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金融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区的概念
1882年,法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首先提出“社区”一词, 并运用于社会学领域。比如对社区人口、产业、文化、区位结构以及社区政治关系、经济状况和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等。在社区内开展的工作亦不少,如联合国倡导的促进各国城乡社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协调发展的“社区发展”运动,由社区人员与学校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活动,和在基层社区中进行的“社区康复”工作,以及发动社区成员开展的公益性、福利性、互助性的帮助居民生活的“社区服务”活动等等。但对“社区”的概念迄今未有统一的解释。
1999年版《辞海》对“社区”解释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此词最早由滕尼斯提出。基本要素有:(1)有一定的地域;(2)有一定的人群;(3)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共同的价值观念、 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机构;(4 )有满足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
1986年,民政部原部长崔乃夫把“社区”定义为“我们现在谈论的社区,是小范围的而不是大范围的社区。”“所谓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具体说,我们要研究的,在城市是以街道、居委会为基本单位的社区,在农村是以乡、村为单位的社区。”显然,这种划分是银行所能够接受的,本文也将这样运用“社区”概念。
二、社区的金融活动
市场经济不但已经使公众发生更多的金融活动,还使公众的生活日益离不开银行。我们研究社区金融的根据就在这里,社区也是一个或大或小的金融业务市场,银行在此是能够有所作为的。社区金融,即是指社区公众及其组织中所产生的一切金融(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需求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满足其需求的一切活动。
长期以来,社区金融对银行的最大贡献是居民储蓄存款。极端而言,没有了居民储蓄存款这一大块资金,银行的业务运作将无法进行;持中而论,若储蓄存款业务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也是给予银行的一场考验。即使在国家采取多种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以求扩大内需的政策环境下,银行仍视储蓄业务为筹资重点,任何一家银行均不敢松懈。企业客户也处于社区之内,但过去银行并未把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客户放在社区的角度上去做工作,似乎企业是一个一个的点,而社区是一个一个的面。今后银行可能也得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除非将社区的基本单位扩大为整个城市。
社区金融活动是向前发展的,决定它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不断推进的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目前,社区金融活动呈现四大特征:(1 )由传统的储蓄存款向综合性需求发展。包括储蓄、贷款、保险、投资、消费等;(2)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金融需求发展。 如传统储蓄存款业务是低层次金融需求,那么如理财服务、投资顾问等金融需求则可称为高层次,这种需求要求银行提供科技含量高的、新颖的、更能保值盈利的金融服务和产品;(3)由持有单一金融资产向持有多种金融资产转化。大多社区居民仍然选择储蓄,但同时也购买股票、国债,个人金融资产已经实现了多样化;(4)由个人需求向多种需求转变。 包括了居民、私营经济和教育、卫生等多界别的金融需求。上述社区金融活动的变化,为银行发展业务开辟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提供了创造新的绩效增长点的更多机遇。
三、社区金融的意义
银行和银行网点若不与社区融合,便不能表现其对社区的归属感,不能与社区的文化环境相适应,从而难以受到社区公众的真心欢迎,也不能扩大营销。美国麦当劳快餐店为了表现本身是地方公司,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与街道组织和学校建立特殊关系,给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向附近学校新生赠送文具,甚至派员工协助交警执勤,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快餐店。这一案例给银行的启发是很大的,社区活动尤其是社区金融的意义不能不引起银行的高度关注。
(一)促进网点优化和竞争力提高。按照区域明确进行一种市场划分,明确银行在各个社区的目标和网点的任务、要求,改变大批网点游离于社区生活的现状,有利于银行业务网点依靠社区深化服务,有效营销,增强银行在一定社区中的影响和网点的凝聚、幅射力,提高业务绩效。研究社区金融的成果,可以作为银行网点重组,合理布局,避免银行资源浪费的依据,有利于银行的资源配置到能为银行带来最大效益的社区。
(二)促进构建银行综合零售业务的信用基础。银行综合零售业务急待发展,但发展条件的完善程度却与社会对该种业务的需求及银行的促销愿望不相适应。比如,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滞后。我国不仅是从未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而且由于银行长期经营的是批发业务,对个人信用的关注亦极少。因此一旦要求金融服务面向公众,除储蓄业务之外,在相当程度上凡涉借贷等个人授信业务,银行均感难以把握客户的资信,不易控制风险。相反,银行及其网点广泛接触社区民众,认识社区金融活动,便于对个人客户的征信调查,能够帮助银行把业务经营建立在较为可靠的信用之上。
(三)促进银行业务创新和效率的提高。银行已在积极着手为公众设计新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近年来银行已把包括消费信贷、企业投资顾问等一系列理财工具推向了市场。一方面这些品种照顾到了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公众接受的程度与银行预期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更好地为公众度身定做银行服务和产品,是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之一。而对社区金融的深入研究,是利于高水平、深层次开发金融业务市场的。银行将从社区公众的金融需求中获得灵感,创制出深受喜爱的系列化新品种。银行为此还将作出新的业务管理制度安排,提高办理业务的效率,争取市场营销的主动地位。
(四)促进优良客户群体的形成及扩大。银行与客户总是在实行着自主的双向选择,但这种选择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银行融入社区,参加到有关的社区活动中,既可以由表及里地认识社区的整个状况,又能够由此及彼地调查社区公众的素质,从而对市场有所了解和把握。社区需要何种金融品种,把银行的服务和产品售给哪一类社区居民和其它客户,在提供金融服务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银行能尽可能地在社区内发现、吸引优良客户,并采取措施逐渐使其巩固和扩大。
(五)促进银行形象的改善和塑造品牌。社区是公众聚居生活和工作之地,由于长久的接受各种金融服务,社区对银行也有着广泛、深刻的了解。对某家银行服务质量优劣的印象会使社区居民形成思维定势,进而左右公众选择银行的倾向,有的银行可能在一定社区中站住脚、扎下根,有的可能遭受社区冷遇。自觉地关照社区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将有助于银行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建成为社会所信赖的、著名的银行或网点。
四、社区金融的拓展
第一,树立社区金融服务的观念。银行过去已在社区中遍设营业网点,但这些网点并没有“社区”概念和“社区金融”意识,营销工作针对性不强,大而不当,十分粗放。现在,应当明确地要求立足社区,研究社区,重点为所在社区服务,以综合零售业务为基础并兼及其它。银行营业网点要加强与社区的管理部门、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和社区中的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把它们作为介入社区生活的通道。同时,银行营业网点亦要争取成为社区在更大区域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金融通道。
第二,银行总体发展战略以社区金融发展战略为基础。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更须研拟其社区战略。社区战略包括银行对社区的战略方针、目标、重点、阶段和对策。战略的制定要根据不同的社区情况因地制宜,但均应计划每一社区一定时期内能为银行提供的业务量和效益。有的须加强营销力量,如繁荣的和吸引流动人口量大的社区;有的可能需要退出,如业务量偏低且短期内不能改变的社区。银行通过制定和整合各个社区战略,使其经营活动能覆盖一个广大的行政区域,最后积小胜为大胜,实现银行的总体战略目标。
第三,改造现有银行营业网点。目前银行在社区的网点普遍存在三大弊端,一是服务和产品种类不全,一般仅办理储蓄存款业务,已无法满足社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二是现有网点人力资本配置和授权不足,尚无为社区提供多方面金融服务的能力;三是网点过多过滥,既是银行人力、财务资源的浪费,又容易引发恶性竞争。改造的方向,应是调整营销格局,把现有网点通过优化重组,健全功能,逐步地改建成具有综合经营能力的银行社区业务营销中心,有自己独特的营销方案,成为银行市场营销网络的前台。这种中心可以是分理处或综合性储蓄所。银行本部对社区业务负管理之责,并直接经营社区内的重点企业;而社区业务营销中心负社区金融业务拓展的全部责任,协助本部经营重点企业。
第四,进一步创新银行服务和产品。银行推出的服务和产品无疑是面向全社会的。但是,一方面市场营销必须考虑不同社区的特殊性,选择营销的目标市场。另一方面金融需求大量地产生于社区中,向银行业务创新提出要求,谁能最早且最妥善地开发出相应的品种,谁就能获得该项业务的最大市场份额和效益。社区金融服务面临提升档次的压力。基本的、带普遍性的有四点:首先是对投资性金融业务品种需求增多;其次是个人理财服务需求日渐强烈;三是更加欣赏能体现效率和个人品味的,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金融高科技服务和产品;最后是要求业务手续的方便、快捷。社区金融仍是一座还须加大开采力度的富矿,尽可能满足社区多方面金融需求的回报是丰厚的。
第五,继续研究社区金融发展规律。“社区”和“社区金融”概念是有助于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骨干的工作的,特别是有利于综合零售业务的发展。事实上,银行之间在社会经济发达的社区中的业务竞争已相当激烈,此种竞争将继续下去并将更为激烈。然而银行对社区金融的研究还是初步的,对社区金融规律性的东西还缺乏了解,如何组织开展社区金融服务也无更多成熟的经验。社区金融无疑值得重视,值得为此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