氛围,其特点为:学生求知欲强烈、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师生关系友好和谐、配合默契,师生都具有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二是防卫型气氛,即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气氛,其特点为:学生缺乏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态度消极被动,处于控制与服从状态,师生关系不融洽,同学关系淡漠。三是对立型气氛,即紧张、对立、喧闹的课堂氛围,其特点为;师生关系恶劣,同学关系不友好,敌对的团伙常在课堂上惹是生非,气氛紧张、对立、敌视(注:陈安福,何毓智.课堂管理心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其中,支持型气氛最有利于课堂管理活动的展开,而对立型气氛对课堂管理活动具有最坏影响。教师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氛围不断调整教学和管理策略,以期取得理想的教学和管理效果。
4.3 课堂的外部管理。教师的课堂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部,也会受来自课堂外部的一些因素的影响,譬如学校的校长、教师、其他班的学生或者家长在教室前走动或观望上课情况,势必会分散部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起混乱。事实上,除以教室作为课堂的空间形态外,教师完全可以进行“开放课堂教学”,将其发展到博物馆、社区、工厂、名胜古迹中,这无疑会大大丰富课堂管理环境的因素。学校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它理应向社会环境开放,并不断与社会进行着各种方式的交流,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信息通过多种信息媒体大量涌入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些信息有积极的、高雅的、正向的,可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正面影响;有消极的、庸俗的、低级的,诸如暴力、凶杀等侵入课堂,则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诱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甚至会破坏课堂管理活动。因此,教师须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外界环境因素。
总之,评价课堂管理的好坏,不能仅仅关注教师的某一行为,而必须依据多项指标来衡量,如此,得出的结论才相对客观、准确、公正并带有一定的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