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教学方法。因为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通过学习、交流和探讨、让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学握一些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找出在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为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不断创新。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探讨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171-01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改革形势下,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汲取过去教学经验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重视课堂朗读训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从而发展学生智力,陶冶美好情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作品丰富的意蕴,存在于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处留下的巨大审美空间之中。目前,阅读教学课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现象比较严重。即使注意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师,也只是在课文知识方面“诱导”学生达到与教师的共识。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教学《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后,我抓住文中“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句,引导学生联想母亲轻抚时的“温柔、亲切、慈爱”等感觉,从而体味文中对春风“轻柔”这一特点的描绘。同时,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读,也不只是只言片语地读,读一定要和思考相结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熟读精思。如果阅读课真正落实“读”的训练,学生就能在朗读中长知识,练思维,增智能,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作文和阅读必须紧密结合,因为二者虽各有其独立性,但又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转移的。目前学生的协作能力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如教学篇幅较长的小说,可编故事梗概、故事提纲。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采用读结合的方法,去试着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在练说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以便为写作服务。此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和身边的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而不脱离生活。如教学《背影》,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父亲买橘的艰难,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进行了写作训练,课文内容理解加深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积累、练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三、阅读中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质疑开始的。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应该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宽松的环境,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增强学生质疑求异的信心。教学《春》时,文中写春风的一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我及时鼓励学生思考“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还觉得像什么?”并引导他们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合乎情理的及时给予肯定。这就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挖掘了他们创新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动力。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总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这样的教学,既教会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技能,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2]魏巍.生活里的数学味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3]孙茂超. 浅析如何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
[4]张克东.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课内到课外的有机结合[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8.
论文作者:孙越,曲威,胡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学生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教学中论文; 文中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