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形势预测_宏观经济论文

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形势预测_宏观经济论文

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发展态势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论文,态势论文,环境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世界经济形势是近10年来最好的一年。虽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世界仍处在第三次长增长期,预计2001年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经济增长率在3%左右。

一、美国、日本经济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发展趋缓

美国经济2000年上半年的发展可谓是独领风骚,无人可敌。但到下半年美国经济峰回路转,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部分分析家认为,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大幅减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连续6次提息,其后又一直保持利率不变,格林斯潘的收紧银根政策终于产生了效用;二是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外贸逆差不断攀高,减少了经济增长的“火势”。4月18日,在美联储举行紧急会议后宣布再次降息,这是今年以来美联储连续第四次降低利率,总的降幅已达到两个百分点,欧美主要股市应声大涨。此次降息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公司的资本投资持续减少和盈利下降、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加剧、股市下跌对消费开支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它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有可能会使美国经济增长势头“令人难以接受地减弱”。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在可预见的未来面临的主要危险仍是经济疲软。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还会继续采取刺激经济的行动。

分析家认为美国经济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中期、短期过程——对应的经济走势分别是"L"型、"U"型和"V"型,其中,"L"型派是极少数,"V"型派是多数派,我们的观点认为美国经济既不可能一蹶不振,也不可能迅速恢复元气,而是将在低位盘整一段时期,大体上属于"U"型派的观点。

对美国经济的反弹活力持乐观态度的主要依据是:第一,一些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已经或正在消失,如石油价格和利率已下降;第二,美国有非常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三,美国政府有足够的货币、财政手段可防治衰退;第四,美国存在巨大的财政盈余,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在心理上有积极作用。但如果我们把经济增长分解成消费、投资、出口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来看,美国经济前景在近期内并不乐观。传统上美国是一个消费为主导的增长型经济,但是在过去几年中,美国正逐步走向以高科技为主导的增长型经济。一方面高科技股占投资增长的50%以上,另一方面高科技投资提高了美国劳动者的人均资本量和强化了劳动生产率。目前高科技投资、生产和消费增长均较大幅度地放慢,既引起投资率下降,更引起劳动生产率的下降。高科技的投入放慢会引起美国GDP的全面下降。其次是新政府上台后,经济金融政策走向不明确,严重影响投资者和生产者的信心,如果政策不力,消费下降,则会延长美国经济的恢复。另外,欧洲经济的发展今年预期好于美国,将会引起欧洲资金从美国回流,给美国的工业、股市、债市进而是美元造成压力,也会拖延美国经济的恢复。因此,美国经济在短期内将会在低水平上维持而无力迅速反弹,呈现出U型增长轨迹。

每年日本对美出口量占其总出口的30%左右,从美进口量则占进口总量的24%,如果美国经济情况恶化,美元贬值,对日本出口的打击将非常沉重。由于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因此,由净出口的减少带来经济增长的放缓甚至停滞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今年以来,日元跌幅已经达到10.8%,严重影响了亚洲各国的经济。在日本内阁4月14日的一份报告中,使用了“正在衰弱”一词来形容日本经济现状,这是六年来日本官方首次使用这个词。

二、欧盟和俄罗斯经济发展加快,复苏势头明显

随着欧元区各国政治、经济、金融等多方面的逐渐融合,充分的自由竞争造就了欧洲经济充满活力的发展趋势,并开始具备了抗衡美国经济的初步基础。从多种经济数据表现看,欧元区经济在整体上有着较大的进展,2000年欧元区经济增长达到了3.2%,创造了250万个就业岗位。

欧盟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出口特点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欧元的贬值增强了欧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欧元区国家都属于外贸出口型的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增长较其他工业国家容易实现,而伴随的缺点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大,容易受到全球经济变化的影响。不过,欧元区国家对外贸易主要依赖于欧元区内国家之间的贸易,与外界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仅占欧元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3%,其中对美国贸易的依赖远远低于日本等其他外贸型国家,不易受到欧元区以外经济变化的冲击。这是近期美国经济的衰退对欧元区经济带来的冲击远远低于对日本经济影响的主要原因。另外,欧洲央行在全球性的降息浪潮中,审时度势推行适合自身的财政政策,不但减少了政策变动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增强了民众对欧洲政府调控经济能力的信任度。据统计,从2000年以来,欧盟各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民众对经济的高信任度,反过来又促使财政政策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和各类市场的稳定繁荣,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外部资金回流,进一步刺激内需。资金回流欧洲的趋势表现在欧元兑美元汇率的迅速回升。而且,目前欧洲的短期拆借利率为4.75%,也比美国高出0.75个百分点,使其对资金的吸引力加强。布鲁塞尔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说“借且良好的欧洲经济走势,欧元美元价值对等在今年底实现将不成问题”。在这种心理预期下,资金回流欧洲的趋势必将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鉴于有关情况,负责欧盟全球经济事务的官员迪克逊乐观地宣称:欧盟今年的经济增长会达到3%左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俄罗斯经济目前复苏迹象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普京任总统后政局稳定,同时,新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经济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增长;金融危机中卢布大幅度贬值,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进口的增长,与此同时俄罗斯出口替代型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改善了俄罗斯的国际收支状况;燃料出口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石油涨价使俄罗斯如鱼得水。但是由于政局动荡的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难以筹措到振兴经济所需的巨额资金以及俄罗斯经济体制、金融制度和经济结构仍存在不少问题都表明:虽然目前俄罗斯复苏势头明显,但要实现其经济振兴还需较长时间。

三、亚洲经济增长平稳

东亚(不包括日本)2000年经济增长率为6.5%,有几个因素在东亚经济复苏中发挥了作用:从刺激性的一揽子计划到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再到消费行为的转变。随着经济复苏的趋势开始占上风,在金融危机中给东亚经济带来灾难的祸事现在变成了好事:该地区一半贸易是在本地区进行的。在2001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报告指出,受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急剧减速、国际电子产品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重灾国的经济复苏速度将大大放慢,但复苏进程尚不会脱轨。

标签:;  ;  ;  ;  

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形势预测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