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期,而后,工业经济逐步取代了农业经济,当今知识经济正逐步取代工业经济。这种取代,使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其增长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知识经济正撞击着中国大门,我们必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直面知识经济,运用国内外一切新知识新科技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世界农业革命,成功者成了世界农业文明古国,17世纪末发生的工业革命,欧美一些国家的成功,代替了原来农业文明强国,成为新的世界强国。知识经济时代已向我们走来,这次浪潮同农业、工业两次革命浪潮一样,将影响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使世界各国再次重新排列强弱次序。
在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上述革命中,都表现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业革命产生了大农业的观念,并逐步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和手工业的合理新产业结构,从而巩固和发展了农业革命,并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工业革命产生了工业经济的观念,逐步强化了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各自内部结构,巩固和发展了工业革命,从而又使工业经济结构达到了三、二、一次产业的最优化顺序,并为知识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正式提出了“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就是指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仍然像前两次革命一样,会出现代表这个时代的新兴支柱产业,调整原来的产业结构,组合成适宜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由于知识经济高度重视信息与技术的发明、传播和应用,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全球GDP中,已有2/3 的产值与信息业有关。1982年全球信息产业销售额为2370亿美元,1995年为1982年的2.7倍,预计2000年将为1982年的4.2倍,其间每年平均增长15.1%,从而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知识经济在某些发达国家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美国是知识经济理论萌芽和发展的最早国家。50年代末硅谷的建立,预示着知识经济的萌芽。80年代初,美国着手以新知识新科技创建新兴产业,注入老产业,使其产业结构提升到了新的档次。美国从1988年起,一批高新科技知识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抢得先机,如全国5000家软件公司,硅谷的8000多家高科技公司等等新兴产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出口总值约占商品出口总值的40%。近年来美国5000家软件公司对世界的贡献决不亚于世界排名前列的500 家大公司,其中比尔·盖茨创办的微软公司,不到20年的时间,已有约1.5万名雇员,资产达1500亿美元,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 成为世界首富。
欧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增加科技投入,尽力使科学技术变为现实生产力。据报道,1995年3月, 欧盟主持召开了西方七国集团信息社会部长级会议,提出要建立“全球信息社会”。为此欧盟计划在以后的10年中投资2000亿埃居(1埃居约合1.1美元),用于发展欧洲的“信息高速公路”。欧盟制订了第五个《科技发展与研究框架规划》(1999~2002年),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产业结构,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制造业发展很快,据统计其家电、钢铁、汽车、摩托车和机器人制造公司的规模分别为美国的3~6倍,占压倒优势,但整体经济上,美国占压倒优势,这主要得益于新兴产业。同时,近7 年来日本经济发展步履艰难,徘徊蹉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未注重对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的研究,致使在软件开发、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无从以新科技产业替代传统产业,未形成以新兴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因而向知识经济转换必然落后于美国等。但大和民族特有的危机感,很快就调整了科研政策和体制,加大了科研和教育经费的投入。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每年约以10%递增,民间企业约以6%递增,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新科技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
就我国而言,知识经济已有了萌芽,中国信息产业正在兴起,一批与应用软件有关的公司迅速发展。尤其引人注目的北大方正公司,1997年各业总收入达60.6亿元,创汇1350万美元,堪称中国正在崛起的知识经济的典范。但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1997年美国5000家软件公司之一的IBM公司的软件产值13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同年整个软件产值的9倍。所幸的是知识经济在我国有了萌芽。政府应抓住这一时机, 利用新知识、新科技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跳跃式的发展,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体系,但由于过去采取计划配置资源的模式,因而产业结构存在诸多的问题。
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
(1)第一产业的产出增长与结构升级缓慢。目前, 我国农业因受“靠天收”观念的桎梏和只索取微投资体制的限制,所以仍处于劳动生产率低,单产量低,质次品种单一,农林牧副渔结构不合理,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生产不稳定的状态。农业面对新增人口的口粮生存需求和食物结构升级的需求,存在很大压力,乃至危机。今后,我国农业面临增加产量和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任务的实现过程,必须十分注重研究和广泛利用新科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知识农业经济。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观念和某些制度的弊端,因此决策者往往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值,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重复投资,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形成二次产业中的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加工工业过长,基础工业过短;原材料、粗加工和初级产品比重过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最终产品特别是适销产品比重过小;大型企业过少、集中度过低,小型企业过多、分散、重复、生产能力过小的结构失衡。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结构性矛盾日益暴露,如纺织、煤炭和某些传统机械行业的一大批企业,设备陈旧,产品老化,经济效益差,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并造成了中部和东部地区工业结构相似率为93.5%,西部和中部地区相似率为97.9%的结构趋同。而不能用市场观念按商品经济规律合理配置资源,按市场需求,利用新知识建立新行业,开发新产品,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升级。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和结构失调。 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八五”期间年平均占总产值的25%,分别远低于中等发达、低收入国家的50%和35%的水平;内部结构顺序应为三、二、一,而目前我国为二、三、一,说明产业结构失调。传统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等行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绝对优势,而信息、电讯、金融、社会保险等行业占的比重很小。交通运输、文化、卫生等滞后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等。严重阻碍和制约了经济的协调发展,严重限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据统计,我国一、二、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例为23.9∶48.2∶27.9,工业经济发达阶段产业结构顺序应为三、二、一,目前我国为二、三、一,说明产业结构不合理。与美国的一、二次产业产值共计不足1/3,就业人数共占31%,三次产业占2/3以上,就业人数占69%相比较,也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要调整。
2.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素质低下
(1)产品结构层次低。我国的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 产品结构调整缓慢,技术知识含量低,其档次和质量品种跟不上变化了的市场需求,从而造成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失衡,致使产销率下降,畅销、平销和滞销产品分别约为20%、40%和40%。如我国钢铁生产居世界前列,但多为“大路货”,一方面大量积压,另一方面要大批进口各种特种钢材。
(2)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的技术水平大约比发达国家落后20多年,各产业的差距不一。据统计推算,农业和消费工业落后15年左右,非机电产品的生产资料工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落后20年左右,机械与电子制造业落后30年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约为2%,与美国的25%相差甚远。
(3)工艺设备落后。 我国重点企业的关键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仅占15%,2/3的设备居三四十年代的技术水平。新材料工业、微电子工业和机电一体化制造业等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差甚远,难以为工业生产提供自动控制的工艺装备,致使产品升级和开发新产品困难。
三、发展知识经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据统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农业经济时代不足10%,在工业经济后期为40%以上,预计知识经济时代将达80%以上,其增长的实质性内容,是用科技发展新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地升级、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以新知识新科技为基础的新产业不断产生,同时,新知识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原有产业,使原有产业持续转化,组成高一级的产业结构体系。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总的趋势,充分利用新知识新科技使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1.第一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运用新知识新科技得到蓬勃发展
农业发展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延伸。从横向看,新知识新科技将促成其内部的部类产生,即利用生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发展基因营养制品、基因药物、基因治疗等新兴支柱产业。从纵向看,通过加强农业科学的研究和推广,按照作物种类和生长期运用电脑适时适量控制浇水和施肥;运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温室的温度、湿度和阳光等,并调控到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状况;原有的部类也将向知识化、现代化方向演进,农业结构将按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品种大大丰富,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知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以色列运用新科技,发展知识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它境内山峦起伏,沙漠纵横,典型干旱,严重缺水,耕地仅20%,但它每年用于农业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其一个农业劳动者能满足58人的需求, 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这为我国农业利用新知识新科技优化其结构, 求得跳跃式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第二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发生重大变化
(1)新知识新科技将使水利、能源、 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超越发展。三峡工程的启动正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也证明了我国综合运用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利用新科技也促使我国摆脱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
(2)美国1993~1997年的5年间,经济增长的1/4以上来自信息技术,而显赫一时的汽车业仅占4%,信息产业占美国经济的80%, 使美国摆脱了几百年来无法回避的经济周期,跳出了经济危机的怪圈,进入连续快速增长阶段。据此,我国应利用微电子、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激光、通讯、超导、宇航等高新技术建立和发展新兴行业。如有计划地多建立一些像全球电信设备制造排名第28位的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要促进一般加工工业向高深度化方向转换和发展,以此改造传统加工工业,使其开发生产新产品,步入新兴行业。如有目的地多搞些像中国软件巨头之一的科利华公司与传统电子产业的北京无线电厂,共同出资6000万组建北京量子益华软件集团,使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领域转移,以此逐步提高我国产业技术结构水平。
3.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相比之下仍不发达,需要进一步发展
(1)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使批发零售商业、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旅游娱乐业和金融保险业等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速度和质量。同时要发展各种咨询、中介机构为市场经济服务,使其成为知识经济结构系统内的良性因子。
(2)改革科研体制,调整结构,引进科研人才。 要调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构,基础研究是重点,着眼于未来;应用研究较广,着眼于应用。要把应用研究院所推向市场,面向生产面向社会,要公司化、企业化,限时“断奶”,自找“饭吃”。我国目前面临高级科研人才退休高峰,不仅影响部分学术、技术领域的发展和队伍建设,也使高级人才资源面临短缺的危机。为此,要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要完善科研条件。要按照研究发明成果及其转换为生产力的价值,给予付酬,“重酬必有智者”。目前世界上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的90%都集中在发达国家,无疑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要加大科技研究的投入,这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今后使知识经济在我国持续发展的关键。
(3)改革教育体制。完善内部结构,发展教育事业, 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源头。我国小、中、大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观念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促使大学与工商界,特别是与高技术产业合作。一方面使高校科研面向实际和将研究成果及时转换为生产力,生产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另一方面使高校毕业生出校门后能很快地担当起工作。同时,职业教育结构、专业设置结构和课程设置结构都要调整完善,要着眼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投资不断增加,但在改善教学设施上不明显,学校的仪器设备老化、落后,阻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现在学校里管理人员人浮于事,人数大大超过教师的人数,应考察国内外的情况,制定出学生、教师、管理队伍的人数的合理比例,降低教育成本,使增加的财政拨款落实到改善教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素质上去。
总之,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内容是结构高一档次的优化,经济增长只是结构协调升级的一种表现。为此,我国要大力利用新知识新科技发展高新科技支柱产业,改造和调整原有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才能使我国顺利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收稿日期:199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