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课标落实素质教育,实现高效课堂,我们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导学质疑,当堂达标”。 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有目标,做有方法,练有所获,内驱力强,增强了自信,学会了合作,巩固了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对“导学质疑,当堂达标”的理解
“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当堂达标是学生通过“探究”来实现的。“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导学质疑、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人。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复习提问、导入。如果是新单元可以直接创设情境。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种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由学生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把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司题的形式投放或发放给学生,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知教材知识点及相互联系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设计时一定要研读课标、教参、教材,对三者有一个整体地了解和把握,围绕“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问题来设计。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题部分,同时这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交流最积极的时段,这一环节处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这一时段的含金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自主学习。通过认定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以提纲和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学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一个独立完成的环节。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第二步是合作探究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课堂的讨论、讲解、练习、检测与评价都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是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共同体,其每个成员的参与程度都直接影响着该组的学习成绩和质量,从而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价值,可以发挥组内优等生的优势,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的方法和合作、互助的方式来实现,合作探究指令要明确清晰,包括小组分工、每一步的时间要求,特别强调组长的作用:讨论前要有准备,讨论中要有引导,讨论后要有总结,教师要及时巡视、参与、观察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参与程度,对纪律差的小组或学生,教师要用肢体语言提出暗示,或悄悄走到跟前小声提醒某某要注意了,保证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
4.讲解质疑。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预习、学习、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问提出来,提出后先由学生自己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点拨精讲,如果当堂解决不了,就当留下当作课下探究问题。本环节的基本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以学习目标为讲解内容,学生到黑板前讲解或演示。可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按照反馈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完成质疑的问题或生成的问题。教师把握时机进行穿针引线,或进行适当地追问,并帮助解决临时生成的问题。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教师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以现在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组、司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
5.课章小结。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由学生进行,也可由教师进行。无论哪种形式,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好课堂小结,并及时进行评价、归纳和总结提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可以台情励志、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又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可以承上启下,为新课作铺垫,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个完美的结局。
6.课堂检测评价。设置与本课知识相关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来检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落实的程度,反观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根据检测效果确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目标的实现需要检测,能力的提升靠检测,高效课堂离不开及时检测。因此,要求每节课必须拿出5分钟进行当堂检测,目的有两个:一是教师自我评价教学效果;二是学生评价学习效果。通过检测看一看目标的达成率是否达到90%的要求。
最后,收获反思。反思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在要求教师自己反思的时候,也要求学生反思。总之,反思是学生课后后必做的一件事情。
“导学质疑、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体现在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规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变了备课方式,教师专业化发展得以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生生、师生关系更为亲密和谐;以兴趣减负,让“学困生”动起来,乐学、会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得以大面积提高。
论文作者:刘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目标论文; 当堂论文; 环节论文; 课堂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