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神分析与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精神分析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文化精神分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化认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笔者在本文提出并阐述文化精神分析理念、实质与特征、方法和举措,并对社会文化精神现状加以分析批判。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文化精神或曰人文精神是一个文化时代和文明形态的代表与表征,文化精神的确立与弘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人文精神的确立和弘扬主要靠精神文明的建设。然而,在进行人文精神的确立和精神文明建设时,我们必须先考察社会人文状况和社会文化心理状态,否则,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精神的确立只能是盲目的无的放矢。或者换言之,进行社会人文状态考察和文化心理分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具有先行性的工作。
首先,通过考察和分析可以认清现实的严峻性,给予我们以强大推动力,即刻行动起来,投身到人文精神的拯救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1995年人类发展报告》载,1992年中国社会人文指数仅为0.594,世界排名第111位。看到这一报告,对每一个中国人的震撼都是极大的,其感慨和感受也是难以言表的。……10余年前,当我们了解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为世界排名第98位,竟发出了这样的危机感:“不能尽快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危及整个民族的球籍问题!”时至今日,经过各种努力,中国经济发展已有诸多进步,可存在的问题仍令人担忧。据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1993年中国综合指标排名第66位,人均国民经济总值居世界88位,社会结构指标居世界93位,人均素质居世界53位。这些数字说明,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过程中,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是比肩并行、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缺少了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不可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发展;精神文明若不能走在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将失去方向。
其次,文化精神及其发展状态的考察结果,可以给我们以基本定数,对精神文明建设心中有数,掌握发展方向,获得较大的精神文明效益。一方面,我们对现时代的各类活动认知,要揭示文化时代的时代精神,对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的研究和解释,要阐述创建传统和民族精神,对人类文化创造过程的考察,要整合并掌握该时代各民族适用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应将其放在社会文化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中,注重其中的人文精神创建,准确地确定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虽困难重重,但不容迟缓和搁置。
再次,只有伴随着人文精神的确立和弘扬,社会文明进步方可真正成为现实。前述的人文指数是一种综合概念,由一系列指标构成,它至少包括人文素质、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文化心理状态、文化创造精神与文化创造力、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伦理、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状况。其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和指标是文化精神及其状态。掌握、考察和关注文化精神及其状态,就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由此出发便得到了切实的举措,在此过程中把握符合实际的发展方式,推进文化创造和社会文明发展。
我们提出和关注文化精神分析是及时的和急迫的,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和实现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和步骤。不仅如此,文化精神的建树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保证。文化精神分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和必然的。换言之,文化精神分析不仅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类文化创造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推进器。
二、文化精神分析的实质与特征
文化精神是文化创造过程中基本的整合的价值系统,是一种文化体系的内在品质和特殊风格的精神性表征,是处在历史特定时代的人类或民族获得生存价值和意义的依托。文化精神在文化创造中形成,作为价值——意义系统,它制约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的发展,同时,文化精神又通过各个具体的价值系统和价值形态表现出来,比如道德伦理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心理价值取向等等。然而,文化精神的形成不是自发的,更不是给定的,是我们在人类文化创造活动中创建出来的,这种创造包括了选择和评价、认识和实践、分析和批判、阐释和创新等过程。
文化精神分析是对社会文化发展现状的考察、了解和诊断,是对文化创造过程基本的整合的价值系统的反思、确立和阐释,是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目标的设定、评价和实施,是对那些危害文化创造和社会发展的思想文化现象的除弊祛滥,是对有利于文化创造和社会发展的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建构创新。文化精神分析的对象包括与人文精神紧密相关的方面:(1)社会文化精神创造活动及其过程分析;(2)精神文化创造成果分析;(3)社会文化心理及其状态分析;(4)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分析;(5)文化精神的实质和表现方式;(6)文化精神的具体价值形态的分析;(7)文化精神的载体及其状态之分析;(8)文化精神的教化、传播方式及其渠道;(9)社会规范、制度等文化创造过程;等等。
文化精神分析的实质是在于促使人们关注人类文化精神,推进文化精神的创造,提高人类整体的人文素质,使中国进入真正高度发达的文明状态,使人类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状态。文化精神分析过程的展开分为几个相关步骤,第一,考察、了解现状,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二,分析、辨析各种材料,找出问题,诊断病症,注重公正性和评判是非的标准;第三,对病症不良部分除蔽清肿,对症下药,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根治和彻底清除之功效;第四,有破有立,立为目的,只有建树优新的文化精神,才能真正解除有害于文化精神的病症;注重破与立的关系,强调创新性和建树性;第五,将新创建的文化精神与各方面相整合,达到与之融汇贯通,并教化和传播为广泛的真实存在。
文化精神分析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是对整个世界文明发展和创新的精神状态加以关注,并进而在现实的文化创造活动中,推进全面的文明建设,实现整体的社会文明进步。由此可见文化精神分析的基本特征是:其一,主体性;其二,价值性;其三,目的——手段性;其四,目标——过程性;其五,批判——创新性;其六,效应性;其七,提升性;等等。这些特征集中地反映了现代人类活动的基本性质,而文化精神分析又是基于并高于现代人类活动的特殊性活动,它给于现实活动以指导和推动。因此,我们只有坚持文化精神分析,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成为自由自觉的现代的人类活动。
三、文化精神分析案例一:中国社会文化精神状态分析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对其文化精神、心理及其状态的考察。
首先,中国当代文化的源流分析:(1 )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成就,包括典章文化和现实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源泉;(2 )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近代110年,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扭曲的买办文化,对这种文化的认识和批判不够充分,至今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分流文化;(3 )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应当专门区分开来,考察它的负面影响和分流文化功效;(4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流和主旋律;(5 )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渗透,以不同程度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6 )为世界文化一体化的新趋向实现作出努力,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如此等等,基本成为中国现有的文化力量。
其次,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文化精神强盛是成正比的。但是,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尚有距离。社会现代化包括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精神现代化等多种层面,对其整合便是社会文化现代化。实现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是相互关联的,其重要表征则是文化精神的强盛和昌明。
再次,中国社会转轨与精神文化建设,近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大潮冲击着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在体制层面上转轨,在经济上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从而导致社会文化结构的转换性改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滞后状态的是精神文化建设,给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它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精神极为不符,消除和扭转这种滞后状况势在必行,这也是社会转轨的重要任务。
总起来说,无论中国和世界都处在一个文化创造的新时代,主体性、民主性(民族性)和多元性日益突出,形成了文化创造的特征,也形成了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说,我们时代的文化精神,是注重实践的主体性精神,是注重创新的科学性精神,是在人类文化一体性发展中的民主性和多元性。事实上,这种文化精神正普遍地存在于现实活动中,而普遍的现实活动也必将在这种文化精神指导下,更加合理性合目的性,更加有效益有意义,成为真正的人类文化活动。
四、文化精神分析案例二:国人文化心态分析
通过对中国现时代文化精神的分析可见,我们的文化精神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性精神。应以此为核心力量与判断是非的标准,改造、批判和发展我们的文化精神。具体在我们的文化现状中,有许多正向的和有利的因素,也有若干负向的和不利的因素。各类负向的和不利因素积淀成一系列文化心理,这些不健康的文化心理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形成障碍,我们应对它们有深刻认识。在这里,先对某些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心态分析如下。
其一,买办心理及其状态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有如此的崇洋媚外和大规模的出国潮。这是因为一种扭曲的历史积淀往往导致社会文化精神的破损,形成扭曲的文化形态。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的历史对于中国社会不仅是一场灾难,更严重的是殖民性买办文化,造成了一种旷日持久且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的误导。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即殖民性买办心理在国人心性、行为中根深蒂固和旷日持久,这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和完整人格的建树和发展。虽然曾有人批判和禁围之,却因未从文化和心理上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建构,效果极差而放弃。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中,这种问题愈益严重,我们应予以重视,加强研究和改造,进而消除买办心理及其消极影响。买办心理展示了买办文化的特征:依附性或非主权性、扭曲性、奴役性、混杂性、仰人鼻息、投机取巧、自相矛盾等。在买办心理的支配下,人们言必谈国外和发达国家,以别人的尺度为标准。殖民性买办心理的危害在于,它们销蚀了主流的和正向的文化精神,压制了人们的自信心、自立和自强的意志,严重地毁灭和扼杀了文化创新意识和现实的文化创造力。
买办心理有害于精神文明建设,它阻碍着个人、民族和社会健康人格与文化精神的确立,只有彻底消除殖民性买办心理,才是中国文化精神得以确立之日,才是健康人格真正实现之时。然而,彻底消除殖民性买办心理之路,不仅需要深入认识买办文化的负面影响,而且要彻底根除买办文化和买办心理生成的思想观念和现实土壤。人人行动起来,建立真正的自信心,实现自立、自主、自强、自由,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扩张,是真正的人类主体性文化创建,是独立的文化精神的确立,是全面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这是一场文化战役,决胜者必定是确立和执掌文化精神的强者。
其二,“反传统——简单否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及其状态分析。“反传统一简单否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是对已有传统文化的不健全态度。这种文化心理来自于新文化对旧文化的革新震荡,同时也有殖民地买办文化的严重作用,形成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特有的文化心理积淀。从正面讲,人们以为主张反传统、反潮流就是进行文化创新,于是,无休止地否定和反对传统文化,其结果事与愿违,使文人根基被丢弃,文化精神被扭曲;从负面讲,这种反传统、反潮流的简单否定方法、心理和作为,是对中华文化的出卖和毁灭,它们使中国人失去精神家园而流离失所,使中国社会失去存在根基而历经磨难。
其三,拜金崇物心理及其状态分析。在商品与市场广泛发展之际,在一些人心目中,金钱和物质财富似乎有了魔力,吸引了人们的灵魂,对金钱和物质财富的崇拜达到了五体投地的程度。主要表现在:(1 )金钱与物质财富的占有成为社会普遍的衡量一切的标准;(2 )金钱和物质财富的占有成为评判人生价值的依据和人生目标;(3 )金钱和物质财富的占有被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衡量标准;(4 )金钱和物质财富的占有成为人类存在的根基;等等。
拜金崇物心理的形成和日益普遍,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异化的表现。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曾作过深刻的揭示、批判和理论阐述。马克思指出,人们的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谜一般的性质,这种谜“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在这里,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劳动量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的形式,生产者之间的劳动的社会性关系取得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产品成为商品后,原本“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如同宗教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幻境,将人脑的产物神秘化一样,在此将人手的产物神秘化了,叫做拜物教。金钱拜物教则不了解金钱货币是将一般劳动产品取得了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转换而来的事实,把货币金钱神秘化了。总之,以商品拜物教和金钱货币拜物教为代表的崇金拜物文化心理,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形式的产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从终极意义上讲,消灭它们的根本途径在于消除它存在的社会基础。“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然而,实现这一目标,“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其四,安于现状、不愿进取、贪图安逸享乐的心理及其状态分析。在现存的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崇慕和专致“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成分。尽管在多年的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极力倡导劳动者最光荣,不劳动者不得食,但是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却渴望不付出劳动的无尽享乐。有的人一时投入到苦干行列,也设想一旦有了垫底的本金,就回家安乐享受去。更有甚者,投机倒把者、浑浑噩噩者、巧取豪夺者、出卖良心者、三陪服务者、走私毒品者等等,不顾他人利益和生命财产被戕害,一本万利或无本万利,在所不辞。这种不求进取、贪图享乐的文化心理是现代化建设的绊脚石,它与社会发展的勤劳、节俭、积极进取的品性要求完全相反。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文化精神和制度建设,杜绝其孳生泛滥。
其五,以不公平的起点销蚀竞争、追逐特权、畏今崇古的心理及其状态分析。主要表现在:(1)不管个人水平如何, 重要的是没有特殊关系;(2)以特权为荣,特权给人带来机遇、利益、 巨大价值实现等等;(3)特权缺乏公正统一的性质、尺度和标准,比如,在双轨制下;(4)害怕竞争,不愿做艰苦的创造性工作,以故人之地位或古人之名声获得特殊效应,尤其打文化名人的招牌于天下,拉大旗作虎皮。这种种作法,正是借了这种普遍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是封建社会等级制特权文化的积淀,既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也不利于现代化文化建设,更不利于人们利益和价值的实现。
其六,拉帮结伙、宗派主义意识的心理及其状态分析。为了获得利益和职位,一些人操起了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旧业,各种帮派林立,大有占山为王之势。于事业发展、文明进步和人格健全均有极大危害。在延安整风时,整顿宗派主义就是一项中心任务,宗派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大敌,是取得胜利的阻障。在今天,不充分认识和了解这种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和高度文明的目标。
其七,主观臆断,自命不凡,甚至坑蒙拐骗等非科学性和非客观性心理及其状态分析。这种情形并非罕见,它们在许多地方泛滥着,极大地扭曲和误解着人类活动的各类关系和相关问题,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危机。以文化精神分析看来,这些情形的生成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由于在某些人那里科学理性精神等文化精神的无知或丧失。应当看到,人们认同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特性,然而科学最本质的精神实质、科学的文化精神意义、科学性原则等等却未能更广泛地持久地深入人心。因为认识和掌握科学精神实质、科学原则是更加重要而又更加艰难的事情,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精神分析的范畴。对科学文化精神的教化必须加大力度,批判和消除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心理,从而净化社会精神心理,整建合理的社会秩序与行为规范,建树完整健康的社会人格。
其八,重物、重金钱,无视人的精神价值和意义,不懂得事业发展重在对人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只重钱物不尊重人的非人道心理及其状态分析。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有这样那样的需求,电器、房子、车子…,在某些管理者心里,关注的只是生产进程和数字指标,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人的价值与其占有的财物金钱等同的。如若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作为手段的物与金钱、追求一定利润指标,本是无可厚非之事,但若以钱物来排挤人的地位、不尊重人、无视人的存在,就是极端错误的了。从文化意义上讲,不能在各层次对重物、重金的思想行为进行批判、揭露和改造,现代化只是空中楼阁而已!人道主义尊重人的尊严,维护人的权利,关注人的发展,这是我们文化需要的,也是文化精神强调的。
通过简单地认知和分析国人的精神心理及其状态,我们应加快行动,努力实现文化现代化,加强文化精神建设,真正将我们的社会和思想观念提升到现代文明的高度。本文提出并简单探讨了文化精神分析和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进程。应该看到,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阐述,文化精神分析已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标签:精神分析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华夏文明论文; 人类文明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人文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