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实施效果论文_胡瑛

胡瑛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001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的86例骨科老年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影像学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抑郁、焦虑发生率及总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影像学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总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骨科老年患者能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抑郁、焦虑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护理满意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骨折的发生人数也越来越多[1]。骨科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老年患者耐受性差,顾虑较多,易存在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2]。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针对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故本研究特筛选出86例骨科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并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择期手术的86例骨科老年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35±7.21)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36例,病理性骨折5例,骨肿瘤2例;研究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16±7.06)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34例,病理性骨折6例,骨肿瘤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宣教、基础生活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包括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与患者的积极交谈,使患者对手术及疼痛的压抑情绪得到释放,让患者感到有被尊重、被理解、关怀的满足感,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②积极与患者交流,在良好互信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心理和精神状态有初步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针对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的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心理干预。③消除恐惧恢复信心,大多数骨科老年患者对于骨科疾病知识缺乏正确认知,害怕手术担心手术预后效果,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针对老人出现的不良情绪,责任护士邀请主治医师与病人交谈,强调手术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以轻松稳重的语气介绍康复病例,增强治疗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④术后指导护理,待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深呼吸,精神放松,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每隔1~2h对僵硬肢体进行按摩,有利于肌肉放松,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嘱咐患者家属、朋友、同事多给予患者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使其体验到关爱与温暖,有利于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1)对比术后恢复情况:根据持续随访观察,随访时间术后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影像学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

(2)对比术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定,>7分为焦虑患者、>8分为抑郁患者。

(3)对比总护理满意率:护理满意度由患者本人匿名评定,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利用t、检验计量()、计数(%)资料,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影像学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总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非常满意者22例,满意者19例,不满意者2例,总护理满意率为95.35%(41/43);对照组非常满意者17例,满意者14例,不满意者12例,总护理满意率为72.09%(31/43),两组总护理满意率对比有显著差异(=8.532,P=0.003)。

3讨论

骨科老年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高,加之患者对于骨科疾病及治疗方案的不了解担心治疗水平、预后恢复情况及过多的医疗费等可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引起心理情绪波动,使患者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增加抑郁、焦虑的发生,导致术后恢复缓慢[3]。常规护理往往容易忽略患者心理状况,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需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护理后影像学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抑郁、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总护理满意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提示对骨科老年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抑郁、焦虑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通过与患者交谈沟通,使患者感到被尊重、理解和关怀,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其治疗信心[4]。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减少患者恐惧心理,改善患者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5]。术后帮助患者肢体按摩,有利于肌肉放松,减少患者疼痛,鼓励和安慰患者,增加病情好转速度,促进康复。由此表明,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骨科老年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促进术后恢复,与常规护理比较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抑郁、焦虑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时丹,滕海. 综合性干预措施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1):1266-1267.

[2]李海英,施琳琳,徐兰平.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5,15(06):23-26.

[3]张萍,马杰,邵艳.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32-1733.

[4]王玉琴,徐秀群,许玉红,等.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对焦虑情绪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6):1108-1110.

[5]孙玲. 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12-15.

论文作者:胡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实施效果论文_胡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