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控制日本_台海时事论文

台湾经济控制日本_台海时事论文

台湾经济受控日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日本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日本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日本强大的经济攻势已对台湾本地企业造成沉重压力,并牢牢控制了台湾一些重要工业领域。

汽车业:已失半壁江山

尽管台湾对进口汽车一直严加限制,但日本汽车厂商早就通过转投资或技术合作的方式入台并形成控制。据统计,台湾10家生产小轿车的汽车厂中,日商至少向6家投了资,例如:日产和三菱分别掌握了裕隆汽车和中华汽车25%的股份,丰田、日野及三井公司分别占有国瑞汽车22%、25.2%和18%的股份,富士重工则更已拥有大庆汽车45%的股份。

更关键的是,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已成台湾汽车业的命脉——日商控股公司几乎全是依赖日本的技术和提供的设计进行生产的。裕隆公司生产的尖兵、速利车,台湾丰田公司的可乐娜、寇美丽车,三阳公司的喜美、雅哥等,基本上都是日本汽车的直接翻版。

家电业:关键技术受制

如今,日本生产的家电产品已进入台湾的每一个家庭。而即使是台湾品牌的家电,生产中的主要零件也由日本供应。据台湾统计,台湾最为自豪的电子业中1/3的关键原材料需从日本进口。

日本人对台湾家电技术和零件的控制非常严密。台商只能靠掌握行销渠道这张牌来对索取日本技术进行一些讨价还价。台湾三洋电机公司一位高级主管说,日资在该公司已占到46%,但日本人对技术转让严加控制。为掌握技术,台湾企业只好将日制产品买回来自行拆解研究,再对其中无法自制的部分要求日商转让技术。

日商对台湾家电业的技术转让是有选择性的。如在录像机的技术转移上,日本索尼公司只对台湾索尼公司转让了BETA系统的制造技术,这使得台湾索尼公司在后来出售VHS系统产品时,只得要求其他厂商协助生产。台湾东元电机公司在与三菱重工合作生产冰箱压缩机的过程中,发现日商建议购买的许多机械设备是不必要的。

建筑市场:日本人的天下

在台湾建筑市场上,所有建筑技术合作、联合承揽及机具和建筑材料的采购,处处有日本人的魔影。据粗略估计,如果台湾“六年国建”的土木建筑金额以4兆元新台币计,日本人至少从中赚取了1兆以上。

台湾的建筑机械基本上都来自日本,民营厂商尤其倚重日本货。日本产的吊车、抓斗在台湾建筑工地上触目皆是。

日本主要建筑公司大多在台湾设有分支机构,如鹿岛公司在台设有中鹿,熊谷组设有华熊,国土开发设有国开。一些日本公司还与台湾厂商长期合作,直接参与台湾的工程并推销日本建材和机械。据说,日本厂商对台湾岛内的地质、地形和各种建筑的筹划等情况都了如指掌。

流通领域:直接改变消费观

80年代,当台湾的百货业、批发业和零售业蓬勃发展时,曾提出“向日本吸取经验”的号召,使台湾的流通业或多或少留有日商的影子,或有实际的日资介入,有的干脆就是日商投资设立的。

台湾一位百货业厂商说,过去百货公司与日方技术合作时,日资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准,日商并未真正取得经营权。等到日商成为直接投资者或主要经营者时,情况就变了。由于直接控制了“货架”,日本商品的比例随之大幅度提高,从而影响到台湾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台湾目前已成为日商销售商品的主要市场。有人说,当今台湾已是“流通网络日本化,消费习惯东洋化”。而日本文化也正通过商品与流通不断渗入台湾的每个家庭和个人,并使台湾对日本的经济依赖日益加深。

双边贸易:高额逆差如毒瘤

日本对台湾一些重要产业的控制与渗透,必然促使台湾对日贸易逆差日渐扩大。

据台湾海关统计,1962年以前,台湾对日贸易逆差每年不及0.3亿美元,1978年已实破20亿美元。80年代后,逆差更明显加速。1986年,台湾对日贸易逆差为37亿美元,此后每年均以10亿美元以上的速度递增,1992年增至128亿美元。1995年1至10月,台湾对日出口109亿美元,进口254.7亿美元,逆差145.7亿美元,预计全年逆差可达18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

据推算,目前台湾对日贸易逆差平均每人在800美元左右,已是全球人均最大的对日贸易逆差地区。这已成为台湾外贸发展最棘手的问题,被称作经济成长的“毒瘤”,引起当局及工商界的极大关注。

标签:;  ;  

台湾经济控制日本_台海时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