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血透室抗凝剂使用规范率中的应用论文_周怡,吴爱芳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江苏 太仓 215400)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透室抗凝剂使用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血透室 10名护士自愿组成“护肾圈”,确立以“提高血透室抗凝剂使用规范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透室抗凝剂使用规范率进行统计并进行要因分析,确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透室抗凝剂使用规范率(93%)较活动前(78%)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提高血透室抗凝剂使用规范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强化了护士规范使用抗凝剂意识,降低了护理风险。

【关键词】 品管圈 ;抗凝剂;使用规范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372-02

抗凝剂是指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血液透析(HD)时使用抗凝剂的目的是要达到防止透析器和血液管道中凝血,又不引起体内出血[1]。患者在血液透析时的抗凝需要是医生根据患者特点、护理便利、容易监测和药理学来决定的[2],因此护士正确规范的使用抗凝剂,才能确保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取得满意的抗凝效果,提高生存质量[3]。但目前血透室在抗凝剂使用规范中存在一定问题,为此开展品管圈活动,品管圈(QCC)就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4]。我院血透室于2016年7月成立“护肾圈”,确立以“提高抗凝剂使用规范率”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6年7月成立“护肾圈”,圈名寓意关爱肾脏,呵护健康。 圈员10人,平均年龄37.2岁,其中主管护师 6人,护师4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5人。护士长任辅导员,圈员投票选出圈长,强调人人参与,遵循“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开展小组活动。

1.2 实施方法

QCC理论培训10名圈员使其掌握 QCC方法。选题方法:针对我科目前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共选出5个候选主题,以评价法选定主题,各位圈员依照评价项目给予打分,经计算后累加候选主题各项分数以分数最高的题目“提高抗凝剂使用规范率”为活动主题。见表 1~2。

1.2.1现况调查及目标设定 调查QCC活动前血透室抗凝剂使用规范情况,选择2016年7月4日至16日使用抗凝剂的血透患者100例,运用抗凝剂使用规范查检表进行调查,统计出抗凝剂使用规范人次为78例,不规范人次22例,规范率为78%,根据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5],目标值=78+〔(100-78)×81.25%×92%〕= 94.45。

1.2.2解析 根据80/20原则表明,抗凝剂剂量推注不准确及标签黏贴不规范占81.25%,列为改善的重点。见表3。使用特性要因图(鱼骨图)进行分析,从护士、管理、材料、环境等方面对两个改善重点进行原因分析,经分析共有17个末端因素,从末端因素中通过圈员打分,根据80/20原则,确定3个导致抗凝剂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分别为:预冲穿刺针剂量大于需要量;安瓿小,剂量少,抽吸时药液残留;针筒表面有水,黏贴不牢固3个要因。

1.2.3对策实施与检讨 按照5WIH原则,综合考虑,针对3个要因分别制定相应的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和效益型进行对策选定,确定以下相应的对策:①对于抗凝剂剂量需要量较少时,用生理盐水预冲穿刺针,避免使用抗凝剂预冲穿刺针,造成穿刺针内抗凝剂量大于实际需要量,引起抗凝剂剂量不准确[6]。②抽取抗凝剂时先在安瓿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再抽吸,避免因抗凝剂安瓿小,剂量少抽吸时药液残留。③在未抽吸药液的注射器上贴好标签,避免抽吸药液后注射器表面潮湿引起标签脱落。

1.2.4效果确认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抗凝剂使用规范率从活动前的 78%上升至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根据 QCC的进步率计算公式,本期活动的目标达成率=(93-78)/(94.45-78)×100%=91.19%,进步率为19.23%。活动中每一位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服务意识、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与和谐度8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

1.3 应用与标准化

实施1个月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检查,效果显著,进行标准化。具体做法:①培训与考核:制定抗凝剂使用规范化流程,列入护士分层培训和考核内容,病区护士长负责培训,达到人人掌握。②定期查检抗凝剂使用情况,调查护士及患者满意度。

2.讨论

开展QCC活动,是将PDCA循环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开展此次QCC活动,不仅获得了有形成果——抗凝剂使用规范率从活动前的78%上升至93%,强化了护士规范使用抗凝剂意识,降低了护理风险。另外还获得了许多无形成果:圈员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手法,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人员团队凝聚力、和谐程度、工作热情、责任心与沟通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毕智敏,余毅.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 9(13): 2469-2470.

[2]丁苏青,胡艳芳,裴继云.血液透析中应用抗凝剂的探讨[J].中国血液净化,2002(2)215-216.

[3]孙雪峰.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治疗的并发症[J].中国血液净化,2007(8)556-557.

[4]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5.

[5]张幸国,王临润,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8.

[6]李霞莲,苗晋华.抗凝剂对实验检查结果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5,(06)718-719.

论文作者:周怡,吴爱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提高血透室抗凝剂使用规范率中的应用论文_周怡,吴爱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