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_李晓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_李晓丽

长治医学院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要: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是高校人事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充分认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部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还存在认识片面、信息共享程度低、人员信息化能力不高、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管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本文首先就当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以提升高校人事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人事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涉及人事管理、师资管理、职称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方方面面,具有事务繁杂、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传统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人手有限,工作量大,经常会出现信息缺失遗漏、更新滞后等现象。要想在这种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提高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快推进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

传统人事制度下,人事管理工作以处理人事关系、大量数据为主,事务琐碎、任务繁重,所以人事管理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我国高校人事制度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将人事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人事关系中解脱出来,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人事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大量数据的统计与处理能够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予以准确高效的解决,人事管理人员主要是以系统平台的管理和维护身份参与人事管理工作,以达到高校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组合,提高管理效率。

(二)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人事管理人员节省时间成本,提高工作价值

信息化服务平台简化了人事工作的办理流程,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事务性工作的在线办理,管理者可以从繁复的重复性事务工作中“跳脱”出来,将更多的经历投身于思想工作和学习中,在“多思多想”上下功夫,结合工作实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部门工作规划和发展思路;拓宽路径为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政策性问题。

(三)人事管理信息化能够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

传统人事管理工作以人工管理为主,人员的进入、退出、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都是在人事管理人员的主导下进行的。受个体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较大,流程复杂且与教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此种情况下,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理顺人事工作中的各个步骤,将教职工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都纳入到完备的规范化系统中,在提高人事工作效率的同时,使人事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

二、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由于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片面,直接导致在具体事务性工作中的重复劳动现象突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涉及众多方面,不仅有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还包括和学校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人事部门内部的信息化,还包括和其他业务往来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功能上的不匹配,信息资源上的不共享,导致人事工作数据冗杂,各部门有各部门的工作系统,各科室有各科室的数据库,相互关联性不高,数据更新不统一、不及时的现象频发,直接导致重复劳动现象突出,人事工作效率低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人事人员信息化能力不高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但现实是,高校人事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运用能力欠缺,信息化素质不高,仅仅认为可以简单地使用电脑办公就是信息化,缺乏采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不能运用现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受传统人事观念影响深刻,无论是在思想意识还是实际工作方式上都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即使硬件做得再好,人员的技术能力跟不上,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只能停留在起步阶段[2]。

(三)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管理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未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科学的标准体系,使得人事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管理。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息化建设缺少制度规范。科学的制度规范是信息化得以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有效依据,没有标准统一的制度,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然会陷入标准不一、程序混乱的困境。二是信息化建设缺失定期维护。许多高校实施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工程重建设、轻维护,对各种数据库、信息库等缺少定期更新和维护,导致数据冗杂、陈旧等问题。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信息平台,夯实服务工作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建立一套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电子化信息工作平台必不可少。这里的电子化信息工作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数据库,将人事数据、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建立教职工电子档案卡,实现用户信息的随提随取和动态更新。二是建立分层分类电子化特色工作平台。不同于其他用人单位,高等学校人才密集,专业种类多样,信息数据呈多样化特点,以此为基础的电子平台建设必须要符合高等学校的这一特点,建立针对不同学科种类、专业类别的电子化工作平台,可以使人事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便捷高效[3]。

(二)强化职工培训,建设专业队伍

现如今高校人事管理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因而使得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成效不大。人事管理人员仅仅通过简单的岗前培训便开始工作,缺少人事管理信息化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高校虽然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但部门会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会技术,因此应在现有人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从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信息数据的操作应用到信息平台的更新维护,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人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综合技能和管理水平,将培训、考核常态化、细致化,以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应用能力俱佳的人事管理工作队伍。

(三)完善制度体系,保证规范管理

高校人事信息数据庞杂,更新速度快,准确性要求高,且与教职工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能够保证人事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流程规定,对常规性工作进行规范,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同时,对除常规性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制定工作框架和问询机制,确保人事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确保人事管理工作公开、透明地进行,也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结束语:

信息时代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信息化建设也使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当前,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实施信息化对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开始了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建设效果不一。如何促进高等学校人事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升人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尚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亢云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视界,2018(21):125-126.

[2]肖红菊.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3):195.

[3]连妍.基于大数据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12):179-180.

论文作者:李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_李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