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王守督

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王守督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 408000

摘要::当前有很多建筑工程项目都开始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来进行施工,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缝隙。对于混凝土来言,存在缝隙也就是指混凝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来进行必要的控制。本文细致分析和讨论了在建筑工程过程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特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主要特征与分析

大混凝土,根据表面含义即可知道是指体积都比较大,其结构断面最小厚度都在80cm以上,混凝土工程需要量大,施工技术非常严格且要求很高,混凝土结构物由于温度的变化很容易发生温度变形。所以,防止使混凝土的整体结构不受到温度的影响,普遍会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加入一种试剂―膨胀减水剂。相关施工单位会采取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后期维护保养工作的完成,从而更好的完成施工建设。值得注意的是,要合理搭配混凝土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形成自己的严密的有创意的计划,并且制定一套高效严谨的施工制度。在以上的这些条件中,合理搭配混凝土中各种成分的比例是基础程序,其应做到的是:既要保证混凝土的承压力,又要使水化热现象减弱甚至是杜绝;既要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融合性和可塑性,又要尽量做到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调配比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点在于水化热,这就要求相关施工单位要尽量挑选水化热现象相对较低的水泥,除此之外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的等一些灰类物质,这样做可以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可泵性和表层混凝土的承受能力,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水泥。

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准备

施工人员应准备好浇筑需要的设备,并选用合理的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避免材料选择错误出现结块现象。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施工指标,并保留好施工质量保证书和复验单。在大体积混凝土中,80%以上都是骨料,所以施工人员选择骨料要注意选用表面没有弱包裹层的,这样的骨料岩石弹模比较低,膨胀和配比系数较好。施工选用的砂子为中砂,石子为卵石或是碎石,并且含量不能大于3%。在混凝土配比中,施工人员可以应用粉煤灰取代水泥,这种方法烧失量较少,也不用那么多的水量。这种混凝土施工方法能够使施工更加顺畅。

(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开始浇筑施工后,施工人员可以进行分区浇筑和处理,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在振捣过程施工一定要快,从而是振捣的材料更加均匀,加大混凝土的紧密程度。施工人员要注意完成所有浇筑工作才能进行混凝土凝固,并且不能中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要保证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并减低水化热,促使混凝土拥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配置大体积混凝土,关键是水化热系数,这个过程要求施工人员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材料,例如矿渣水泥,施工人员要适当添加粉煤灰,从而达到增强表层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三)施工中注意事项

分层浇筑法和推移式连续浇筑是现阶段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主要使用的两种方法。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要连续浇筑,避免产生施工缝,此外还要注意混凝土的铺摊厚度,混凝土的铺摊厚度是根据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振捣作用来确定的,在泵送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铺摊厚度要小于600mm,如果是用人工方法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铺摊厚度就要小于400mm。因为大体积混凝土里加入了粉煤灰等外加剂,水泥的用量并不多,所以就要适当的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一般搅拌时间应该在30分钟左右,在此工程中还应该注意外加剂添加的数量,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

其次,在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以后,应该等到第一层混凝土初步凝结以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以此逐层重复进行接下来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还应注意要尽量缩短层间的间隔时间,一般情况下层间的间隔时间都是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了确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建筑工程现场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法,对于推移式连续浇筑也是如此。

最后,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时,要留设水平施工缝,对于水平施工缝的处理要注意:第一,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使粗骨料混均匀地露在混凝土表面,并且应该把混凝土表面松动的石子清除掉;第二,在浇筑完本层混凝土时,等到本层混凝土初凝以后,要用水把本层的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等到本层混凝土表面没有积水并且湿润时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第三,在非泵送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从短边沿着长边进行浇筑,如果其平面尺寸太大,尽量不要用这种方法进行浇筑。

(四)浇筑施工的养护

施工人员要做好养护工作,由此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裂能力,这个过程具有积极的作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压实表面。施工人员应在表面洒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最后在最外层覆盖保温材料,这种做法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在中午温度较高时,将保温材料撕开,保证混凝土能够散热。浇筑工作的养护,还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施工人员可以再塑料薄膜下设置补水软管,然后根据表面的湿润情况,注入适当的水,由此通过温度差,增加混凝土的湿润度。建筑工程应指派专人进行养护的查看工作,大体积混凝土在初凝时,需要专人进行挤压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面层出现粉尘,并减少塑性收缩的情况,但是在最后一次挤压进行时,要采用合理的措施,确保浇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一)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在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按照科学的原料配比设计,需要有一系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另外需要建立具有可行性的工作制度方法和质量监控体系。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购进、库存、转运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保证混凝土原料的质量。遵循施工设计的混凝土配比进行混凝土调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求药与原则是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整体强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水热化程度,在保证混凝土的可振捣性和较强和易性的前提之下尽量降低水和水泥的用量。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重点要降低其水热化程度,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主要考虑水泥的水热化性能,另外,通过掺入适当的粉煤灰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水泥的使用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程度,提高混凝土的可振捣性和强度,整体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防止发生裂缝。

(二)通过控制温度防止裂缝出现

选择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控制用水量和用水泥量,掺入适量减水剂和粉煤灰,严格控制砂子和各级石子含泥量,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振捣性、强度和水热化程度;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可用砂子表面斑盖、低温水冷却等方式降低搅拌温度,掺入适当的缓凝剂,延长混凝土运输时间等也可以有效降低温度,在浇筑时放慢浇筑速度,一是保证浇筑充分完成,二是保证热t的有效散发。在大气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小于25℃时进行拆模。拆模后坚持检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及时采取防止开裂的措施。加强混凝土结构的保温和保养,直到混凝土结构健康固化。

结论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自身体积过大的特点,水化热后内外温差较高,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程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控制裂缝的产生。本文通过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的物理特性,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探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武彬.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

[2]余必华.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4(17)

[3]许艾.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管理措施[J].建设科技.2014(05)

论文作者:王守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王守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