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新时期有重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战线论文,新时期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邹爱国、胡清海)中央有关部门认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理论在新时期有了重大发展。
有关部门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等同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总结历史经验,根据中国的现实和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原则、思想观点和理论概念,形成了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是:
——科学阐述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性质。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诞生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阶级联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原来的社会基础和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已随着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再具有阶级联盟的性质,而成为各自所联系的那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的这些意见给民主党派同志以极大鼓舞,极大地调动了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也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进一步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为多党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并且把完善这个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同志总结了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情况,提出要与党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同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和“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连在一起,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方针正式提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经验的科学总结。
——确立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进一步明确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1986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的报告时指出,各民主党派都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而是同中共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1989年12月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规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进一步明确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帮助民主党派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支持他们开展各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活动,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明确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领导等。
有关部门评论说,这些理论、方针、政策,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创立的多党合作思想的重大发展,是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些理论、方针和政策,解决了新时期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我国多党合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