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接受儿童脓毒血症治疗的患儿54例作为实验组,并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给予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计数)检测,对不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PCT与血培养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WBC计数与血培养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血清PCT、hs-CRP、WBC计数阳性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过程中降钙素原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为理想的判断病情、评价疗效以及估计预后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关键词】降钙素原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
脓毒血症指的是全身性恶性炎症反应,化脓的细胞在进入血液之后会随着血液流动而在其中大量的繁殖[1],并通过血液扩散至宿主的其他组织或者是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这一疾病给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及时有效的诊断对控制和缓解病情以及改善预后均有着积极的作用[2]。本文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接受儿童脓毒血症治疗的患儿54例和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54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降钙素原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儿童脓毒血症的早期有效诊断提供了基础和保证,现将实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接受儿童脓毒血症治疗的患儿54例作为实验组,并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患儿32例,女患儿22例,年龄最大的患儿有15岁,年龄最小的患儿有1个月,平均年龄为(6.54±0.83)岁,所有患儿均符合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3];对照组中男儿童28例,女儿童26例,年龄最大的儿童有14岁,年龄最小的儿童有15天,平均年龄为(5.48±0.69)岁。实验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与对照组患儿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检测方法
降钙素原采用MINIVIDAS分析仪检测,检测的方法为免疫化学发光法,在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荧光半定量测试技术,检测的方法为化学层析法;白
细胞计数的检测方法为血常规检测,将血培养结果作为检测的金标准。
1.3观察指标[4]
对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儿童PCT、hS-CRP、WBC计数三种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存在的差异与不同以及血清PCT、hS-CRP、WBC计数三种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情况均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及全面的记录,为实验统计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以及保证。
血清阳性标准:PCT≥2ng/ml为阳性;hS-CRF≥10mg/L为阳性;WBC计数≥20×109/L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收集、整理和分析本次实验研究中出现的所有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卡方(X2)分析,组建构成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作为P<0.05表示实验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各有儿童54例,将血培养结果作为标准,实验组血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对照组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PCT与血培养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WBC计数与血培养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符合率分析比较
注:两组儿童血清PCT、hS-CRP、WBC计数阳性结果比较,P<0.05
3讨论
脓毒血症指的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根据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早期脓毒血症、严重脓毒血症以及脓毒性休克,患儿在发病后期病情变化非常快,病死率较高[5]。在为患儿提供治疗的过程中,早期诊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及时、有效的实施干预和治疗,提升了抢救的成功率[6]。
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体,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在非感染的状态下主要由甲状腺产生,在血清中的含量非常少,而在发生全身性感染之后降钙素原主要来源于甲状腺以外的器官,其血清中的含量与全身感染的程度呈现出正相关。在为脓毒血症患儿提供检测的过程中传统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检测结果并不理想,血培养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不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期诊断。而降钙素原作为一种可以反映机体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炎症指标,可以提升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有效的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疗程,改善了患儿的预后,降低了患儿的死亡率,具有理想的临床检测效果。在本次试验研究中,实验组中PCT与血培养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WBC计数与血培养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血清PCT、hS-CRP、WBC计数阳性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过程中,降钙素原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理想的判断病情、评价疗效以及估计预后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霍俊明.霍锐.胡玲.等.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胰石蛋白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8(03):422-426
[2]张艳丽.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检测在儿童脓毒血症预后判第18卷第6期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5):29-30
[3]许志松.刘金辉.血清TNF-a和降钙素原与小儿脓毒血症心功能变化的关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04):59-60
[4]凌萍.陈建丽.周茉.等.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危重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贵州医药.2016,40(08):810-813
[5]谢爱香.刘红军.刘风勤.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联合呼吸道九项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093):47-50
[6]钟文.韩升霞.彭捷.降钙素原对儿童血培养阳性患者早期诊断价值的回顾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081):84-85
论文作者:彭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毒血症论文; 儿童论文; 患儿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清论文; 阳性论文; 意义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