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731799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这改革的大潮中,涌现出了许多好的课堂教学方法或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就这些弊端,我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 理念 数学 课堂教学 思考
一、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可没有时间训练。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为了体现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合作交流,不论是否必要,每节课都合作交流好多次,有些学生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还有些教师,没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随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无针对性,内容层次浅,无交流讨论的价值。如果长期这样“合作学习”,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又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能片面强调能力训练,忽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那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和动手操作来体验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理解、掌握、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训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都得到发展。
论文作者:豆齐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片面论文; 教师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