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知识流管理形成动态能力的整合模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管论文,模型论文,能力论文,组织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已经成为组织获取并保持新的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是动态能力的核心,是能力建立的重要构成要素。企业是动态的资源组合,获取企业家、员工的人力资本、专业的技术知识等是动态能力的资源基础[1],其变化会导致动态能力资源基础的变化,进而影响动态能力。企业内部有效和高效的知识流动对建立和保持动态能力至关重要[2]。动态能力的形成来源于企业知识的获得、传递、共享、发挥、更新的不断循环的动态机制[3],知识产生、整合、重构等是形成动态能力的流程[4]。Verona和Ravasi认为,动态能力由知识创新和吸收、知识整合、知识重构组成[5]。Sher和Lee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部知识的管理能够大大提升动态能力,知识管理利用各种技术和工具对知识建构、维持,并促进知识创新、搜寻和扩散,通过对知识创造、积累、共享来获得最大化的回报[2]。Cepeda和Vera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描述了知识管理流程支持动态能力的开发和利用[6]。Brunil和Verona用市场知识的创新和释放来描述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并阐明了这些知识活动如何促进并支撑新产品开发及在开发流程中的变化[7]。Marsh和Stock认为,知识获取、共享、说明、保持、应用等的循环能够实现跨期整合,把企业的技术能力、营销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不断转换为新的动态能力[8]。
以上是知识活动及其过程对动态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知识流管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原则而组成的整体系统,仅从知识活动研究其与动态能力的关系尚不足以解释知识管理或知识流管理与动态能力的关系,本文把知识流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整合了组织学习和组织惯例,从知识流动的视角来研究知识流管理形成动态能力的过程。
1 理论背景与概念界定
1.1 知识流管理
Zhuge[9]认为,知识流管理是在团队工作的流程中,对知识流的执行、控制、存储和维持。知识流管理是知识共享和知识管理的新方法,通过优化知识流过程,实现紧密的连接和高效的知识共享。胡国东和崔学晶[10]在ERP实施中引入知识流管理,认为知识流管理是通过对各种类型知识的获取、传递、共享、扩散、应用和创新的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使相应知识从知识主体及时、快速地传递至知识需求者的过程。可见,知识流管理是组织在文化性、结构性和技术性的知识流管理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获取、积累、转化、转移和共享、应用到创新等知识活动的执行和控制,实现知识流程的优化与重组,使企业的知识存量、知识流量不断增加,加快知识流速,增加知识深度和宽度,促进知识的共享,使知识循环流动,不断地为组织创造新价值的动态过程。组织的知识流管理包括知识的获取、转化、转移与共享、应用等活动,贯穿于整个知识管理的活动过程,并嵌入企业整体的业务流程中,它把各个知识活动作为管理的节点,通过对各个知识活动的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实现知识在各个节点间的有向流动。知识流管理过程促进知识资源的有效组合,产生新的资源组合,并可实现对组织的原有知识资源与新知识资源的整合,巩固并增强组织的知识基础。
1.2 动态能力
Teece、Pisano和Shuen把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整合、建立、重构企业内外资源、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11]。“动态”是指更新能力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力”强调了战略管理的关键作用,表现在整合、重构组织内外的资源、技能与能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Eisenhardt和Martin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适应甚至创造市场的变化而使用资源的过程,特别是整合、重构、获得和释放资源的过程[12]。Wang和Ahmed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不断地整合、重构、更新和重新创造其资源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升级并改造其核心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行为导向[13]。可见动态能力是对组织内外的资源整合、重构、更新、释放等的动态过程,以更新组织的资源基础,适应环境的变化,为组织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1.3 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与各知识活动密切相关,已经有不少研究文献把组织学习看作组织扩展、组织活动的流程,其关注的焦点是组织对知识的获取和扩散等,表明组织学习与知识流管理流程是一致的。Marquardt[14]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为获得成功而持续地收集、管理并使用知识的过程。Nevis、Ghoreishi和Gould认为,学习包含知识获得、共享、应用的三阶段[15]。Jerez-Gómez,Céspedes-Lorente和Valle-Cabrera[16]认为,组织学习可以看做是组织处理知识的能力,即创造、获取、转移和整合知识,以修改其行为来反映新的认知情形,进而改善组织绩效。因此,组织学习既是发生在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知识的获取、转移、应用等动态过程,又是组织管理知识的能力表示,能够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转化,提升对知识的吸收和创新,形成并增强组织的动态能力。
1.4 组织惯例
组织惯例是演化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概念,Feldman把惯例定义为参与执行组织任务的多个组织成员的重复性的行为模式[17]。组织知识存储于组织的记忆中,惯例是储存在组织成员记忆中的一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组织记忆。换言之,惯例是企业组织活动中不断重复而有效的活动方式和技能,是不断运用中的知识和能力,存储了以隐性知识为主的多种知识,这些知识构成组织成员个人的技巧和惯例,是人与组织的不断交互,并促进新惯例的形成,进而转化为新的企业能力。可见,惯例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枢纽,是对组织知识和能力运用的行为方式,是应用知识来探索、开发、形成与提升动态能力的过程。
2 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基础
组织的知识可以被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Nonaka和Takeuchi认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可以通过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相互转化,以促进知识在企业内外合理地流动。从能力的知识基础观来说,Nielsen[18]认为能力是由具体性知识、整合性知识和配置性知识所构成。企业能力必须通过整合性知识对几个特定领域的具体性知识的整合而获取,配置性知识通过开发与利用具体性知识与整合性知识,以有效的商业化模式从企业的知识存量中获取价值,进而增强企业通过整合性知识整合具体性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价值表现为有形的知识资产和无形的知识资本,知识资产以个人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基础,知识资本以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等企业内外的无形资产为基础,通过企业的运作,把知识塑造成组织能力。知识资产只有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中才能成为知识资本。组织进行知识流管理,本质上是把知识当做资产来管理,同时把知识当做知识资本来运营,通过对知识资产的管理和知识资本的运营,并由系列知识活动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构成的知识流程把知识资产和知识资本内嵌于企业的各业务流程中,在组织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塑造新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的开发与运用要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知识资本限定组织未来的组织能力,组织利用知识资本的能力
3 动态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知识流活动及过程
3.1 知识获取和积累
组织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从企业内外的不同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有助于识别组织的知识需求和知识价值,组织应有效地利用,加快知识获取的速度,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和质量,并降低知识获取及整个知识管理过程的成本。对组织有价值的知识,组织必须有效地存储,建立知识库,并定期维护与更新,使知识库处于动态环境中,为组织提供及时的知识服务。
3.2 知识转化
知识需要经过转化才能为组织所有,其目的是使知识可用。知识转化主要包括四类: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知识之间的转化主要通过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来实现。个人知识应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化为组织知识,增加组织的知识存量,有效地保护知识。知识转化创造了新知识,并扩大了知识的范围,有助于增加知识积累。
3.3 知识交流
知识交流是通过在组织内外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来实现的,通过知识转移组织实现知识在内部各部门及其成员间的流动以及知识在组织间的流动,有利于组织从内外环境中获取新知识,增加知识积累。知识在组织内的流动与共享增加了成员的知识、经验,并提高其技能,成员各种知识、技能、经验的交流有利于新思想、新观点的形成,从而激发知识的创新。
3.4 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是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其中包括知识的开发,这有助于实现知识创新。在组织运作过程中,知识应用于组织的生产、营销、管理等,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使知识的结构、形态等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知识应用也促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知识应用于企业的信息技术,使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更加完善,强化获取知识和积累知识的手段。
3.5 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伴随知识获取、知识积累、知识转化、知识交流、知识应用的全过程,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促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知识创新可看作是知识流环节的结束,也是新一轮知识流的起点,即创新性的知识开始了新一轮的知识循环,知识创新贯穿于整个知识流管理的整个过程。
4 知识流管理形成动态能力的整合模型(见图2)
知识流管理包含了组织学习的过程,同时从人的层面上知识流管理表现为个体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知识流管理和组织学习的结果是产生新知识,成为企业知识基础的来源,也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基础。组织惯例的本质是知识,其具有演化的性质,通过变异产生新的组织惯例,进而形成动态能力。另一方面,组织惯例与知识资源的重构是形成新的动态能力的关键活动。因此,知识流管理通过知识的获取、积累、转化、交流及应用的组织学习过程,同时促进组织成员在个体层面、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学习,不断产出新知识,巩固企业的知识基础,同时转化为新组织惯例。知识流管理中的知识搜寻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机制,能够为动态能力的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源。组织惯例与知识资源的重构活动不断地实现知识向惯例的转化,产生新的组织惯例,进而形成新的动态能力。
4.1 知识流管理中的学习——动态能力形成的途径
组织学习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动态过程,是把知识转化为动态能力的中间机制,是开发动态能力的重要的体系,是组织建立和完善组织的知识和运作方式,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取、积累、转化、交流及应用等,是组织获取、利用、储存和更新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工具与途径。学习能开发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组织能力,组织知识必须通过组织持续的学习以使其演化、更新为动态的能力。学习的过程是各个知识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使知识顺畅流动的流程。知识流管理和组织学习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成的系列知识活动的过程,通过知识活动获取、积累、转化、交流和应用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创新,为组织学习提供关键的战略资源,并开发出新知识、新思想,以影响组织及其成员行为,形成组织新的行为模式,重新塑造成新的组织惯例,建立新的动态能力。组织学习也是一种稳定的集体学习活动模式,通过经验的积累,并在组织内的共享,经验逐渐内化为组织的隐性知识,知识编码和说明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促进知识在组织内外的流动,实现与外部知识的交换,获取新知识,将组织的知识和资源等经过组织的运作转换为组织惯例,通过集体学习的模式,组织系统地修正其经营常规和惯例,并实现对组织资源和经营常规、惯例的重构,形成组织的各种能力,进而形成组织的动态能力。
组织学习和知识流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知识在个体层次、团队层次和组织层次等不同层次间的流动和转化的过程。知识在个人、团队、组织间的循环转化,实现知识存量和知识流量的增加,有效地控制知识流向,并强化知识的属性,进而形成组织的动态能力。组织学习的关键是如何把个人学习转化为组织学习,个人、团队及组织在对知识动态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团队学习要以个人学习为基础,并能有效地整合个人学习,其结果转化为组织学习,个人学习通过这个转化机制嵌入到组织记忆与结构中,创造出新的个人知识,实现知识在团队内的认可和共享,并把经过团队评价和选择的新知识与其他团队交流,逐渐转化为组织知识,组织知识又被传递到团队、个人以被其应用,这是学习的过程。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的过程实现了个人知识、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之间的转化,改善组织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动态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知识流管理过程的实质是知识获取、积累、转化、交流、应用的知识创新过程,产出新知识,并能够把新知识转化为新的组织惯例,进而形成新的组织能力。知识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轮知识创新循环的结束会引发下一轮的知识创新,周而复始,为提升动态能力提供动力。Bueno,Antón和Salmador认为知识创新就是动态能力[19],在知识创新的流程中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个人知识与社会知识之间的转化建立创新的动态能力。
4.2 企业的知识基础——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基础
知识流管理过程输出新知识,新知识存储到组织的知识库,增强组织的资源位势。新知识经过组织的活动,转化为新的组织惯例,并成为原有惯例发生变异的动因。知识的搜寻机制是组织学习和知识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搜寻的深度影响现有知识的重复使用,搜寻宽度影响探索新知识的范围和领域,进而影响到组织的知识基础。通过知识的搜寻,能够不断增加组织知识的数量和类型,扩大知识的分布范围,优化组织的知识基础。
4.3 组织惯例——动态能力形成的中介
惯例是知识的运作形式,动态能力是可以确认的明确流程或常规惯例,通过对已被表述的显性知识的整合与编码以及内外部知识的整合,会对组织惯例做出调整并发展出新的组织惯例和运作能力[21],实现动态能力对组织知识资源和惯例的重构。Zollo和Win-ter[22]强调动态能力是学习的行为模式,而惯例反映组织成员对试错性学习、过去行为等一系列行为的选择与保留的结果。他们认为动态能力来源于组织学习的过程,惯例通过学习形成高度模式化并不断重复的组织行为,促进惯例变异与动态能力演化。Winter把组织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零介能力)和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高层次的惯例(或者是惯例的集合)[23]。动态能力重构企业的资源和经营惯例,是组织惯例的改变过程与重复的行为模式。
4.4 组织惯例与知识资源的重构——开发动态能力的关键活动
知识流管理中各知识活动前后相互紧密衔接而成的知识流动的动态过程是组织动态能力形成的过程,组织在流程中转化、重构知识资源和惯例,形成新的资源和运作能力构成。组织修正其现有的知识资源和组织惯例,实现知识和组织惯例的重构和更新,有助于组织开发出动态能力,以适应组织状况和环境状况的变化等。Gold等[24]指出知识获取、转化、交流、应用及创新的流程能力和文化性、结构性、技术性及人力资源的知识管理基础能力是有效的知识管理所必需的组织能力,有助于知识资源和组织惯例的重构。这是因为知识本身是一种资源,并且组织的经营惯例来源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信息系统等职能部门的知识。知识资源的重构得到新的资源组合,能开发出新的惯例。组织惯例的重构本质上是知识的重组和更新,知识与组织惯例的互动能够更新、修改并扩展组织的资源基础,进而影响能力的知识基础,有助于开发新的组织动态能力。
4.5 组织惯例变异——动态能力演化的动力
组织及其动态能力演化的本质是以惯例变异为基础的搜寻、选择和保留的进化过程。惯例变异开始于组织搜寻新惯例,为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搜索组织中已存在的新惯例。惯例变异的选择是通过对新惯例提高组织的运行效果或者对形成新的惯例的评价,依据选择标准,对已变异的惯例的分析与选择。组织应选择与惯例相一致的、在市场上能够得到并可供选择的市场资源或资源组合。惯例变异的保留包括保存和复制。惯例的保存是经过选择后的变异的惯例,能够在组织的经营活动和任务中得以反复地使用,以使其深深地嵌入到人的实践活动和组织的情境中。惯例的复制是新惯例在组织内部及边界的转移和扩散的过程,即把这些新惯例扩散到组织的各部门或个人而采取的活动,以能被其利用。可见组织惯例变异的过程是新的动态能力形成的过程,是组织搜寻可能形成的能力类型,并选择开发与自身的知识、资源等状况相适应的动态能力,继而对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去除明显对企业无价值或企业要付出较高成本的能力类型。最终把已选择下来的动态能力反复地运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在能力运用的过程中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引导组织惯例的变异,促进新的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企业知识流管理形成动态能力的整合模型揭示了知识流形成动态能力过程中各种活动、资源等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其中组织学习、知识搜寻、惯例活动、资源重构等是知识流管理和形成动态能力的关键活动。通过知识流管理中的组织学习活动,促进知识创新,进而产出新知识,新知识通过惯例活动经过变异、重构等转化为新的组织惯例,进而形成新的动态能力。
5 结语
本文在对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流活动,并构建知识流管理形成动态能力的整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证明知识流管理和学习是一致的,并且学习的过程是知识流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流管理通过知识的获取、积累、转化、交流及应用的过程实现知识创新,并伴随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学习,同时通过知识搜寻加深知识深度、拓宽知识宽度、增强知识强度,进而不断增强组织的知识基础,促进知识资源与组织惯例的重构以及组织惯例的变异,最终形成组织的动态能力。因此,在知识流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在知识活动中不断学习,并创造学习的氛围。
标签:隐性知识论文; 个人管理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知识管理工具论文; 开发流程论文; 动态模型论文; 重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