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PS技术也不仅仅局限于功能定位,而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使测量更加准确,避免人工测量的误差。文章主要对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工程测量;观测卫星
引言:GPS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环球通信卫星以及无线导航设施来实现对信息的传递,如果将GPS测量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工程测量中,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施工的准确性,使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文章主要对GPS测量技术的问题进行分析。
1GPS测量技术原理及技术优势
1.1GPS测量技术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始于1995年,通过对此系统的利用可以实现对美国海、陆、空进行全天的导航定位,在众多导航系统中占据绝对的优势。由于GPS具有监测效率高、容易简单以及精准度好等优点,使得很测量人员都对它非常以来。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距离间的交会来完成定位和导航的卫星系统。在适合的位置上安装GPS接收器,可以实现在同一时刻状态下对多颗卫星的定位进行接收,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功能,通过计算可以将那一状态下的卫星距离进行获取,同样的也可实现卫星在空中的三维坐标。
1.2GPS测量技术优势
1.2.1定位迅速
GPS测量技术是利用GPS传送的信息加以分析运算得出的,相较于传统的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的效率更高,且测量更加准确,人们只需要对卫星数据加以整理分析,就可以获得人们所需的数据信息,极大的减少的测量时间。传统的测量技术通常都只是人工测量,而针对一些比较危险的工程测量,人们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GPS技术的广泛应用后,人们只需要坐在设备旁对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功能,大大节省了工程周期,减少了施工成本[2]。
1.2.2测量精度高
当下我国的卫星定位技术不断朝着成熟化的方向发展,且精确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原来的毫米级的静态定位精度以及发展到厘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传统的测量方式都是测量人员拿着测量工具进行进行实地测量,及时工作人员测量的再精细,也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而GPS测量技术的出现大大减少了这种误差现象,对建筑工程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及时是一个细小的误差也有可能引发一场大的事故,使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GPS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
1.2.3实时测量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进行广泛的应用后,为施工人员工程测量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测量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工程测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传统的测量技术需要测量人员在良好的天气条件进行测量。且环境是传统测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恶劣的环境下的测量中很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对后续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技术人员通常会选择在天气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如果遇到较恶劣的天气,就会对施工的进度带来不小的影响,使得施工成本增加,因此,GPS测量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测量技术中天气受限方面的问题,使建筑工程能够得到有效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观测简便
GPS测量技术的观测也很简便,只要将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就可以迅速的找人们所需的测量值。传统的测量技术在进行观测的时需要将测量工具进行精准的摆放,便于提高的量的准确性,使测量的效率大大降低,很多时候还容易出现测量误差的现象。在GPS测量技术的广泛应用后,大大提高的观测效率,使数据观测更加的简单。
2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1施工水准点的测定
建设工程对施工水准的要求很高,传统的测量水平存在很大的误差现象,通常情况下100~500m是误差的水准点。但由于传统测量的技术水平不高,使得水准点间的距离大于标准的水准点,这就会对后续的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对GPS测量技术的广泛应用后,大大降低了水准点的误差,并能对水准点间的距离进行准确的计算,还可以对水准点进行精准的设定,避免失误的现象发生,使施工得到合理的进行[3]。
2.2工程测量观测时间的测定
GPS测量技术是利用几颗卫星在空间形成一定的图形,并结合一定的公式所计算得出的,卫星在不断运转时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卫星所呈现出的图形不规则,给观测带来一定的难度。有时观测还会受到大气折射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在观测时应结合多种因素条件,并进行综合的分析,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因为观测的数据运工程质量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工作人员应谨慎观测,合理的选择观测时间。
2.3带RTK的碎部测量与放样
RTK技术也被称作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可以实现对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可以得到快速处理的差分方法。在房地产、以及地形图和地籍图测绘的界址点中多使用RTK技术。在侧图中通过RTK技术可以实现简便的测图方式,通常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实现对地形图的测绘,将GPS接收器在一个特征点上进行固定,只需输入特征点的编码等待1、2秒后即可完成。将某一个范围的地形、地物特征点测完后输入计算机,工作人员只需通过专业的成图软件即可完成想要的成果图。
2.4区域差分网下的碎部测量与放样
区域性GPS差分系统下的碎部测量以及放样是主要是利用区域GPS差分网为基础的。区域差分与RTK单基点载波相位差分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个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区域差分多于一个的基准站,是由多个基准站而组成的基准网,应对提供给各个基准站的差分信息。用户接收机应结合自己所在的位置来对各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权进行确定,按非等权平差后形成自己的差分改正数,实现差分定位。
3结语
综上所述,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准、操作便捷且稳定性高等优势,将其广泛的用到工程建设中,可以使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以及精准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相较于传统的测量方法,GPS测量的成本较高,对测量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单位在选择测量方式时,应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赖继文.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06,(3):11-13.
[2]汤小文,郑家志.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3):96-96.
[3]马永健,张武英.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5):131-134.
[4]杨雪樵.浅析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17):109-110.
论文作者:李忠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测量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误差论文; 差分论文; 传统论文; 水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