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雨季,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据统计,我国地质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百亿元。对此,我们需要在地质灾害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上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控制措施
地质灾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不仅会摧毁人民生活的家园,还会给人民的人身财产造成不小的损失。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管理。当前,我国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特点,应在了解现状的前提下,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施工质量,力争优质施工。
1、关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施工质量误区
1.1砌体墙、裂缝、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
墙面抹灰后,一段时间内经常出现空鼓、砌体裂缝、墙面混凝土裂缝等。原因:基层清扫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明,抹灰砂浆基层吸湿后不久,影响粘结力;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使用不当;基层偏差较大,抹灰层过厚,干缩较大。
1.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主体工程,有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格构、抗滑桩等。现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进行分析,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麻面现象:麻面现象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同时局部表面伴有小凹坑和麻点。这种情况会形成粗糙面,但是不会出现钢筋外露。具体原因:模板表面粗糙,表面粘附的水泥浆渣等杂物没有处理干净。摸板没有拼缝严,局部出现漏浆;模板表面的隔离剂没有均匀涂刷,或是局部直接漏刷或失效;混凝土没有充分振捣,气泡未被排出,导致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蜂窝现象:蜂窝现象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或是局部出现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因其形状类似蜂窝被称作蜂窝现象。具体原因: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准确,计量时不标准,这会造成砂浆少和石子多的情况。因为振捣不实、漏振和振捣的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时间;模板之间缝隙大,会导致水泥浆流失。
孔洞现象:孔洞现象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空隙,出现局部没有混凝土和蜂窝特别大的情况。钢筋出现裸露的情况。具体原因:因钢筋摆放较密集,预留的孔洞和埋件处的混凝土上下料被搁住。混凝土离析,出现砂浆分离,严重跑浆的情况,并未及时进行振捣。混凝土下料过多过高,振捣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混凝土中掉落工具或是木块等杂物,使混凝土被卡住。
2、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抗滑桩施工
抗滑桩施工也可以用来控制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是通过钻孔灌注桩来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可从桩位控制、桩孔开挖、混凝土灌注和工程验收控制等方面进行控制。在选择桩位时必须准确,位置不得出现任何偏差;桩孔开挖过程包括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开挖深度、宽度设计在开挖前进行,然后让机械开挖,只要挖到设计开挖底部10m左右的位置即可停止,然后再通过人工开挖,直至挖到合适位置,以免挖掘机破坏槽底,也可防止挖土现象对地下土层造成破坏;混凝土的浇筑可以使钻孔更加牢固,可以用导管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必须绝对到位,确保混凝土孔内各部位符合要求。
最后,工程的验收,对工程的验收阶段也很重要。这一阶段也需要足够的小心,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解决,以免今后造成更多的麻烦。在检测混凝土和施工过程中是否合格以有关规范制度为参考,必要时先在技术上、试验上作为检测手段,以全面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合格,做好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锚固施工措施
锚固主要用于边坡加固、滑坡治理、支护结构锚固和结构抗倾等。施工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材料控制:锚固材料要求强度高、耐腐蚀、加工安装方便。无论使用哪种材料都要有出厂合格证、现场抽样试验报告,两者在使用前均符合要求。材料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要符合规范要求。试验合格后使用水泥浆、水泥砂浆等灌浆材料。
施工成孔:在施工成孔中主要运用冲击钻、回旋式钻机、螺旋钻等。在施工中需要控制成孔的深度、直径、角度和距离,现实施工中会出现偏差,因此需要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要求。孔径偏差为±5毫米,孔距的允许偏差为±100毫米,成孔倾斜度偏差±5度。为了做到对成孔精度的控制,需要做好施工记录。
注浆:注浆工作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浆液配比需要符合需求且搅拌程度符合要求。浆液搅拌机需要清洗干净才能进行作业,浆液搅拌不能过多并且在初凝前用完。注浆时需要注意等到浆液溢满时应该立即停止注浆。如果浆液填充不充分时,需要进行专门的补浆,适应系数要在1.1到1.3之间。注浆时需要检查注浆管的位置,保证其一直处在浆面下。拔管时需要对观察钢筋的位置,不能使其偏移原来的位置,对外漏的钢筋进行清洗。
检测:在注浆结束后,对强度达到百分之七十的砂浆进行拉拔试验。普通水泥和早强水泥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时间,养护时间分别为8天和4天。试验的结果需满足设计要求。
2.3 在浆砌石挡墙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砌体挡土墙施工主要针对滑坡、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治理,通过堵沟、挡土墙等措施防止滑坡、崩塌现象。首先,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开挖线,测量基准点和控制点的准确位置,提前做好准备也可以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
对基槽开挖工作,基槽开挖的深度和宽度也按有关规范制度执行。工作要挖入地下岩土层时会出现一些障碍,或会影响施工的质量,此时将及时采取填土处理,使得施工情况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在进入砌筑作业时,首先需要对砌筑材料实施检查,以此保证材料的质量,如砂、水泥、岩石等材料应事先进行检验,来使材料能充分满足施工的需要。所以在具体的作业中,石材砌的时候要做到坚实、平整,采取相应的原则,并保证施工出入口的牢固性和良好的排水性。
2.4 排水沟施工措施
排水沟主要用于滑坡体上边缘部分,用于阻挡滑坡体外的地表水,使地表水及时排出。排水沟有混凝土排水沟和砌体排水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放线,确定滑坡体滑动面边线,并做好基准点和控制点周围,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开挖。
开挖工程:开挖边线和沟底高程是开挖控制的主力要两方面。作业时需要进行后续措施,开挖完毕后的排水沟需要专门的人工清理,最后夯实后才能进行砌筑。砌筑: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浆砌石施工和挡土墙的施工有类似的地方。对渠底坡度的控制是砌筑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准确的施工,才能及时排除雨水。回填:在砌筑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排水渠两侧进行回填。回填时需要注意对排水渠两侧进行夯实,回填的厚度在二十至三十厘米之间。保证回填土的纯净程度,不能掺杂其他的杂物。在后期要对渠中杂物进行清除,保证雨水排泄畅通。
小结:
总之,可以采取锚索施工、浆砌石挡墙施工和抗滑桩施工等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施工质量,也可以在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通过这一系列方法,相信我国的地质灾害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从而有效地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梁政林,韦兴标,徐桂平.藤州中学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 程施工实践 [J].探矿工程,2012(3)25-27.
[2]刘传正 .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 [J]. 中国地质灾害 与防治学报,2012,(1).
作者简介:
尹莉莉(1983-),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尹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滑坡论文; 排水沟论文; 砂浆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