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目录里,可谓是五花八门,言情、武侠、漫画无所不包,特别是网络文学对初中生的影响强大到了极点,凶杀、暴力、艳情之类不健康的内容不断地荼毒着新一代的初中生,这不是我们强调初中生多读课外书的初衷,我们强调初中生多读课外书是要选择有价值的,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卓有成效的阅读指导。笔者认为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遵循层级阅读、循序渐进;拒绝单一、有读无类;深度阅读、咀英嚼华三大原则。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原则
语文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堂讲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相联,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也指出:“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强调中学生多读书,当然要选择有价值的,而这就需要卓有成效的阅读指导。笔者认为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一、层级阅读、循序渐进
当代解释学认为,阅读理解重要的是解释者的前理解(已有知识框架)形成的视野(整体)与作品(部分)的关系。读者已有的知识框架有向本文敞开的倾向性,因此读者是在已有框架引导下进行理解活动。“前理解”通俗地说,就是“理解前的理解”,指的是阅读者在理解活动发生之前,主体就已经具有的对理解有着导向、制约作用的语言、历史、文化、经验、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于对象的预期等综合因素。阅读前理解大致包括文体经验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积淀。
但是我们的许多阅读指导的合理性却值得置疑,其中隐蔽着极大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我们许多老师和家长,不管孩子多大,基础如何,动辄让孩子读古典名著,世界名著,这对于只有十多岁的初中生而言,实在勉为其难。比如四大名著中,哪一部作品最受初中生欢迎呢?调查显示,按学生阅读喜好由高到低依次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西游记》因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瑰丽丰富的想象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而《红楼梦》则因语言、情节不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而排在最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可见,如果推荐阅读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学生现有的阅读前理解范围,势必会造成部分优秀的文化作品没有在最佳的时机与合适的学生相遇,本可很好抓住的文化传承机会将与学生失之交臂。
罗彻斯特大学的爱德华?德赛教授认为:“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从事并且颇有乐趣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阅读前理解力地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设置,让学生扩充自己的阅读前理解视野,拥有突破阅读障碍的勇气,找到阅读兴趣所在,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体验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乐趣。
二、拒绝单一、博览群书
课外阅读指导要跳出语文看阅读,拒绝片面性。有的学生误以为课外阅读就是阅读经典的文学名著,只重视与语文有关的内容,否则拒之门外,故而科普、法律等书籍很少问津。如果中学生看课外阅读只局限于文学名著,而不扩大阅读面,不读或少读其他课外书,获取的知识面必然狭窄,视野就不会开阔,势必影响将来的发展。如此阅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其实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政治、历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时文、美文等他们一般会乐意接受。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时,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体系,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认知水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需求。在满足提高性、个性化和可选性等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在哲学、美学、文学、艺术、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经济学、地理、历史、数理科学、化学、天文、生物、医学等学科都应有所涉及。这些学科内容的广泛性、具体性,以及知识的专门化等特征,都将更有利于开发中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中学生阅读个性的充分而自由发展,初步建构学科知识架构,真正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精良的精神食粮。
三、深度阅读、咬文嚼字
古人语: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多读书,才能从别人的思想库里不断获取营养,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底蕴。学富五车,必然谈吐不凡,写文章时底气十足。怎样读书?尤其是在现今资讯发达的网络时代,到底应该怎样读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余秋雨先生曾经说,泛读十本书,不如精读一本书。可是,网络时代的人已经很少有人有耐心的去逐字逐句地阅读一本好书,甚至一篇好文章了。近来,常见一些所谓“导读”“解读”“快读”“速读”类的“浅阅读”图书,如雨后春笋纷纷闪亮登场,摆上书架。这类书虽然能以简单直观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越来越忙的人们的阅读欲望,也能给我们提供一定的知识信息和文化信息。但它毕竟与原著有相当大的距离,充其量只是一种“压缩饼干”或“盒式快餐”而已!
有人说:没有深度的阅读会使人心智枯竭,心灵生锈。网络阅读如同身在海上和空中,而纸媒体阅读则脚踏实地,放松、宁静、稳定、充实,是一种深度阅读,是一种有益于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写作能力的阅读方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作者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而鉴赏者的阅读,则是由外而内,沿波(辞)探源(情),逐步获得对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使阅读活动获得最终的成功。通俗的讲,“深度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集中有限的时间走进几位名人名作,进行较透彻的研究性阅读,读熟名人的轶事、思想,达到如数家珍并有所发现的地步。平时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许多精神愉悦和心灵感悟,都是在原汁原味的经典名著里得到的。所以,从经典名著中,可以得到文学语言的积淀、醇厚情感的熏陶、精神底质的构建。
总之,课外阅读指导要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是一种内在需求,并真正地走进经典,指导才有存在的价值。
论文作者:周旋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初中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学生论文; 中学生论文; 深度论文; 是在论文; 是一种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8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