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新教师培训内容的演变及反思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新教师培训内容的演变及反思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新教师培训内容的演变及反思

熊湘

(长江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摘 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我国新教师培训内容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重视实用阶段(1978-2000)、适应阶段(2001-2009)、发展阶段(2010-2017)和创生阶段(2018-)。文章回顾40年来的新教师培训内容的变化,分析其现状和成因,得出未来新教师培训内容选择上的几点认识:关注新教师成长规律,推动新教师自主发展;贴近教育发展需要,呼应教育改革主题;满足教师成长内在需要,走进教师心灵;对接师范教育,开展诊断式培训。

关键词: 新教师;培训内容;历史变迁

新教师是指入职不满三年的教师,他们已获得教师身份,但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和思想觉悟还存在一定欠缺。我们把针对这类教师的培训称为新教师培训,本文中新教师主要指中小学新入职教师。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到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从“国培计划”的启动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颁布,新教师培训的目标从培养合格教师转变为培养适应新课改的教师,又从培养自主发展型教师转为培养面向新时代具有创新变革精神的教师。随着培训目标的变革,新教师培训的内容经历了实用性、适应性、创新性到综合性的发展。本文立足政府有关教师教育的文件及相关时期的研究成果,对新教师培训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

一 新教师培训内容的演变与发展

(一) 以用为本,加速“两基”(1978—2000)

改革开放伊始,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与落后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要求必须发展教育。面对基础教育发展落后,尤其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佳的情况,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事业的意见》,强调大力发展和办好师范教育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随着《意见》的颁布,各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以及中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师新培训。1978—2000年间有关新教师的文献,多以“新教师见习期培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青年教师培训(或培养)”作为关键词。时淑蓁等指出新教师见习期培训是指大中专师范毕业生分配到中小学任教后,在为期一年的见习期内的以培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新教师培训[1]。时间紧任务重,导致这一时期的培训显得有些“急切”。山东省某镇培养青年教师,首先上岗前一堂课,学习镇教育史和校史,再安排老教师结对子,老带新,第一年实习期就委任新教师为班主任,压担子,组织各类比赛促使其早日成才[2]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公司成立后,立即着手抓队伍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发布通告、报名、审查、笔试、面试、政审等一系列流程,2017年8月1日,所有人员全部到位,一支人才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互补、充满生机活力、朝气蓬勃的储备土地管理队伍已然形成。公司员工白天上班查档案、走地块,熟悉业务,晚上参加培训班,聆听专家讲课,学习与国土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与储备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人心,提升了业务,明确了方向。目前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高涨,自觉融入到储备土地经营管理工作中,为高质量完成市区储备土地经营管理工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新教师培训内容可分为两大板块:师德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培训。师德培训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内容有:优秀教师事迹、相关职业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的学习,旨在培养新教师坚定的事业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教育教学实践培训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教材教法以及教学艺术,具体内容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原则、班级管理和活动开展;教材研读和教学法的学习;教学活动中的突发情况应对学习以及与家长、同事和学生的相处艺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全套教材的学习、教学大纲的掌握、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求新教师学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编制试卷、参加专题研究等。

无论是改革开放伊始的学历补偿性教育还是后来的继续教育,都是为了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步伐,从而导致了这一时期新教师培训内容重实用性,重教育教学实践。让毕业生能尽快上岗就业,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是培训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说要让新教师学习“如何上好课”,将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无可否认,这些内容有助于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我国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忽视新教师的个人需求,忽略教师的专业发展,从长远来看不足以适应我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这个阶段的新教师培训缺乏政策文件的统一引导,更多为各培训机构的具体探索,体现出强烈的“教学取向”。

(二) 以需为本,适应“课改”(2001—2009)

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存在比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高,较短的扫描时间,可提升图像质量[1-2]。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属于无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措施,在临床中已经获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本次数据结果表明,诊断金标准即为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基础即为冠状动脉病变节段,可获得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率,但也可能发生漏诊或者过诊现象,一般是由于血管细小、血管壁钙化、走形迂曲等导致的,且造影剂推注速度过快、服用硝酸甘油也可能影响诊断结果[3]。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两大文件相继出台,这两份文件的是新时代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教师培训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优化培训内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统筹规划,推行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相比于上一阶段的新教师培训,两大文件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重视教学基本功和实践教学,更新教师培训内容,推动信息技术与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其突出的亮点在于,一是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在精准到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准到岗位,而且重点提出了跟岗实践的问题;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升新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重要的培训目标。

微通道是芯片的核心,微通道结构决定了通道内流体的运动[9]。微通道包含流体出入口、备用出入口、主辅通道等。以细胞的分离和检测为例,细胞液和悬浮液分别从不同的入口注入主通道,经过主通道检测和分离后不同种类的细胞液从不同的出口流出。

2000年,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2001年5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高等教师教育体系”[3]。随着第八次课改的全面推进,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新教师上岗前必须接受新课改的适应性培训。2000年后,有关新教师与新课改的文献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也不仅局限于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和试用期培训。依据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全程教师教育包括准教师、新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四个阶段,新教师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教学环境,进入教师角色,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逐步完善其教学能力[4]。“新课改”是教育的大环境,人们将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把新课改的理念渗透到教师培训中,新教师培训的关注点立足并超越了让教师能走上讲台上好课的目标。新课改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号召下,教师更需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和自学,教师必须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的教学的研究者。根据培训的目标与要求,新教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5]

“国培计划”的实施至今不足十年,一个突出的成就就是推动了教师培训的专业化,《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出台让新教师培训内容进行进入有章可循的时代,此阶段的教师培训具有明确的“专业取向”的特点,意图以专业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 扎根专业,基于标准(2010—2017)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指出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了对新教师培训的一体化设计,不再单纯的为了入职,而是在一开始便朝着骨干教师甚至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努力,开发利用优质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引领全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以后的新教师培训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就应追求更广阔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认识到新教师培训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出台之后,其它各学科的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将会陆续出台,将学生的课程目标转换成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思路,按照‘学生的学习领域—教师的工作领域(培训领域)—各领域主要工作事项(核心能力项)—每一事项的能力指标’这样一个框架,为设立培训目标提供参照标准。由此,新教师培训内容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研发教师自我诊断的“能力表现级差表”成为下一阶段重要的任务,教师“自我”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不断融合,随着新技术在教师培训中价值的显现,真正个性化、自主化的新教师专业发展有了充分了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资源基础。

这十年间,学者们开始探索新教师培训的机制和模式,依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新教师培训的课程。新教师培训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系统,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再到课程的制定,逐渐呈现出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雏形。一个好教师的成长需要良好的教育、需要一个互助的环境、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的反思,教师的成长是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1]。培训内容的关注点也开始具体化,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从成功案例中得出要开发教师的情感智能,加强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在课程改革和相关教师教育政策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新教师培训为学科新课改服务,体现出明显的“学科取向”。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这一时期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通识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和实用性知识。通识性知识包括师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本阶段加入了对新教师教育理念的教育,新课改需要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教师不能把学生当着纯粹的知识接收者,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理论性知识分为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其中学科知识最主要的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科知识结构、课程管理及评价体系等。教育理论知识则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科研方法、跨学科综合交叉和学科前沿知识。实用性知识除了教师基本功,三字、一画、一话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包括网络技术、学生心理辅导等。

(四) 融合技术,促进发展(2018—)

俯视大江东去,开拓万里心胸。我模仿古人,站在山顶俯瞰大地,感受着南岳七十二峰余脉的磅礴气势。山下的校园呈现一种静谧,山上的人们尽情吐纳清晨清新的空气,湘江一往无前的滚滚北去,我仿佛听见了毛主席正在那昂首吟唱“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随着“国培计划”的实施,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效果反思的文献逐年递增。姚婧等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指出新教师培训效果缺失的原因并提出新教师培训内容要更具有针对性,开设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6]。这一时期的培训内容更加丰富,经整理可分为三大类:教育理念、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教育理念是一个教师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发展的理想和信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教育理念的培训至关重要。教育知识包含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材研读和课堂设计、学术前沿和科学研究。教育能力除了之前提到的教学基本功外,更重要的是课件制作能力和教具使用能力。要让新教师在入职起始就能明确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标准和核心能力以及学校文化内涵,尽快完成从新手到合格再到胜任的跨越,就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7]。2010年后的新教师培训一般为时间间断内容连续的1-3年培训,培训内容更加细化,第一学年以教育能力为重点,第二学年集中在教育知识的强化和巩固上,第三年则主要学习教育科研知识,培养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理念贯穿始终,是新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的职业之魂。近年来,针对新教师培训内容泛化的缺陷,有学者指出应制定具体的培训课程如新教师具体要阅读的数目、听课的次数和学习的项目课时。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 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广泛开展起来[8,9]。研究者将目光放在现代社交工具上,探索微信、QQ和论坛等在新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二 新教师培训内容的反思与展望

(一) 关注新教师成长规律,推动新教师自主发展

通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等一系列教师培训相关的指导性文件陆续出台,教育教育学的研究也不断发展,新教师培训逐渐从各培训自发的探索行为转变成基于一定标准的系统创新行为。随着新教师培训从一项经验依托性活动转变成专业实践性活动,培训内容的设计越来越体现对于新教师成长规律的关照,尤其是将新教师阶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进行思考,这就赋予了新教师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新教师是教师行业的第一个阶段,如何从新教师成为熟手教师、骨干教师、名师,这是一个一系列的过程。新教师培训在一开始就应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不光只是为了培养能合格上岗的教师,而是要培养出有志向有能力成为名师的教师。这就要求新教师培训的内容选择要立足教师专业,有利于教师的长远发展。

(二) 贴近教育发展需要,呼应教育改革主题

在四十年来新教师培训内容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教育知识日益增多,教育技术日新月异,并且仍然在不断细化深化。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依据各地实情,制定出切实有效地可实施培训方案是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我们就应培养哪样的教师,从合格教师、新课改教师、发展型教师到创新型教师,新教师培训的目标都是依据时代变化而制定的,培训内容的设置离不开国家标准。撇开时代发展谈教师培训,且不说价值何在,培训的基本条件都无法满足,正如在改革初期想要培养面向国际的全能教师只能是无稽之谈。新教师的培训选择应该贴近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的特征。新时期新阶段,新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我,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并努力推动时代的进步。如:教育信息化就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如果实现信息化背景下的家校沟通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班级管理都是值得我们关系的主体。

技改措施:利用现有的4台耙式浓缩机,将其中3台用作尾矿浓缩,溢流一部分用作重介脱介喷水,另一部分经过另一台高效浓缩机再次处理后,作为水泵的盘根冷却和生产系统的补加水,生产岗位卫生用水和清理厂区公路用水。

(三) 满足教师成长内在需要,走进教师心灵

教师是联结孩子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一个好的教师足以改变学生的一生。一位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我们不能忽视他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仅仅只把他当作教师培养。教师的工作表面上只有上课那一段时间,但他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却远远超出了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举过一个案例,一位成功的教师,他备一节公开课只用了半个多小时,但他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那堂课的内容。传统的根据教学内容的模块依次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思路已经越来越不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学的研究者的身份相悖。“输血式”培训越来越被“造血式”培训所取代,人们更倾向于让教师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知识,能够具备信息技术时代线上线下整合的学习能力。当教师真正具备的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时,学科培训才有真正产生效果。新教师培训的另一重要任务便是要从心灵上给予教师强大的动力,关心新教师的思想状况,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其专心踏实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至关重要。

(四) 对接师范教育,开展诊断式培训

按发展趋势来看,新教师培训的内容选择、课程设置以及培训模式日渐成熟,培训内容的变更是渐进的,师德养成、基本功训练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新教师培训内容日益成熟、课程资源日益丰富的背景下,新教师培训越来越考虑对于本地、本校教师实际发展需求的满足,基于诊断的培训和问题为导向的培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新教师培训的诊断工具的研发和利用成为当前的新亮点,尤其是不同学科教师的关键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基于学科教师关键能力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能力的培训进入人们的视野,以往模块式培训为今天教师选修、选学提供的前提条件。在现阶段,国家政策要求培养薄弱科目新教师,城区学校的新教师艺术功底较深厚,需要的是如何将自身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乡村学校新教师可能面临着自身专业素养不够、教学用具缺乏、教学环境欠佳等问题,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可缓解此尴尬局面。因而,通过诊断我们发展乡村学校新教师培训中应增加教育资源开发课程,让教师学会利用现有资源组织教学。课程是内容的具体化操作,面对越来越具体的培训内容,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课程内容上,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加强对新教师培训需求的诊断,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课程,引领新教师更好的走上岗位,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 时淑蓁,刘锦章.新教师见习期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1(05):5-7.

[2] 建平,立基,青钦.招远大秦家镇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J].人民教育,1992(12):23.

[3] 杨跃.教师教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25.

[4] 罗晓杰,牟金江.全程教师教育构想——教师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04):55-58+54.

[5] 奚国兴.教育创新与青年教师培训的新思路[J].当代青年研究,2003(03):50-54.

[6] 张秀清.新教师培训课堂反思性教学探究[J].职教论坛,2009(08):57-58+60.

[7] 姚婧,梁伟其.浅析新教师培训效果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8):56-58.

[8] 张宁新.新教师组团跟进式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2013(08):68-69.

[9] 赵慧琴;蒋晓霞.“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52):89-90.

本文引用格式: 熊湘,等.改革开放以来新教师培训内容的演变及反思[J]. 教育现代化,2019,6(08):81-8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08.028

作者简介: 熊湘,女,汉族,湖北仙桃,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和教师教育。

标签:;  ;  ;  ;  

改革开放以来新教师培训内容的演变及反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