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临湖镇文化广播电教站 安徽 亳州 233671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体现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且也要重视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展示农村乡土文化的魅力。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传统文化因为失去了传承载体而逐渐没落,甚至消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投身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队伍中;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包容、开放、创新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分析;文化自信;传承途径;文化保护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所拥有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也是在改革发展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有力武器”。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积淀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有“以人为本,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等等。正是由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才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也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近年来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西方思潮涌入国内,对青年人群的文化认知、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认为“凡是舶来的就是先进的,凡是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尤其是对于农村传统文化,很多人在未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给农村传统文化贴上了“愚昧”、“陋俗”的标签,这既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种体现,也是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肆意抹黑。在全面建设美丽新农村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转变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片面观念,坚定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实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坚定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在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只有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带着崇高的使命、满怀的激情、敬业的精神投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唯一一个保留了完整传统文化、从未出现过文化断带的国家,并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的文化成果。时至今日,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对我们的生活、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坚定文化自信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
1、树立农村文化产业的意识,带动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开展农村工作时,还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农村生态为主,对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关注程度较低,这就导致了无论是民间文化组织还是当地农民,都缺乏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因此,今后要结合各个农村的特点,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产业之路”,一方面通过构建文化产业链,增加农村传统文化的附加值,为农村创造部分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地方农民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积极性,树立文化自信性和自豪感。例如,某地农村的剪纸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由部分剪纸技术精湛的村民带头成立公司,并实现了流水化生产和商业化运营。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地的剪纸不仅全市闻名,而且销往全国各地,每一位工人都成为了剪纸技艺的传承者。
2、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无论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许多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比较低迷。为了振兴农村文化产业,同时也是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断代失传,就需要由地方政府牵头,倡导本地的一些公益组织、文化企业等进行筹资捐款,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另外,也要尝试走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通过多种渠道仅融资,除了常规的金融信贷外,还可以通过投资控股等形式,尽可能的从社会上吸引资金,这样不仅满足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而且还能够群策群力,扶持农村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文化影响力。
3、加强农村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而未断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的进行创新。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创新仍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因此,我们在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时,也要注意吸收现代文化元素,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此外,现阶段农村文化产业创新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文化产业队伍不足,优秀文化人才数量稀少。一方面是城镇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外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条件艰苦,许多文化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开展产业活动。针对这两种问题,就需要通过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式,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环境,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既需要从供给侧进行优化改革,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开办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又要鼓励和引导大众进行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循环发展。目前来看,虽然地方政府在刺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农村文化市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一是要严格进行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的审核,对于对于一些内容不健康或是存在糟粕的传统文化活动,一律禁止传播;而是要迎合农村人们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文化生活习惯,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相对固定的文化消费群体。
5、大力打造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老城保护”、“乡村保护”政策。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首先要做好农村优秀文化的保护工作,尤其是要保护好各类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例如乡村古建筑、古文物等。特别是对于城郊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注意做好这些文化传承载体的保护工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要做好旅游宣传工作,由于农村本身的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加上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在没有特定渠道宣传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到游客。因此,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手段,做好农村文化旅游宣传。
6、开展农村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得不到有效保护而逐渐萎缩甚至是消失,是当前农村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方面,当前农村青年人群大量向城镇转移,许多传统文化由于无人继承而逐渐消失;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地方文化组织为主,既没有形成合力,又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也使得文化传承受到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尝试建立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对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的集中性保护。同时,安排专门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或文物保护工作者,负责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日常管理,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尽快实现规范化和体系化。
7、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國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价值理念的义理讲透、意义讲足、现代性讲好。另一方面要做好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强劲的精神动力。
8、提高农民的自主性和主体开放性意识
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农民群体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一些民间的技艺,在成百上千年的流传中,并没有一些明文记录,而是通过民间艺人口口相传、手手相传,成为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一部分民间艺人和文化工作者,出于生计考虑不得不放弃传统手艺;还有部分民间艺人,因为找不到优秀的传承者,其手艺也面临失传。因此,我们在倡导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时,也必须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农民的自主性和主体开放意识,这也是当前解决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的一种有效举措。
四、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对现有保护条例执行的监督
1、建立健全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机制与体系
实行分级保护制度,对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如在对农村传统文化普查和整理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力量对农村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分类、制订和落实保护方案。这样一来,一方面是能够提高当地农民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自觉抵制破坏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文化保护工作像体系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法律制度能够通过硬性约束的形式,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从而有效杜绝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文物、文化等情况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在传统文化保护立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初步形成了体系化的法律体系。例如2001年修改的《著作权法》、2002年新通过的《文物保护法》,2002年5月起草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等。各级政府要以此为依据,结合本地农村的具体情况,制定法律法规及相应的地方条例等,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3、提高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法制化水准
国家相关的文化保护的法律框架下,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应抓紧制定各自的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的放矢,明确各地需要保护的民族文化的内容、政府和各方面的职责、原则、措施、方法等,在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建立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市、县文化行政部门将本辖区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典型的民间传统文化项目收录编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经有关专家充分论证并广泛征求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各级政府要按照分级保护制度逐级落实保护措施,进行系统、全面的保护。可成立各类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会、协会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为保护、挖掘、整理、研究、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提供组织保障。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政府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并应将保护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结论:文化自信事关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治理能力,事关国运兴衰。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够构建美丽新农村、走文化致富之路的基本条件。不可否认,当前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面临诸多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充分依托农村传统文化特点,在地方政府、文化企业和公益组织的引导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在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繁荣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明亚.文化自信的历史高度与现实反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7,18(2):3-9.
[2]南学天.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备条件[J].延边党校学报,2017(3):64-68.
[3]王尧.在传承与创新中建立文学的“文化自信”——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17(11):139-150.
[4]葛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强盛复兴民族伟业——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和对策的思考[C]//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17.
[5]姜大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以侗族传统农事节日为例[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51-54.
[6]张国平.坚定自信增强自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7(3):21-23.
论文作者:董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农村论文; 优秀论文; 自信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民间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