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与现代的双翼: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综述--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_档案学论文

发展历史与现代的双翼: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综述--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_档案学论文

展开历史与现代的双翼: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蠡测——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中美论文,数字论文,时代论文,图书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李明杰,博士、讲师、《图书情报知识》编辑。

特约记者:谭必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魏吉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生。

访谈专家简介(以汉语拼音为序):

卞昭玲,女,教授、博士,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系主任;黄世喆,男,教授、博士,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金波,男,教授、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档案馆馆长;覃兆刿,男,教授,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朱玉媛,女,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主任。

1 档案学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

主持人: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是教育。东汉的许慎很早就说过“上所施,下所效”的话,可见施教之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的作用。在数字时代,人们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档案学的施教者,档案学专业教师势必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诸位都是长期在一线从事档案学教育的专家,那么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您认为档案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作为教学用人单位,档案学院系应该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创造怎样一种理想的环境?

覃兆刿:我觉得今天孟广均教授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为什么美国这些国家培养的学生,当他选择了图书情报档案专业,他毕业出去之后还是选择相关专业的工作?我认为,这里面有一种精神在起作用。只有教师先有了一种职业精神,学生才会有这样一种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或者职业素养来源于什么?来源于对这个专业的热爱,也就是说,老师必须爱这个岗位。这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缘分、热情、个性。你跟档案专业之间能够擦肩,这就是一种缘分。不能老是抱怨,觉得这个专业不时髦,总得有点使命感,才能让别人重视你。在你具有了这种遭遇性缘分之后,有了这种认识,你才可能有热情去投入,你才可能感觉你的工作的意义。而且老师的职业精神、专业意识不能是隔靴搔痒的,假装出来的,而是要透在骨子里,你才能感染你的学生,才能征服学生。作为老师,你必须站在更高的文化高度来理解你的职业,比如档案技术表象背后规律性的东西是什么?档案与图书、情报共同的价值观是什么?贯通的东西是什么?老师必须要清楚。我曾在我的一本书里提出了“双元价值观”。文件与档案只是一步之遥,档案在历史上一方面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工具,但我们不能光从实体上来认识它,它还是一种方式,一种结构,一种逻辑,一种行为选择。我们是一种文化方式的传播者,老师有了这样一种信念,才能觉得自己的职业比较高尚。

朱玉媛: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它一个最优秀的传统就是尊重历史,而尊重历史首先得了解历史,熟悉历史。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档案学专业教师,首先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厚重的知识积淀,要有优良的师德风范;其次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就是要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档案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开发的能力,要具备坚实的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再者,学科在不断发展,作为学科的建设者和知识的创造者,档案学教师还应该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跟上时代发展。

黄世喆: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我认为档案专业教师不仅应当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当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刚才会上有图书馆学专家提到,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学专业老师在任职之前必须要在具体的图书馆业务部门工作过,我觉得这个建议就很好,我们档案馆专业是不是也可以借鉴?目前我们广西民族大学主要是通过让教师带学生实习、增加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等方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适当招聘中文、英语、历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来拓宽我们专业教师的知识面。

卞昭玲:社会上每一个职业都会有相应的职业要求,作为档案专业教师,其职业素养起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档案专业素养。了解档案学的基本结构与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把所教内容放在更为广深的学术背景上,全面理解所教内容的价值与意义。二是要具有教育专业素养。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三是应具有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素养,如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金波:按照我们上海大学钱伟长老校长的说法,我认为老师首先要搞好教学,传道授业,另外就是要有科学研究能力,好老师应该能够把教学和科研结合在一起。选拔教师应该多元化,档案管理的应用比较广,应该从各个专业吸取优秀人才充实到档案学教师队伍中。我们的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领域相对比较小,技术不及其他领域,因此要吸收有研究能力、有前途的博士,他们是我们学科发展的根本。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快,我们这几年重点做了几件事:一是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了人,我们就能够作很好的安排,进行很好的战略学科建设。二是鼓励青年教师读博士。上海大学规定,1958年以后出生的老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否则连评副教授的资格都没有。三是对青年博士和青年教师给予鼓励,比如给予岗位津贴待遇。四是与上海市档案局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办学。他们每年固定给我们学科建设经费,我们利用部分经费鼓励青年教师进行科研,通过一些小的项目逐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我们还与国家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及各个区县的档案局有项目合作关系,共同攻关。

2 档案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可见人才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我们档案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我们的教育产品。虽然存在产品质量标准不一的问题,但通常都把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的程度作为最终指标。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和学历。这就为我们档案学专业教育提出了一个问题,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我们档案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的优势是什么?他们的职业竞争力是什么?

覃兆刿:我们专业的就业状况是很好的。与其他专业相比,我觉得我们专业毕业生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业理念、职业精神、职业状态。你要对自己的专业引以为豪,你的定位要清楚,我们不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也要认为自己从事的这种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工作其实是很了不得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的就业理念就是,学生出去就是“高级清洁工”——“信息清洁工”,是清理文件,清理档案柜的。我们定位很准确,也很明确,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能做什么。第二就是要对档案专业要有宏观的把握,档案专业是干什么的,中间的环节、流程,你要站在比较高的位置去看,不能仅局限在分类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上。第三是要有起码的信息技术能力,鉴别、运用的能力。

朱玉媛:档案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融合了传统的历史人文知识和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文件管理技术,我们培养的学生也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具备坚实的档案学理论知识和运用数字技术组织、开发、利用档案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

黄世喆:我认为广西民族大学档案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体现在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广,近几年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档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在93%左右。我们管理学院通过加强信息管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建设力度,逐步增强了我们学院档案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卞昭玲:我们的毕业生在掌握档案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很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总是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到我们合适的位置,这是我们的优势。

金波:我们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我们遍请上海市档案局专家做兼职教授,定期为我们本科生讲学,并且为研究生开设课程,帮助指导研究生。作为我们学生的实习基地,上海市档案局与我们的合作不是形式上的挂牌,而是实质性的,我们为他们培养对口业务人员。我们专业适应面很广,就业单位多元化,但70%至80%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仍与档案文秘相关,基本是对口就业。上海大学的特点是实行四学期制,其中有三个长学期,共十二周的时间,十周上课,两周考试。还有一个短学期,大约是在六月份到七月份,有五周的时间,用来参加社会实践,到各个单位如企业、事业、政府机关去实习。这样的话,四年下来,最少有15周的时间用来实习。这样以来与社会结合度好,学生适应性就比较强。另外我们注重内涵教学,我们实行的是小学期制,所以教学内容精而少,着重强调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3 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主持人:当前,各个专业的研究生教育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档案学也不例外。但由于本科生的扩招,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就业问题,很多本科生毕业后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而对于档案用人单位来讲,很多岗位一般本科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就造成了个人教育成本居高不下。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

卞昭玲:由于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专业培养中,档案学本科教育应注重基本的专业素质教育,要使学生掌握档案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最好使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而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走向广深化,要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好能具有提出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现实中一个职位,是要本科生,还是要研究生,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不好妄加评点。关于就业情况,档案专业学生适应面比较广,可以去档案馆,也可以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文秘工作,而且随着我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公务员招考制度使地方高校的毕业生拥有更多机会进入中央机关。我认为学校教育要关注社会需求,最好能实现学科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有广泛的适应性。

黄世喆:在档案本科教育阶段既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管他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档案本科生教育可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铺垫。同时,对于那部分比较拔尖的学生,我们给予他们相当的自由度,鼓励他们选修别的专业的课程,为他们考研究生创造条件。

覃兆刿:我注意到今天会上发的《数字时代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发展的方向与行动议程》里面有一点,提到我们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有个核心的内容就是招收非本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生。这一点我很感兴趣。这既有我们务实的方面,也有我们跟国际接轨的方面。比如说,你研究历史档案,你没有历史学的知识,连朝代、历史人物等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你怎么去处理历史文件,怎么写序言、怎么写编辑说明、怎么分类、怎样排序、怎么写注释?……因此,我认为档案教育到了一定的、新的高层次之后,要实现一定的学科交叉,我倒不主张档案研究生教育非要招收档案专业的本科生。

朱玉媛:档案学本科生教育应注重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运用数字技术组织、开发、利用档案与政务信息资源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重在应用;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档案学理论知识,还要有高层次思维能力,掌握档案学最新前沿知识,善于研究,勇于创新,重在研究。档案工作有从事一般事务工作和研究工作这两个层次,档案学教育同样也应该有这样两个层次,这并不矛盾。

金波:档案专业要提高自身的学科地位和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除一般的本科水平教育外,还必须加大研究生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博士人才。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很多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人去研究。现代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很多都具有研究能力,而我们的档案工作者中具有研究能力的人不是很多。他们只是满足于把工作做好,没有思考档案专业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是很必要的。上海大学规定,不是博士就不能当老师,但我们档案专业这几年很难招进博士。从这个方面来看,档案专业的博士不是多了反而是少了。由于各种原因,毕业生进入省级以上档案馆工作的比较少,一是因为毕业生不愿意进入,他们宁愿到税务局、海关或其他部门从事档案工作,导致档案部门进高层次的人才比较困难。二是由于档案部门对于高层次的人才存在一种排斥态度,比如编制限制或者自身的要求与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素质不适应。因为现在是数字时代,档案部门对计算机、通讯专业这类对其自身建设更有利的人才的需求比较大,这样就限制了档案专业人才进入省级以上档案部门。对于学校来说,我们无法控制档案部门,只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术和研究工作能力,这样使他们能够具备基本的工作素质,加强学生对计算机、通讯等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适应档案部门的需要。

4 档案专业的教学理念

主持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座的各位都是档案学院系的负责人,在教学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心得,能否介绍一下你们在具体办学实践中的教学理念?如何在教学实践和课程设置上来体现它?

覃兆刿: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五个融合。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图书情报档案这三个学科里面任何一个不被“边缘化”,在理念上实现图书情报档案学科在战略上的联通、融合。其次,要有技术和理论的融合。现在这一点非常的对立,搞理论的老师认为技术应用性太强,他们不懂技术,于是在课堂上排斥技术,这是不对的。老师应该主动去接近技术,技术变了,理论也要变,不然理论就是干瘪的、僵化的、落后的。搞技术的老师要认识到技术和理论有很深的结合,技术对理论有促进作用。技术只是显性特征,其背后肯定有规律、特征和指导思想。第三,就是传统和现代化的融合。我非常反对有人总是提倡把《中国档案事业史》从档案核心课程中取消。这是对档案事业传统的一种蔑视。一个学科没有学科史,没有专业史,它怎么可能发展得更大更强?其他学科怎么认识你?你的成熟性从何谈起?没有对传统的认识,你的现代化的根基在哪里?现代化的参数在哪里?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讲现代化课程的时候,要注意传统,讲传统课程的时候要关注现代化。第四,就是要体现在校内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融合。目前,我们往往只把实习基地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不注重这个教学质量,不注重其有机结合,针对性不够。实习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选择学生有专业兴趣的实习单位。第五,要体现中外的融合。教师要有国际化的眼光,用国际化的眼光找到中外之间的比较点,从而追溯时代,包括技术的变迁,理念的演进,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把档案当作一个纯粹中国化的,而应该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共同现象。

卞昭玲:档案学教育应引入当今国际高等教育界注重的素质教育考评体系。从学生“学习产出”角度,分解知识、能力与人格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考量教与学的质量,即把素质教育指标体系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和人格。当然,这一教育理念变成现实,档案学界应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等进行合作。

朱玉媛:我个人的体会就是,现代档案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原有的单纯传授档案专业知识的经验型教师形象。应注重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作为现代档案教育的价值取向,促使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发挥特长的空间。

黄世喆:结合档案专业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技能型或者职业型人才,也鼓励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去学习、研究,不仅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也教授他们做人的道理,从而为民族基层机构培养合格人才。当然,我们也鼓励一些拔尖的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为一些优秀学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金波:传统的教学理念基本上是学生继承前人的知识,知识被人为地凝固化,这使得知识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还使得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这样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确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多样化包括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培养层次的多样化等,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5 档案学教育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主持人:自武昌文华图专1940年设立档案管理科以来,我国正规的档案学专门教育已经历时六十余年。这期间,几代档案学人薪火相传,使得档案学教育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办学特色,我们可以用很多词来概括它,比如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坚守特色、不断进取等。我想问的是,传统档案学教育最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的品质是什么?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变革和创新的突破点在哪个方向?

覃兆刿:作为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来的事物,一定有不能抛弃的东西。从档案学专业教育理念来讲,那种务实、踏实的求真务实精神一定是不能丢掉的。比如说,目前我们档案界有人写文章一个参考文献和注释都没有,这显然有违这种精神。档案学不能像哲学那样思辨,它应当是实证性的,所以档案学教育要回归实证主义精神,让其他行业的人感觉到我们档案专业的学生特别踏实。至于突破点,我认为应当是这种求真务实的职业风格和创新精神的结合。同时,传统和现代化这两翼、文化的理念和新技术都不能偏废。我认为档案学教育创新就是抓住教学中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也包括我前面所讲的五个融合,如果把这些真正做好了,应该能够取得一些突破,至少是教育观念上会有一些突破。

黄世喆:回顾图情档学科的发展历程,原来我们走的是“同源异流”的路子,但现在好像又有这么一个呼声,那就是“殊途同归”,都回到信息资源管理类来了。但到底是从“同源异流”到“殊途同归”,还是走到“和而不同”的道路上去呢?我认为这是我们在进行档案学教育创新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从这次会议的议题来看,图书馆学、情报学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也是档案学所面临的困境,因此档案学教育要创新不能只在档案学范围内创新,只有进行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交流,从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才能提出可行的档案学教育创新思路。当然,我们在创新时应当立足于本学科,继承档案学的经典理论与方法,包括国外经典,当然这些要求我们档案教育者要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能够阅读国外经典,在此基础上,我们档案学教育才能创新与发展。

卞昭玲:我国传统档案学教育经过几代档案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档案学课程体系和注重实践的良好传统,我认为,这是最应继承的品质。数字时代的档案学教育在继承档案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影响。数字环境打破了时空局限,因此在档案学教育中,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校际间的合作。比如,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共同编写教材;共建共享教学典型案例库;开设跨校学生主题讨论等。

朱玉媛:传统档案学教育中最值得我们继承的品质就是严谨、务实,这一点不论到什么时代都不能丢弃,相反要不断发扬光大。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要进行变革创新的领域很多,比如档案学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实践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等,都是我们在寻求突破的方向,但关键的一点我觉得还是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只有这个根基扎实了,其他方面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

金波:档案教育的发展是渐变而非突变的。尽管目前我们还是一个“弱势群体”,但它还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是几代学人努力的结晶。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但同时更应该寻求变革与创新。未来档案学教育应从六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数字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作出相应的调整,不能被时代抛弃到后面。二是要处理好融合与专业信念的关系。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步伐加快的今天,各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档案学要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学科的优势,积极融入其中,比如说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管理都是这种交叉融合的新生儿。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不是相互取代,而应是相互补充,共生共荣。档案学专业要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素养,但也要捍卫本专业的学术尊严,铸造档案学的学术品格,这主要通过确立档案学专业本身的教育特色和核心课程来体现。三是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难点,课程体系反映一定的教育思想,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档案学专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同时要优化专业课程教学,还要加强前沿课程教学。这三块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四是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实际上,这就是观念的转变。那就是:在数字时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契机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五是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在当今社会,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还应该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这也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同时教师还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合作者或协作者。六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建构学家的观点,知识不能够直接被灌输,应该由学生用更大的认知能力自学构建。学生的自我学习应成为教学的主流模式。自我学习能够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见解,改变长期以来的被动式学习方式。

主持人:谢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相信你们的谈话一定能带给我们档案学教育者更多的思考,这种思考也必将有益于我们的档案学教育事业!谢谢你们!

标签:;  ;  ;  ;  ;  ;  ;  ;  

发展历史与现代的双翼: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综述--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