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500
【摘 要】目的 探究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以及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012年11月~2014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经过随访后,其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行性;应用意义;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的情况日益严重,导致老年人患有股骨颈骨折的几率逐渐升高,其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5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详细报告如下文,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012年11月~2014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以及治疗组(5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占50.00%(25例),女性患者占50.00%(25例),年龄在64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41±2.57)岁。
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占40.00%(20例),女性患者占60.00%(30例),年龄在65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41±2.51)岁。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较小,P值大于0.05,所以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研究。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让患者取平卧位,在C型臂X线机器[2]的监测下闭合复位,并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进行内固定。
治疗组: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在患者的侧卧位下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之后切开关节囊[3],取出股骨头,清除髋臼窝里面的组织,挫磨髋臼至软骨下骨质,试模并选择合适的生物型臼杯假体进行安装。再行股骨柄安装,依次扩髓,试模,选择合适的生物型股骨柄植入,再次试模股骨头,颈,选择合适的股骨头植入,在安装完成之后,对其进行复位,并检查髋关节的稳定性。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经过手术后,对其进行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法,从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关节的活动程度进行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个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优、良两个水平作为治疗有效的判断标准。
优:90分以上。
良:80分~89分。
可:70分~79分。
差:7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在手术结束后,对10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老年人由于行走不便,机体不灵活,其平衡感十分差,因而在行走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摔倒,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半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从而及其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4]。
本文研究中主要对10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0%(3例),且经过随访后,其关节功能情况恢复优良的例数为35例(70.00%);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00%(18例),同时,经过手术后的随访,其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的例数为15例(3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几率比较高[5],同时,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比较高,若采取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卧床时间较长,还会引发压疮或者是深静脉血栓病症[6]。
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避免股骨头坏死的现象[7]。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其创伤较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比较短,患者术后能能早期下床负重活动,能有效防止卧床并发症,能够有效的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
综上所述,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陶伟伟,朱建非,翟腊梅等.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3):100-102.
[2]骆国钢,张鸿振,姚剑川等.股骨颈骨折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真空负压引流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3):210-213.
[3]黄彦,廖壮文,范子文等.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11,32(13):1693-1695.
[4]罗小玲.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150.
[5]朱旭日,孙光权,刘锌等.高龄骨质疏松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应根据股骨距-髓腔比率选择股骨假体[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7):2631-2636.
[6]宋先东,朱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3):72-73.
[7]邵艳辉,唐婉,崔艳昕等.人工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63.
论文作者:唐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股骨颈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老年论文; 生物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