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党的建设是流动人口发展稳定的政治基础_流动人口论文

流动人口党的建设是流动人口发展稳定的政治基础_流动人口论文

流动人口党的建设是流动人口发展稳定的政治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动人口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稳定论文,政治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受控的和有规律的人口流动是改革的结果,也是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用消极的眼光看待日益增多的流动人口,在认识上存在着漠视甚至鄙视这一特殊群体的误区。不少地方和城市对流动人口可谓是爱恨交织,流动人口承担了几乎所有城市和发达地区本地人不屑一顾的脏、重、险活,正是由于廉价、充沛的外来流动劳动力的加入,才使这些地方得以确立健全有效的社会分工,才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富有竞争力,才使城市化得以推进;而流动人员在发达地区工作所形成的和学到的新的观念、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积累的财富,回到自己欠发达的家乡,常常成为他们欠发达家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应该承认,流动人口中间不乏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他们盗、抢、骗、杀,有的成为职业流窜犯罪分子,有的地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流动人口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给现存秩序和社会治安构成威胁,给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带来不确定变数。由于流动人口在职业之间、产业之间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而且呈现自由、分散和体制外运行的特点,流动人口和流动党员原有纵向的行政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对流动人口失去了应有的效用,游离于党的组织和活动之外,削弱了党对流动人口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渗透力,降低了党对流动人口的领导作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首先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整合,着力引导流动人口管理从一般的社会管理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转变,开展流动人口党的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党对流动人口的领导作用的覆盖和渗透。

一、流动人口社会整合是维护流动人口社会稳定的一项紧迫任务

1.游离于体制之外是流动人口的核心问题。维护流动人口的社会稳定,必须对流动人口进行社会整合,具体地讲,就是要求建立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流动人口相互之间全面的互动关系。强调对流动人口社会整合是由流动人口的社会特性所决定的。流动人口离开自己居住的农村、乡镇和城市,脱离原籍纵向行政体系的控制,事实上进入一个流出地鞭长莫及、流入地行政系统缺乏或无法有效延伸的公共空间。一方面,政府的行政职能淡化,政府与个人之间原有的行政联结纽带松弛;另一方面,流动人口聚集地常常是行政体系不能有效覆盖的空间,成为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相对分离的边缘地带。流动人口这种游离于国家行政体系之外,而又缺乏相互之间和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容易衍生出种种弊端,其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违法犯罪问题。现在,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正越来越突出,占流入地犯罪的比例不断攀高,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人口犯罪率常常是当地人口犯罪率的一倍、二倍乃至几倍,许多地方流动人口犯罪超过或远远超过当地人口的犯罪。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不仅比例高,而且进行重大恶性犯罪活动也多,系列性案件、连续作案、严重暴力犯罪多系流窜犯罪分子所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外来民工特别是“三无人员”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流动人口犯罪率高,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其中社会整合方面因素不容忽视。在对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政策设置、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管理职能以及方法措施等偏差。反映在流动人口生存境遇方面,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异地生活的不稳定性,流动人员特别是外来农民工经常处于较强的流动状态中。对他们来说,改变职业和转换工作地点是常有的事,而这一转换过程对在当地无根的农民工来说常常是出现危机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两次工作之间没有衔接上,即使只有很短的时间,他们的基本生存立即就会有困难。而对于那些离家之前准备不足,缺乏必要经验和社会关系资源,盲目外出的“三无人员”(无有效身份证件、无稳定合法经济来源、无固定住所)而言,一旦工作无着,身上所带钱物告罄,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3.对乡土人际关系网络的过分依赖极易促成流动人口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和发育。流动人口社会整合程度低带来的结果和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基本权益受到侵害比较普遍,突出地反映在对流动人口就业、司法、酬劳、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歧视现象。对待流动人口一些先赋性特征的岐视现象,使流动人口具有强烈的外部身份特征。而外部身份、高频率的流动,使多数流动人口无法进入当地人际关系网络,从而被排斥于许多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活动之外,而生活于他们各自的人际关系网络之中。流动人口依赖人际关系网络为解决自身危机而进行自助和互助行为,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但存在被非法利用和脱离社会轨道的风险,而这常常是流动人口唯一可以选择的手段。流动人口的外部身份不仅使他们不可能对流入地负有像当地居民那样的道德责任,也难以具有和流入地居民同样的道德约束,而且还使非正式组织获得发展的土壤,特别是在流动人口依靠人际关系网络流动、生存、发展的情况下,非正式组织更容易形成。弱势群体的非正式组织最初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但其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引发各种冲突。有的地方流动人口尽管没有形成有形的非正式组织,但有的流动人口已经成帮,一些帮与帮之间为争夺各自利益常常发生纷争和殴斗。

4.流动人口管理可能带来并进一步加剧社会分割化问题。流动人口由于他们与流入地居民在身份、经济地位、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成为与流入地居民很少往来的独立的社会群体,社会因而出现分割化状态,分割化的社会使流动人口直接感受到社会压力,这种压力可以从他们对社会公平的感受中得到体现,社会圈越是放大,他们的不公平感越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采取了治安管理、住宿管理、就业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管理上十分有效的暂住证管理和外来人口集中住宿管理,作为文化的副产品,这些措施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强化了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分割化状态,而这种分割化状态又是演绎出新的其他社会问题的基础。

二、只有党具有整合流动人口的政治资源和政治能力

1.新时期必须坚持党对一切事务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能够整合流动人口的最重要的政治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和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我国现在的经济成就和社会稳定的环境。在市场经济和人口大流动条件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不坚持和加强党对流动人口的领导。加强党对流动人口的领导,必须尽快填补党组织在流动人口中的空白,实现党的组织和影响对流动人口的全面覆盖。党对流动人口领导能力依赖于党的凝聚力、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增强,这是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的基本点。增强党对流动人口的凝聚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其根本是提高党对广大流动人口利益的代表性,只有代表了最大多数流动人口的最大利益,才能在流动人口中形成核心力量,凝聚更大的政治资源,为流动人口的全面整合创造条件。

2.依靠党的政治推动比依靠政府行政推动更符合流动人口分散、流动的属性。流动人口具有高异质性、高流动性及对流入地社会的低认同度,这表明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组织机构、思想观念、政府职能、活动载体、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它必然要求能够对流动人口管理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个强大的组织来主导这项工作。在现阶段的中国,在流动、分散状态下,谁具有组织和整合流动人口的能力?在我国现在的组织架构中,有党、政府、人大和政协四套班子,只有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形态上可以一直延伸到流动人口所在地的市场、车间、工地和各种流动人口聚居区。同时,流动人口群体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元的利益主体,他们之间难以就彼此利益关联的事情自动形成合力,这时必须有一种超越自己利益的力量主动承担他们共同的诉求,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恰好与这种要求契合,这是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所在,其他任何政党和组织都不可能具有这种优势。

3.流动人口中蕴藏着丰富的党建资源。流动人口中的问题实质是流动人口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不开展以流动人口中以党的建设为主导的流动人口社会整合,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其他努力就会失去必要的政治基础,因此,开展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在流动人口中建立党的组织,是彻底改变流动人口长期“无政府状态”的内在要求。8000多万流动人口不能没有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流动党员需要党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并引导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也需要吸引流动人口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队伍,增添党的血液。流动人口中有不少是党员的后备队共青团员,有的曾经担任过基层干部、治保主任和劳动模范,有的是流入地和各行各业中的生产能手、先进人物和优秀青年,他们是生产和建设的骨干力量,这是流动人口中一笔潜在的极为保贵的资源。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还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可资运用,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即各地党委政府普遍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普遍欢迎,居民群众普遍拥护。开发利用好流动人口及其相关的政治资源,不仅有助于整合流动人口,提高流动人口的组织化程度,维护流动人口的社会稳定,而且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4.党拥有整合流动人口的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要把蕴藏在流动人口和有关社区中各系统、各单位的党建资源变为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的直接资源,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进行整合。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不应该也不可能再拘泥于单位建党,要着力于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积极探索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的新载体。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建立社区、非公有制企业流动人员党支部,可以建立社区与企业联合党支部,流出地党组织也可以建立派出流动人员党支部。流动人口中党的组织在空间上可以建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建在社区,建在大型建筑工地、专业市场,建在行业协会、商会。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必须同时重视党领导的群众性组织的发展,这些群众性组织包括团支部、妇联、工会、民兵连、计生协会等,逐步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上述群众性组织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系统的工作网络和组织架构。有了党领导的团支部、妇联、工会、民兵连、计生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党委政府就能够向广大流动人员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对流动人口施加影响的能力。在流动人口中的党的建设中,对流动党员可以建立流动党员活动站,使流动党员与当地党组织进行联系,对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可以建立流动人口党校进行政治思想和党的知识教育。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可以组织流动人口志愿者队伍,发挥流动人口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将流动人口的管理推上更多地依靠自身力量和民主管理的轨道。

5.可以借鉴和运用“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经验。革命战争年代“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创举为新时期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当年“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基层人民军队的领导地位,确保了党指挥枪,确保了党对人民军队在南征北战当中发挥领导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人民军队的建设,为党最后夺取政权提供了强大保证。新的形势下,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流动人口将越来越多,流动频率越来越高,开展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在流动人口当中建立党的组织,将流动人口中党的组织建到企业、建到车间、建到市场、建到工地、建到社区、建到流动人群中间。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首先要做到凡是外出打工、经商、服务、讲学、工作、探亲等的流动党员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党的组织都应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流入地党组织,将流动党员纳入流入地党员管理和教育轨道;其次,对流动人口中入党要求迫切、表现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培养、教育和考验,党的组织应该及时吸引入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流动人口的地方,有流动人口社会经济活动的地方,就应当有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党的影响。

三、维护流动人口的社会稳定必须把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作为优先课题

据有关方面测算,全国现在流动人口不少于8000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流动人口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8000多万流动人口必然带来流动党员的管理和发展流动人员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的两大任务,这是一项关系到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课题。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在现阶段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环节,由于一些党员外出务工经商,继续参加原党组织(支部)的组织生活存在诸多不便,不少党员没有及时交纳党费、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履行党员义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流动党员与原党组织(支部)缺少联络,没有或者不能将自己的党组织关系纳入到流入地党组织,这种在职业和地区间进行流动的党员是当前党员管理所面临的难题。由于党组织在党员管理上的固定化与社会流动化的矛盾,不利于将流动人口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不利于发挥党对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流动人口的领导作用,也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开展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首先可以保证流动党员在党的有机体内流动,加强党对流动党员的领导和管理,发挥流动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流动党员能够找到自己的家;其次,流动人口中党的组织可以通过党领导的群众性团体和社会组织将流动人员中的大批积极分子团结到党组织的周围,流动人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流动人员,增强党对流动人口的凝聚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发挥党对流动人口的领导作用,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员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使他们成为流动社会的坚强堡垒。

1.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有助于建立流动人口亲近、和谐、互动的约束环境。流动人口离开原住地进入城市或城镇,基本上是摆脱了与原住地政府、父母、邻居、同事等他们熟悉的环境,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家乡,来到一个陌生也许还存在着某些敌意的环境,这是许多外来流动人员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面对的基本现实。地缘和亲缘上熟悉的环境对不少人而言,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约束条件,它是消弥许多人际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基础。流动人口由于在风俗习惯、语言、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他们相互之间以及与当地群众之间,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一般来说,流动人口交际圈多数都是自己的老乡,很少与当地居民往来,也很少与其他外来流动人口往来,人际关系淡化,一方面会使人在遇到危机时感到孤立无援,另一方面又会使人无所顾忌地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流动人口经常处在缺少约束而又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这容易导致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为了在流动人口中建立温馨和谐、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努力消除大规模人群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当地居民对流动人口必须敞开以五湖四海是一家的胸怀热情地欢迎他们,拆除筑在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以及流动人口彼此心中对立的高墙,让外来流动人员真正融入到当地社会中来。开展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让流动人员中的先进分子有机会被接纳到党组织中来,会使流动人员群体由于被当地居民平等看待而产生一种归属感、信任感和责任心,使流动人员对党产生认同和信服感。党要推进以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为先导的社会整合,就须通过自己的组织和活动,通过党领导的流动人口中群众性组织的工作,建立流动人口之间和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更具密度的互动关系,在流动人口中树立自助与互助精神,进而达到他们相互熟悉和彼此信任,从而在流动人口当中营造起行为自律和相互约束的氛围。

2.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有助于流动人口的意愿表达和利益实现走上合法有序轨道。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依旧还存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整个国家保障体系、有关福利政策和社会管理功能都是针对固定人群,或者说是针对本地人的,绝大多数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员在工资、就业、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均不同程度受到排斥。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流动人口相对固定人群而言是弱势群体,他们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基本权利长期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固定人群相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常常是国家利益政策的受惠者,其利益的实现主要通过原住地所在政府和其他社会机构的作用机制,还有与他们自身形成联系的各种社会关系能在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可能给予的支持,固定人群社会生活的稳定感很重要的方面来自于这种支持。分析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原因,不难发现,一部分原因是与流动人员的维权行为有关,流动人员基本权益受损害的普遍性,他们在就业、执法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和受岐视,极易促使他们建立一种自卫机制,对于直接具体的侵害,他们可能寻求自卫的方式有三:一是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人抱团与面对的不法侵害作斗争,极端情况下,甚至不惜动用非法手段保卫自己的权益,这潜在着向民间秘密会社乃至黑社会组织演变的可能性;二是以牺牲自己部分经济利益或归依某种地下势力为代价,寻求黑社会组织的帮助,或被迫接受他们的“帮助”。三是寻求政府保护,当政府功能健全并发挥正常时,流动人口通常会选择这一方式。

开展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将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本地化,有助于建立地方党政部门和流动人员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有效弥补社会管理和流动人口之间的脱节。流动人口如果一时没有找到工作,遇到各种突然的危机、生病和受伤,或在流入地就业、司法、教育、酬劳等方面遭遇不公平对待,可以通过流动人员党支部和党领导的团支部、妇联、工会、民兵连、计生协会等各种群众性组织,向地方党政部门和有关职能机构反映意见、愿望和要求,这样,流动人口就有了向党和政府表达意见的渠道;地方党政部门和有关职能机构也可以通过流动人口党支部和党领导的群众性组织了解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对流动人口进行教育和管理,施加党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发挥党对流动人口的领导作用。发挥流动人口中群众性组织的作用,使流动人口通过党领导的群众性组织代表自己的利益,反映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要求,代表流动人口各自的群体说话,流动人口有什么要求通过自己的特定组织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这样就走上了民主协商、依法办事的轨道。

四、以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为先导的流动人口社会整合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以玉环县为例。玉环县是浙江省的一个海岛小县,常住人口38.4万,近几年经济发展十分迅速,1998年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第56位。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力,现在每年暂住登记的流动人口都在6万以上,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玉环县,对玉环经济和社会作用具有双重的影响:一方面,有效地缓解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劳动力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为玉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沛且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是玉环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流动人口来自四面八方、生活背景各异、素质参差不齐,社会管理的压力与日俱增。针对这种现实,玉环县党政领导从玉环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流动人口的负面效应,努力引导流动人口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在流动人口中建立党的组织,把分散的流动党员纳入到党组织中来,将表现好、符合党员标准的流动人口吸收入党,充分运用党的组织力量和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工业社区流动人口的组织化程度,达到流动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从而为玉环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稳定提供了组织保证和政治基础。

1995年,玉环县首先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陈屿镇福山办事处开始了不平凡的实践。福山原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到福山打工的外来民工越聚越多,到了1999年,外来民工来自全国12个省市,数量达到2100多人。福山工业社区的企业多数是典型的家庭作坊,分布在福山地区各自然村,外来民工吃住在农民家中。随着流动人口在福山地区的集聚,外来民工中出现随地倾倒垃圾、计划外生育甚至抛弃送卖婴儿等社会问题,而且还时常遇到劳资纠纷、生病和意外伤害等实际危机,一些不法之徒也趁机混迹其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1995年,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上的无序状态,福山办事处本着“维护、服务、培养、管理”的原则,在福山“外来人口之家”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动人口党支部,现有党员6人,流动人口党员5人。对发展流动人口党员,党支部这样规定:流动人员提出入党申请必须在福山地区住宿2年以上,学习党章不少于40小时,原住地能证明其身份,严格党员标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5名流动人口党员中,1995年第一批发展的2人,1996年发展的1人,1997年发展的1人,江西省玉山县转来的流动党员1人,到1999年向流动人口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的6人,列入考察对象的3人。流动人口党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更多的流动人口,福山工业社区生产和社会治安因此进入有序发展的轨道,至今没有发生一个在福山做工的外来民工犯罪,玉环县党委政府根据福山工业社区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经验,在其他“流动人口之家”和相关企业中相继建立了6个流动人口党支部,新发展流动人口党员63人。

福山办事处以流动人口党支部为核心,逐步建立起党领导下的流动人口团支部、民兵连、妇联、计生协会等各种群众性组织,使流动人口中的党员、团员、青年民工和妇女都有自己对应的社团组织,他们在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积极参加自己组织的各种活动,自觉接受社团组织的教育和服务。根据党支部的安排,他们学习人口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并遵守当地政府规定,尊重和维护当地居民群众的利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他们响应党支部的号召,积极参加捐助希望工程的活动,自觉维护当地社会治安,帮助意外受伤和生病而陷入困境的外来民工,协助调处各种矛盾和纠纷,配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等。

玉环县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成功经验表明,把党支部建立在流动人员当中,为协调流动人员之间、流动人员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各种矛盾提供了现实途径,有利于将各种社会矛盾处置在始发阶段,从而起到流动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各地党组织可以根据玉环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推进流动人口中党的建设。

标签:;  ;  ;  ;  ;  ;  ;  

流动人口党的建设是流动人口发展稳定的政治基础_流动人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