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论文

[实习与实训]

基于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余 晶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 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助人自助为理念,运用实务技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境。文章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为例,通过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探索校地联合培养框架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效。

[关键词] 校地联合;现代学徒制;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从2015年开始,“社会工作”一词连续四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而现实中,社会工作教育却面临培养实务能力难、专业认同感低以及招生难等问题,社会工作行业存在“留人难”“人难用”“用不久”等现象。如何解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难题和行业人才发展,是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科研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下令修书,由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与内阁首辅解缙担任总编纂。自永乐元年开始,2169人参加编写,广泛利用文渊阁的全部藏书,至永乐六年(1408年),历时六年,编纂完成了集中国古典之大成的最大的一部类书。初名为《文献大成》,后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并亲为作序。《永乐大典》全书缮写、保存了明朝之前中国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百科文献,共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3.7亿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型文献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世界上最著名、最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要早360多年。

“现代学徒制”最早发源于德国,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代学徒制从2009年开始探索,至今运用于许多专业的人才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是强调价值理念和实务性强的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工作者(师傅)可以将实务技能进行传授,学生(徒弟)在言传身教中实践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提升自身的实务能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

“校地联合培养”是联合政府和高校的优势力量培养人才,资源上达到高效利用,人才上可校地对接。采用订单班培养模式,吸纳一部分学生进行就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现代学徒制的运用是校地联合办学中的具体举措,通过师徒互动和情感流动,培养行业认同感,增强实务能力和就业意愿。在“校地联合”办学的框架下探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从二者的融合中,研究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

(一)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思路

福州市鼓楼区政府根据现阶段社区服务人才招人难、留人难等现状,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联办社会工作专业,订单培养社区工作者,打造一支具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服务技能的社区服务人才。2015年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州市鼓楼区政府共同签订《校地联合办学协议》,共同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养。2016年校地双方共同申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模式》,获批为福建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过三年多的磨合和实践,形成了校地联合培养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案例分析教学法,还可较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分析案例、总结规律,并为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食品卫生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通过身临其境的案例再现与分析,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有利于培养其成为一名正直、有责任感的从业人员[10-11]。

图1 基于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图

(二)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进阶性的人才需求调研,形成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社会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有社区服务岗位、社会服务机构岗位以及企业就业,因此通过职业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课程设置。在职业基础能力培养上,通过社会学类课程、福州方言和习俗等课程为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和进入社区实训打好基础;在职业核心能力上,学习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小组和社区)、价值理念、实务技巧、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及社区管理实务等,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在职业发展能力上,通过心理咨询实务、人资管理技能及社会工作坊等开阔专业视角和提升实务能力。

同时打造校地联合的特色课程的建设,以现代学徒制为主线树立特色课程品牌。一是福州话方言和习俗学习。通过校本教材建设,学习福州语言和习俗,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入社区实训。二是社会工作工作坊,邀请行业专家和社区师傅进入校园。通过各类主题的讲解,展现不同服务方向的社会工作职业魅力,为学生搭建与外界交流平台,拓宽视野。三是《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微课建设,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同学们在鼓楼区28个社区进行实训,和其中5个社区重点建设社区实训基地。另外,同福建省内5家社会服务组织签订实训基地协议,开辟各类专业服务的实训,如青少年服务、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等,有效对接各类课程实训。

4.实训基地建设

在食品行业,人们习惯将产品分成不同等级,按等级定价,而鲁花却坚持分类不分级,全部一个标准。对此,孙孟全很“倔强”:“鲁花只做最好的。”调和油市场鱼目混珠,很多产品只含10%的花生油,却标上花生调和油。鲁花顶着压力,全面公布旗下调和油产品的配方比。在这种“倔强”的坚持中,鲁花花生油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自1992年问世以来,从未在相关部门的抽检中出过质量问题,被评为“国家级放心油”。

师资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社区挂职锻炼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两条途径进行。教师团队利用寒暑假在福州市鼓楼区的社区开展挂职锻炼,进入社区工作站工作,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真实融入社区环境进行服务,获得职业情境的真实体验,对社区人才培养相关课题进行调研,之后通过发表论文和总结报告等形式提炼挂职收获,丰富教学经验。“双师型”教师需要考取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并具有行业实践经历。目前,教师团队“双师率”为100%。

地壳规模的可控源地震学的目标重点是对不同地壳单元给出一般描述,大多基于的是其厚度和P波速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追溯到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根据构造过程可得出导致地壳块体起源的推论。应用广角反射/折射类型探测的成功例子是研究大陆边缘的陆壳范围或追踪各个地体/微板块之间的边界。为解决此类地质问题的典型广角反射/折射测量由垂直分量接收器的布设组成,沿二维剖面间隔为1~5km,炮点间距20~30km(陆上),或海底传感器的间距为20~30km,炮点间距为100~500m(海上)。

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室两个方面进行建设。校内实训室有咨询室、团体沙盘室、情绪调节室、艺术治疗室、素质拓展训练室和社区综合实训室等共16间,面积达834平方米,投入总额320万元。校内实训室能够满足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和实训,在实训室内开展项目化教学、情景演练、小组研讨等。同时开展社区师傅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会和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工作坊等,助力鼓楼区社区服务人才建设。

运用现代学徒制打造“基础实训+体验实训+综合实训”的实训体系。在基础实训上,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成立社团——社会工作服务队,专业的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由服务队进行运作,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新生的启蒙教育、社区服务感官体验等;在体验实训上,带项目实训,通过大二学年两次见习体验职业岗位开展服务;在综合实训上,带毕业设计实训,通过大三的两次定岗实习实现,运用实务技能开展各类服务,为就业做好准备;将实训体系结构化,每一次实训都有相应的任务和考核目标,促进实训成效。

(1)数据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对数据进行采集、数据的预处理。数据采集,采用主题性爬虫进行,通过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果进行分析,采用面向电子商务网站的主题网站爬虫。同时利用云计算平台的高计算能力、高宽带量、大吞吐能力等有点,将网站爬虫部署到云计算平台中,采取并行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主题性。

基于校地联合培养,制定“4+1+1”的实训体系。大一和大二学年共四个学期,每个学期安排2-4周的时间进入社区进行课程见习。大三上学期开展社区顶岗实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就业方向选择,实施定岗实习。

3.师资能力提升

2.实训体系建设

在校地协同育人中,校方承担校内培养工作,通过课程建设和实训体系建设等方式,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能力。政府提供实训场地,管理和支持社区师傅,学生通过与社区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形成三年固定的师徒关系。在社区师傅的指导下开展社区各类服务,提升实务能力,促进社区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如图1)。

三、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一)校地联合培养与现代学徒制的首次碰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地联合”和“现代学徒制”是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将二者融合,是对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校地联合促进资源融合,现代学徒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势整合,共同打造区域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校地联合培养实践现代学徒制,打开就业通道

通过校地联合办学,以订单培养模式打通专业和职业隔阂,解决社区服务人才流失率高和流动性强等问题,形成一条稳定的人才培养链。现代学徒制是以技能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切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地联合办学和现代学徒制的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就业。以2018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为例,至鼓楼区社区就业人数为56%。其中一名同学以夯实的实务能力和专业的服务理念,在社区服务中得到居民的认可,现已晋升为社区工作站副站长。

2.Sometimes it looks like a boat.Sometimes it looks like a small white sun.What is it?

(三)师徒合作,凸显专业培养特色

通过师徒联结,拉近人际关系距离。鼓励师徒互动,打开情感通道。师傅的言传身教让同学们收获鲜活的职业体验和为人处世技巧,对实务有更直观的感受,进而提升实务能力。每个学期举行拜师仪式、师徒合照大赛和完成师傅小心愿等特色活动,促进师徒互动。邀请师傅进课堂,分享工作经验,提炼师徒合作经验。良好的师徒合作能够有效提升实训成效,增强同学们对专业和职业的归属感,凸显专业培养特色。

四、反思

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是创新实践,同时也是挑战。如社区服务行政任务重,同学们进入实训场所后存在行政化的风险;社会工作专业不以计量作为考核目标,考核重点在于实务能力和实训成效,考核难度大;师徒合作在于自觉,培养质量取决于师傅的能力和眼界,以及沟通技巧,难以评估。

总体而言,校地联合培养和现代学徒制模式能够有效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可解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实务能力弱和专业认同感低等问题,解决社区服务“留人难”“人难留”的现实困境。

参考文献:

[1]李细香.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3).

[2]汪来杰.校地联合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16,26(2):117-120.

[3]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100-101.

[4]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46(2019)2-0165-02

*基金项目: 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S171193)“基于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标签:;  ;  ;  ;  ;  

基于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