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国家及各地政策层面的促进作用,建筑工业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新时代的装配式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直接导致装配式建筑的造价一直居高不下,这将是建筑工业化的继续发展的绊脚石。排除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的不足之外,施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避免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如何高效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和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技术要点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
2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
2.1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由于我国传统建筑行业是社会各界工人的高能耗且污染较大的行业,因此建筑行业所采用的传统施工技术不仅无法满足节能减排的生态需求,同时对整个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建筑工程中采用的装配式施工技术,不仅实现了节约工程施工材料的目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根本上缓解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所面临的高能耗现状。
2.2工程施工时间的大幅度缩短
建筑施工以往所采取的传统施工技术必须在房屋主体结构封顶之后,然后再花费很长的时间开展屋顶窗洞、防水施工等相关的施工工序。而装配式施工技术则与传统施工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就已经在预制墙板施工过程中根据要求提前预留了用于窗户安装的木砖,并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时就可以立即开始外围的封闭施工,这种施工方式与以往相比较而言至少节约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此外,在实施外墙装饰、保温材料安装等方面的施工,装配式施工技术由于可以与其它施工工序同步进行,因此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大幅度的降低了施工时间。
2.3建筑工程成本大幅度下降
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应用时,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选择同一厂家集中生产所有的预制构件,由于这些预制构件的生产都有其严格的操作流程,因此其不仅有助于施工人员施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工程施工的难度,促进了工程施工效率的稳步提升。随着建筑市场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不断提高,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项目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同时也实现了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3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技术要点分析
3.1工厂生产阶段
3.1.1构件表面印筋
主要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到位;脱模剂涂的过厚;处理办法:按照规范要求下部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上层钢筋设置马凳筋。根据不同的脱模剂类型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均匀喷涂。
3.1.2构件损坏、掉角
主要由于拆模过早;成品保护不到位;处理办法: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再进行拆模,拆模过程中要注意轻捶高频;构件场内堆放,运输及吊装过程中要注意成品保护。
3.1.3剪力墙构件预留钢筋或者套筒偏位
主要由于模具孔位有偏差;套筒未采取固定措施,振捣过程中偏位。处理办法:模具进场后要进行组装验收,确保模具孔位准确无误,并按照要求做好编号,防止使用过程中错拿。套筒在定位孔安装就位以后用固定塞固定,确保振捣过程中不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构件深化设计成梅花形的剪力墙插筋时,应针对生产的简便性进行优化,避免设计跟构件生产和施工脱节。
3.1.4构件尺寸及平整度不满足要求
主要由于模具多次使用变形;胀模;收光不到位;处理办法:模具支完需要对长宽及对角线进行校核,确保模具平直,固定到位;收光之前用水平杆刮平,校准,确保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3.2构件存放及运输阶段
3.2.1构件变形,表面细裂纹
主要由于构件场内和运输过程中未按照要求堆放;拆模过早;养护不到位;处理办法:叠合板在运输车辆上采用叠放的方式,构件底部用150×150通长枕木作为支垫,构件间使用40×90木方作为支垫,上下对齐,堆垛层数控制在4层~6层。采用养护窑蒸养,待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方可出窑拆模,出窑后场内正常洒水养护。
3.2.2外露钢筋锈蚀
主要由于构件露天堆放,钢筋锈蚀。处理办法:构件出厂之前将外露的钢筋均匀涂一层除锈剂,将钢筋与空气隔绝。
3.2.3构件倾覆:
主要由于构件未按照要求绑扎固定牢固;处理办法:第一,外墙板宜采用立式运输,外饰面层应朝外,梁、板、楼梯、阳台宜采用水平运输。第二,采用靠放架立式运输时,构件与地面倾斜角度宜大于80°,构件应对称靠放,每侧不大于2层,构件层间上部采用木垫块隔离。第三,采用插放架直立运输时,应采取防止构件倾倒措施,构件之间应设置隔离垫块。第四,水平运输时,预制梁、柱构件叠放不宜超过3层,板类构件叠放不宜超过6层。第五,对于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存放应制定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2.4构件供应不及时
主要由于意外事故、节假日期间造成的交通拥堵;处理办法:有条件的将现场设置专门的存货区;提前沟通第二天吊装的构件编号及时间,提前准备。
3.3现场施工
3.3.1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虚拟三维模型提供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全部数据信息(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构件的价格、施工流程等),并让设计方、施工方、业主围绕这个虚拟三维模型共同讨论,从而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可以进行虚拟施工,模仿施工过程,布置施工面,进行成本控制,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运用BIM技术,还可以解决安装尺寸偏差、坐浆-注浆连接等问题,方便施工方研究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后浇筑质量,防止出现漏浆、烂根、拔台。
3.3.2吊装
进行构件吊装时,需要运用BIM技术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要让施工人员掌握构件的吊装顺序,按照外墙板→梁→内墙板→隔墙板→楼板来进行安装。隔墙要在浇筑完竖向混凝土并拆模后进行吊装。构件吊装应力求一步精准到位。
3.3.3叠合板桁架钢筋穿线
进行叠合板桁架钢筋穿线时,可能出现穿线困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使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充分考虑机电管线走向,合理设计叠合板桁架钢筋的位置,避免钢筋错位、碰撞。
结束语:
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但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式建筑具有众多优点,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应当认真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装配式建筑在国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分析[J].张开勇.山西建筑.2018(36)
[2]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探析[J].田雪梅,王胜男.居舍.2018(35)
论文作者:谢佩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垫块论文; 叠合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