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瑶群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门诊注射室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增加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护士技术水平及自我防护知识。方法: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调整苄星青霉素的注射过程中药液溶解、抽吸、排气方法,提高注射成功率。结果:调整后的注射技巧,大大提高了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及心理负担。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和相关内容学习,改进了注射技巧,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达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
【关键词】苄星青霉素;自我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83-02
苄星青霉素又名长效青霉素,成份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缓冲剂及助悬剂混合制成的粉末。适用于需长期使用青霉素预防的患者,如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预防风湿热复发,也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苄星青霉素为了延长释放,在制药过程中,加入缓冲剂和混悬剂,而混悬剂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有自发聚集和增长趋势,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沉降,聚集而不能分散,注射室容易堵塞针头。在我院门诊注射室,通过相关内容学习和临床实践探讨,对该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现将该药注射技巧及注射者自我防护方法报道如下:
1.苄星青霉素的使用方法
1.1 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方法,使用前必须询问过敏史,皮试结果阴性方可注射。每次注射240万单位,双侧臀部各注射120万单位,每周一次,连续三周为一疗程。
1.2注射器及针头的选择
现在注射均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临床实践发现,5毫升注射器推动活塞时遇到的阻力比10毫升注射器来得小,120万单位的苄星青霉素用5毫升溶媒足于充分溶解,使用5毫升注射器和7号针头即可顺利注射。
1.3 心理护理
患者在注射前因担心注射带来的疼痛感,多少会有焦虑、恐惧感。因此,在注射前多向患者解释,并给与心理支持十分重要。可以向患者解释肌肉放松更能减轻疼痛感。同时配于良好的态度,在操作中转移患者注意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4 患者的体位
患者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有利于药液的顺利推注,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患者卧位时,垂直推注药液,因重力作用,注射器乳头端药物溶度大于活塞端,容易造成针头堵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坐位时,水平推注药液,注射器内药物溶度基本一致,不易堵塞针头。因此,一般建议患者取坐位。
1.5 不完全排气
①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完全排气有助于提高注射成功率。常规肌肉注射方法要求在注射前应排尽注射器内所有的空气,以免引起皮下气肿。不完全排气是在抽吸完药液排气时,只将药液推至注射器乳头处,然后更换注射针头。这样在注射针头处留有0.1~0.2毫升空气,空气密度比苄星青霉素混悬液密度小,注射器内的药液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减少了药液聚集,容易推注,有效避免堵塞针头,且注入小量空气,对人体没有什么损害。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②操作中,从药瓶内抽取完药液后,直接在药瓶内排尽空气,然后在抽取少量溶媒,充满注射器乳头及针头。这样能降低注射器乳头及针头出药物浓度及粘稠度,就比较容易推注。而注射器后段的药液在惯性作用下也能顺利的推注完成。
1.6 配药
由于苄星青霉素颗粒较大,又是混悬液,如不充分摇匀就会产生浑浊的沉淀物,沉淀物容易堵塞针头。溶解药物时,先将药粉充分摇散,注入溶媒时针头沿着瓶壁周围慢慢注入溶媒,向同一方向轻轻摇匀,使粉末充分溶解。溶解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以免产生过多气泡,影响排气和造成药液浪费。另外,苄星青霉素应现配现用,以免放置过久药液膨胀,增加药液粘稠度,导致注射失败。
1.7 注射
①调整程序 由于苄星青霉素药物本身的特点,我们通过调整注射程序来缩短药物溶解到注射完毕的时间。首先安置好病人,给与心理护理,取坐位,选择注射部位(成人一般选择臀大肌和臀中肌),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配药,随即抽取药液进行注射。②重视注射技巧 苄星青霉素应进行深部注射,注射时讲究“三快一均匀”,即抽药、推注、拔针要快,推注速度要均匀,从溶解药物到注射完毕时间不超过1分钟。注射时绷紧注射部位皮肤,使肌纤维间隙增大,有利于提高注射成功率。
1.8 用药后的护理
①注射完毕,嘱患者回家后做局部热敷,或用马铃薯切成薄片敷在注射部位,以促进药液吸收,减轻痛感,防止产生硬结,为下一次的治疗创造条件。②每次注射后均应观察30分钟,没有不适方可离开。
2.注射苄星青霉素的自我防护
目前苄星青霉素多用于治疗梅毒。在为患者注射时,应做好自身防护。
2.1 梅毒传播有两个基本要素
一方面要有病毒的携带者,一般来说,梅毒螺旋体主要存活在患者已受损伤的皮肤表面内部,如一期梅毒的硬下疳,二期梅毒的皮疹。此外,还有存活于患者的粘膜内,如阴道粘膜、口腔粘膜。另一方面取决于被传染者,受柒者的皮肤或粘膜必须有损伤,即使是一种肉眼难以查见、感觉极其轻微的损伤,也能成为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的门户,这样带菌者的螺旋体就通过受染者的皮肤或粘膜损伤处进行传播。
2.2 梅素螺旋体对温度、干燥均特别敏感,离体干燥1~2小时死亡,41℃中1小时死亡,对化学消毒剂敏感,1~2%石炭酸中数分钟死亡,对青霉素、四环素、砷剂等敏感。
2.3 根据以上梅毒传播特点,护理人员为梅毒患者进行苄星青霉素注射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①戴手套:进行注射前应戴手套,特别是操作人员皮肤破损的时候,应戴双层手套。②使用后的注射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③洗手 注射完毕,脱手套后应立即采用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2.4 注射者万一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刺伤,或被患者血液污染,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④预防性用药,可以给与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双侧臀部各注射120万单位,一次即可。或用四环素500mg,4次/日,口服,连服一周。一个月后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梅毒的患病率逐渐增高。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护士要不断提高对职业感的认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探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护士技术水平,不仅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也要减少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同时,严格做好自身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葛秀洁,离雅萍,张海英.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疼痛的方法介绍[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 (9) :860.
[2]杨英先.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研究进展.基层医学论坛 2011,15(3).
论文作者:许瑶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青霉素论文; 患者论文; 药液论文; 注射器论文; 针头论文; 梅毒论文; 粘膜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