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案例教学的实践模式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理论文,案例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来源的多元化、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新要求以及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的国家考试制度的实施,同时基于(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教育行动研究的教研项目展开、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在职培训等的特定需要,案例教学这种实训方式在学科教学领域悄然兴起。然而,在教育领域,一方面,教育教学的理论中尚未有这方面的综合研究;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师只是停留在教学案例的实践层面,几乎未曾涉及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目前,各学科教育方面的案例教学研究和实践实际上刚刚起步,大体还属于探索阶段。物理学及物理教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在物理学科的教师教育培训和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实施案例教学,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来源多元化改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1]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从教育的意义讲,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修学研习方式,自古有之。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子百家兴学,其教授方式就是采用大量民间故事、哲理寓言和辩证的格言,通过对话和启发式进行言传身教;在国外,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和思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示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古代这种实景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质疑进取精神、塑造清骨君子人格以及经世济用吏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案例教学的诞生 案例教学最初源于主治医生会诊病情和治疗方案,其目的在于培养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随后被引入法学、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人才培养实践环节。见习法官或见习律师分析案件的性质和可能判决结果,其目的在于培养法官的审案能力和达到公正审判结果;商学和管理等学科的大量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具备的商海实战应对能力的卓越经济管理人才。一般认为,经典意义的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的。由于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功能,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当时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3]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模式逐渐引入我国。首先在医学、法律和金融管理界的在职培训方面开展了应用。在这些领域的特定实训课程中,围绕特定的培训目标,选定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真实情景的典型化处理,通过分析、研讨和交流,以培养学员的推理、判断和决策能力。当然,在我国,由于教学环境的制约,除医学教学外,基本上是以书面形式提供学员的。将案例教学引入基础教育领域始于21世纪初的新课程改革,引入学科教育领域始于近年来的教师教育能力培养,所以,其案例教学研究和实践实际上处于初步探索阶段。[2] (二)案例教学与教学案例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案例教学的准确含义,目前的认识不是很统一。一些学者将案例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将案例教学模式归并为案例教学法了。教育学层面把案例教学理解为: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形成技能的实际情境教学方式。这是对案例教学的传统经典意义上的解读。相应于各类学科教学领域的案例教学,其内涵、特点和应用模式应当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目前存在着一些的混乱的原因之一。[4-5] 其一,教育对象不同。比如,在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的主要对象应当是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初步教学体验的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一定综合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专业人员。而教学案例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然而,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案例教学是不现实的)。 其二,活动方式不同。案例教学与教学案例,不是文字顺序的差别,而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活动形式。前者是研究型、研讨型和实践性的双边活动,后者是启发型、认知型和互动型的双边活动。 其三,实践内涵不同。案例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案例教学不是建立在已经被验证的知识或信息基础上的,而是以客观发生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情境为出发点,其目标不是让教学对象去接受某个不容置疑的、唯一或正确的答案,而在于探讨复杂问题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和推理,得出自己的判断,进而作出自己的决策。而教学案例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和结果的历程,其目标是唯一和固定的,它是对教学活动的静态性的单边把握。 其四,实施形式不同。案例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既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而教学案例的“案例”都是成功的教学范例。 二、物理案例教学的界定与类型 我们知道,法律、医学和商学知识的习得与其所发生的具体社会情境的多样性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事件的典型性可能是多原因的结果,与物理学知识的习得必须经过丰富的不可或缺的感性阶段实验情境、教与学双边必须进行严谨的逻辑思维加工和严格定量的因果关系论证完全不同。由此可见,物理教育教学的案例教学具有其特定的内涵。 (一)物理案例教学的界定 对于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的界定和研究,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成果,而且存在一些混乱,比如,教育对象的混同,案例教学与教学案例的混同,教案与教学设计的混同,等等。因此,应当充分依托当前中学物理教师职前培训实践经验,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以及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证的国考要求,厘清物理案例教学的两类对象及其教学目标,对物理案例教学的内涵作有实用意义的界定,进而深入研究其类型、特点和结构,最终实现其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教学成果。 1.物理案例教学的对象 根据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物理学科教育的实际情况,物理案例教学的对象显然是泾渭分明的两大类:在职的或准备入职的物理教师与中学生。前者的案例教学应当是经典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是一个需要开拓研究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而后者的案例教学其实类似于教学案例、典型教案或优秀的教学设计。 2.物理案例教学的定义 一方面,物理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实际物理课堂或者重现物理实验情境的一种实时、客观和互动学习环境,让学生把自己的角色纳入教学案例场景之中,通过师生的讨论、交流和引导,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里的“师”是资深的物理教师或物理教育研究学者和一般的中学物理教师(分别对应于两类不同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与经典意义的案例教学一样,物理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和概括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中学物理教学实例,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中学物理教学结论或一般的教学原理,从而达成提高物理教学能力或提高物理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根据物理案例教学的对象的不同,我们尝试可以给“物理案例教学”这样下定义。 定义1(中学物理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研究根据中学教学规律、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物理教学教师能力的要求,在教材分析(研讨、分析和引导)、所授教学对象的学情分析(讨论、交流和总结),以及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媒体、手段)和教学技能的多样性等实际教学情境进行综合研判的基础上,开展适应性的单元、课时、教学难点或某项教学技能培养方案的教学设计后展开的实景型教学实践活动。 定义2(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根据物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物理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实际情境教学方式。 给出可区分定义的目的在于必须明确两种案例教学的本质(对象和内涵)不同。以下讨论的案例教学主要针对定义1。 (二)物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从上述定义和现代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并不单纯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教学内容的灵活多样和教育情境的特殊变化为前提的,其进行的是一种准应用层面的定向能力培养方式。案例教学环节中的教育者、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和受教育者的多元化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案例,使得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诊断性和典型性的巨大教学功能。因此,案例教学涉及的层面是多样、繁复和相互关联的。那么,物理的案例教学具有什么特点呢? 1.物理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对于物理教师能力培养来说,物理教师培训案例教学的分析载体是中学物理教学规律(技能、内容),设计者是物理学科教育的专家或资深物理教师,教育对象是中学物理教师(准备入职或在职),这构成了一种新型教学要素关系;其实施过程,类似于主治医生会诊病情和治疗方案及法官或律师判断案件性质和可能判决结果;其实施后,需要分析、讨论和总结,并对其物理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目的在于高效率、有的放矢地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而对于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效率来说,中学课堂的案例教学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为其分析载体是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设计者是中学物理教师,实施对象是中学生,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课堂、实验、课外活动),相当于教学设计——教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相当于教研活动——说课,但不是说课稿;实施过程相当于一节公开课;实施后,需要总结和反馈,有效地改进不足,这也是一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方式。 2.物理案例教学是一种兼有研究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研教学特质 其一,物理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深入的调研和实事求是的分析(比如,中学物理教学一般规律、物理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中学生的物理相异构想等);周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准备:选定教学对象和典型的物理知识难点。 其二,案例教学载体设计必须符合该知识点的科学思维逻辑结构,比如,物理概念教学的归纳法、物理规律教学探究法或控制变量方法、物理难点教学的情境观察法等。 其三,需要设定或研究特定的物理情境,需要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相应的材料,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反复互动与交流,揭露中学生的物理相异构想,寻找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的途径。 其四,物理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和应用一定教育心理学理论。 其五,需要通过各种技术信息、物理新知识、教学经验和多重教学观的师生交流和碰撞,启迪学习者主动地学研思维活动,形成开放、实时和高效的新型的学研一体的教学特质。 (三)中学物理课堂案例教学的类型 说到教学的类型,自然联想的就是中学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问题(习题)教学和复习教学。这些课型的教学案例设计不是案例教学,但可以作为物理案例教学的内容载体。由此,根据案例教学的本质和特点(仅仅针对中学物理教师培训),可以简要地将物理课堂的案例教学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第一类型:物理教师基本教学素养培养的案例教学,其内容载体是初高中物理教师的PCK结构的案例研究和初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特点的案例分析。 第二类型:物理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的案例教学,其内容载体包括目前中学物理课堂的12项技能的案例训练。 第三类型:基于传统的中学物理基本课型的案例教学,内容载体是典型的物理实验、概念、规律、问题(习题)和复习的教学案例。其与目前的基本教学模式相对应。 第四类型:基于新时期物理新课程教研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具有研究性的特点,可以分成四个子类,即典型知识点的案例教学、重难点知识的案例教学、相异构想知识点的案例教学和物理学困生的案例教学。 第五类型:中学物理科学探究实验案例教学。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我国科学课程的一个学习内容。其教学模式贯穿我国基础教育的所有课程,是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掌握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 以下分别简要讨论这五类案例教学的结构。 三、物理教师基本教学素养培养的案例教学 物理教师基本教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诸如物理学理论水平、中学教师PCK水平、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特点、物理教学的五大课型、课堂教学的各种技能、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和演示技能,以及物理教育研究能力等。按照上述案例教学定义和类型讨论,可以对中学物理课堂案例教学的结构作如下设计。 (一)中学教师PCK培养的案例教学——第一类型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近年来物理教师教育能力培训的研究成果,可以建构符合中学物理教师特质的五个方面PCK结构知识:最核心的物理知识及其教育价值;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科学方法;学生已有的物理基础、技术经验和可能出现的物理学习困难,包括初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其结构如图1所示。[6]标签:案例教学论文; 物理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实验物理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教育本质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课堂管理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