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测网络供电系统配置探讨

遥测网络供电系统配置探讨

一、遥测台网供电系统配置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万许祥[1](2019)在《灾害预警系统在益阳隧道施工监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础项目建设在全国的全面铺开,工程施工和运营遇到的地质、设计、施工等岩土工程难题越来越多,相应的工程灾害亦越来越频繁,如何保证施工运营安全、减小人员生命财产损失是目前工程中越来越关心的问题。面对赋存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岩土工程对象,对于不可预见的地质缺陷环境灾害(暴雨)极端条件等情况,工程灾害不期而至,因而如何提前预警灾害、及时预报灾害成为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难题,本论文工作主要针对工程应用方面探讨对该工程问题的现场应用和解决手段。论文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对依托工程益阳南滨江路隧道项目的施工期及其对周边环境(边坡和重要建筑物等)开展了合理有效的预警预报,以自动化的监测预警手段保障了施工安全,为同类工程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方法支持和应用案例。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依托工程益阳南滨江路隧道项目资料总结并结合钻孔和地质踏勘,分析了项目所处地质环境和工程环境,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灾害问题和重要建筑物等合理选取了自动化监测设备,在综合考虑施工工艺、周期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动化监测实施方案;2.在项目团队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以位移和变化速率为工程风险控制指标,结合隧道施工设计的安全控制标准,形成了本项目的自动化监测预警预报标准,并通过自动化的预警预报平台实现工程风险的自动化预警预报;3.以依托工程施工期自动化监测为例,详细分析了施工周期内监测点的变形发展过程,并采用预警指标研究了施工灾害发生时的临界变形状态及演化规律,并通过预警平台及时预警预报,保障了依托工程施工周期内的工程和人员安全。

李彪[2](2018)在《黄—延高速单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大量的实践表明,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已成为黄土地区公路建设和运营期的防灾减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陕西省黄—延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借鉴自动化与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讨论了边坡稳定性分级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边坡变形预测预警模型,提出来改进的预警判据标准,开发了容地质灾害监测信息数据库、边坡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和监测预警信息多元发布为一体的多目标、多任务的边坡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并应用到依托工程中。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针对黄—延高速公路沿线高陡边坡数量众多的特点,确立了以变形和降雨量为主的监测原则,对深层位移、降雨量、水位波动等为主要监测对象,以GPRS模块为无线传输单元,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供电系统,开展了远程监测系统的总体建设,实现了数据实时接收存储和多用户组网通讯,建立了远程监控中心。(2)针对黄土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复杂多样的特点,研究了非线性回归模型、等维新息模型及其适用性,构建了边坡变形预测模型库,为系统中的变形跟踪预测提供理论基础。基于黄土地区区域性降雨量预警阀值与单体边坡失稳判据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单体边坡的状态预警标准。(3)基于.NET和C++语言,结合Web Service技术及GSM网络技术,集成开发了多目标多任务的自动化监测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边坡监测信息的实时查询、变形跟踪、预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信息实时发布的功能,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高效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平台。(4)以黄—延高速公路边坡工程为例,基于模糊可变集合与权重优化的评价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判,可以使监测预警工作更加精准,能够降低监测成本。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边坡建立远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趋势,同时采用单体边坡变形预测模型来追踪预测边坡变形情况,并依据预警标准确定预警等级,进而通过预警系统发布预警信息。

王兆荣[3](2016)在《溪洛渡库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的设计及数据分析处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库大坝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农业灌溉、水产养殖、航运、供水、发电、防洪(特别是防御特大洪水)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水库大坝地震安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合理布设测震流动观测系统、及时收集并处理测震数据,以达到快速补充测震固定台观测系统并实现地震预警的目的,成为水库大坝地震安全中的一个研究焦点。本文首先总结了测震流动观测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流动台架设的依据和目的,以及监测范围、基本任务、启动原则、架设地点、现场措施和技术构成等相关问题。然后,以溪洛渡水电站水库测震流动台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流动台站的建设和台基背景水平,仪器布设、标定和技术参数选择,以及现场数据的回收等研究重点。最后,结合测震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所获得记录,采用JOPENS-MSDP(3D)确定了历次地震的发震时刻及地震三要素(震级、震中及震源深度)并对比分析了有无流动台站参与的地震参数确定结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测震流动台是监测系统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地对地震加密监测,能够很好地弥补测震固定台记录地震信息的不足,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震情跟踪预报和科学研究;(2)结合溪洛渡水库地质构造和自重点监测溪洛渡水库以来的地震活动背景,初步分析了流动台网监测的地震活动,验证了溪洛渡库首区发生的小震群活动与水库蓄水有关;(3)有流动台参与定位地震事件的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1-3km,仅固定台参与定位地震事件的震源深度分布则在1-7km左右,流动台与固定台的联合应用,验证了流动台参与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更加集中,震源深度由深变浅,其定位结果比仅固定台的定位结果约提高0.5km,震源深度准确度提高1.0km左右,定位结果更加精确;(4)流动台数据参与分析研究,其研究结果验证了溪洛渡库首区布设的3个流动台设计合理,对于水库诱发地震,特别是位于构造活跃区、高烈度区的水库诱发地震机制、地震活动特征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吕俊强[4](2016)在《宁夏地震应急救援信息指挥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宁夏回族自治区震后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本项目设计目的是利用现代先进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立一套可靠、高效、实时、实用的震时灾情信息收集评估与现场流动指挥中心系统,开展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普查,解决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灾情获取、地震灾情速报、灾害损失评估、应急救援联动和现场指挥调度等关键问题,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论文分析了地震应急救援信息指挥系统开发研究的背景、意义和该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针对宁夏地震应急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设计要求与总体结构,包括了全天候地震应急联动区域指挥中心、现场流动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管理平台3个分项目及相关子系统的建设。详细给出了各系统功能整体设计与实现。通过对各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各系统都达到了设计的要求,满足了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需求。

杨庭春,林航毅,裴晓[5](2012)在《隔离电源系统在上海遥测台网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为有效减轻雷击、电网波动对台站地震观测设备的损害,设计一套与市电物理隔离的供电系统,采用蓄电池组定时交替充放电的方式进行工作。该系统经过运行和改进后,对台站地震观测设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赵希磊,张学应,赵建和,尹晓明,李发[6](2012)在《遥测地震台供电模式探讨》文中提出在遥测地震台现有供电基础,利用太阳能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对太阳能供电进行改造。太阳能电池方阵峰值功率为180W,蓄电池组容量为300A·h。改造完成后,台站的停电现象有所减少,防雷击能力得到提升。

李瑞芬,高伟[7](2009)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文中研究说明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将30年论着文章总目录奉献给广大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及多年关心,支持期刊发展的各位同仁。30年来地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观测技术的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及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贡献。30年来,本刊共发表各类文章2972篇,其中地震研究类860篇,地磁地电类367篇,观测技术类1189篇,计算机应用类293篇,专家讲座19篇,历史回顾23篇,其他221篇,本刊30年的文献就像燃烛,当你打开它,可以使你眼前一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马宝柱,刘平仁[8](2004)在《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的发展》文中指出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承担新疆地区大震速报和乌鲁木齐地区微震监测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在“八五”期间建设了乌鲁木齐模拟遥测台网;“九五”期间乌鲁木齐台网改造为数字化台网;“十五”期间,乌鲁木齐遥测台网将新建、改建、扩建为新疆数字化遥测台网。台网建成后,台网布局较为合理,将为新疆的抗震救灾,为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方便的资料。

高杰,阙云彩[9](2004)在《云南省地州市地震局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建设与运行》文中认为

马宝柱,刘平仁[10](2003)在《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文中研究说明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承担新疆地区大震速报和乌鲁木齐地区微震监测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在"八五"期间建设了乌鲁木齐模拟遥测台网;"九五"期间改造乌鲁木齐台网为数字化台网;"十五"期间,乌鲁木齐遥测台网将新建、改建、扩建为新疆数字化遥测台网。台网建成后,台网布局较为合理,将为新疆的抗震救灾,为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方便的资料。

二、遥测台网供电系统配置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遥测台网供电系统配置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灾害预警系统在益阳隧道施工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1.2.2 灾害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1.2.3 自动化监测预警工程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依托工程概述及监测预警方案
    2.1 地质赋存环境分析
        2.1.1 工程地质条件
        2.1.2 不良地质岩性分析
        2.1.3 水文地质条件
        2.1.4 周边环境状况
        2.1.5 施工方案
    2.2 施工监测方案设计
        2.2.1 工程风险及风险源分析
        2.2.2 监测重点分析及对策
        2.2.3 监测难点分析及对策
        2.2.4 监测对象及项目
        2.2.5 施工期监测方案
    2.3 设备选用及设备精度
        2.3.1 单点沉降计
        2.3.2 隧道收敛计
        2.3.3 固定测斜仪
        2.3.4 多点位移计
        2.3.5 静力水准仪
        2.3.6 双阀容栅式雨量计
        2.3.7 自动化监测数据采集仪
    2.4 本章小结
3 自动化监测数据分析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建设总体思路
        3.1.2 集成数据库系统
        3.1.3 数据采集子系统
        3.1.4 边坡自动化监测数据集成管理系统
        3.1.5 灾害分级预警系统
        3.1.6 手机APP平台
    3.2 隧道监测数据分析
        3.2.1 监测成果分析
        3.2.2 隧道监测成果分析
    3.3 重要建筑物数据分析
        3.3.1 监测成果分析
        3.3.2 水厂建筑物监测成果分析
        3.3.3 山体边坡监测成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施工期风险控制应用
    4.1 依托工程风险控制标准
        4.1.1 隧道穿过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
        4.1.2 工程边坡施工风险控制标准
        4.1.3 隧道周边主要建筑物工程施工控制标准
        4.1.4 隧道洞身施工控制标准
    4.2 施工过程风险控制的工程应用
        4.2.1 会龙山水厂平台变形预警控制案例
        4.2.2 隧道西侧边坡楼梯开裂预警控制案例
        4.2.3 会龙山水厂平台变形预警控制案例
    4.3 施工风险实施预警与发布
        4.3.1 会龙山水厂平台变形预警与发布
        4.3.2 隧道西侧边坡楼梯开裂预警与发布
        4.3.3 会龙山水厂平台变形预警与发布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黄—延高速单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技术
        1.2.2 边坡地质灾害预警方法与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全文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
    2.1 研究区概况
    2.2 自然地理背景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环境
        2.2.4 气象条件
        2.2.5 植被特征
        2.2.6 地震区划
        2.2.7 水文地质
        2.2.8 人类活动
    2.3 本章小结
3 研究区边坡危险性分级评价
    3.1 引言
    3.2 边坡危险等级评价
        3.2.1 模糊可变集合方法的基本理论
        3.2.2 基于二元比较法权重计算理论
        3.2.3 评价集的建立
        3.2.4 边坡稳定性分级评价模型验证
    3.3 黄-延高速典型边坡稳定性分级
    3.4 本章小结
4 边坡变形预测预警方法
    4.1 引言
    4.2 边坡变形预测方法
        4.2.1 GM(1,1)灰色模型
        4.2.2 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4.2.3 灰色-时序分析时变模型
        4.2.4 典型边坡模型验证
    4.3 边坡失稳预警研究
        4.3.1 区域降雨预警判据研究
        4.3.2 单体边坡失稳判据研究
        4.3.3 改进的预警阀值
    4.4 本章小结
5 边坡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
    5.1 引言
    5.2 系统开发平台与总体设计
        5.2.1 系统开发平台
        5.2.2 系统总体设计
        5.2.3 软件体系结构
        5.2.4 系统网络结构
    5.3 集成数据库系统设计
        5.3.1 物理设计
        5.3.2 逻辑设计
        5.3.3 数据库建库流程
    5.4 数据集成管理子系统
        5.4.1 系统功能需要
        5.4.2 系统功能结构
        5.4.3 基本信息管理
        5.4.4 监测数据预警预报
    5.5 监测采集数据分析子系统
        5.5.1 系统体系结构
        5.5.2 基础信息管理
    5.6 本章小结
6 边坡监测及预警系统应用
    6.1 引言
    6.2 边坡监测研究
        6.2.1 边坡监测的目的
        6.2.2 边坡监测系统研究
        6.2.3 边坡监测点的布设
        6.2.4 边坡监测现场安装
    6.3 远程无线监测与数据管理系统运行
        6.3.1 监测系统采集频率设置
        6.3.2 传感器编号录入
        6.3.3 数据管理功能
    6.4 边坡危险预警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溪洛渡库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的设计及数据分析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溪洛渡库首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2.1 引言
    2.2 测震流动台架设一般原则
        2.2.1 依据和目的
        2.2.2 监测范围和选址原则
    2.3 溪洛渡库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设计
        2.3.1 溪洛渡库区固定测震台网监测能力
        2.3.2 基本任务
        2.3.3 技术系统设计
        2.3.4 测震流动台站选址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动地震监测技术与地震参数测定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流动地震监测仪器选取与现场工作流程
        3.2.1 流动测震监测仪器
        3.2.2 流动地震监测现场工作流程
    3.3 地震计参数标定
    3.4 地震参数测定方法研究
        3.4.1 地震发震时刻测定方法
        3.4.2 地震震级测定方法
        3.4.3 地震位置测定方法
        3.4.4 地震震源深度测定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溪洛渡库首区流动地震数据分析处理研究
    4.1 引言
    4.2 溪洛渡水库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
    4.3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活动的流动台监测
        4.3.1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活动时空特性分析
        4.3.2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分析
    4.4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研究
    4.5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地震参数测定研究
        4.5.1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参数定位研究
        4.5.2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参数分析研究
        4.5.3 溪洛渡库首区地震参数结果研究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宁夏地震应急救援信息指挥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地震应急救援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的发展现状
    1.3 地震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1.3.1 超短波/无线网桥为主、公共网络为辅的综合通信网络
        1.3.2 TD-LTE 4G通信技术在地震应急现场的应用
        1.3.3 自动产出与发布的专业地震应急产品与地震应急移动终端系统
        1.3.4 小飞机航拍子系统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系统内容和功能
    2.1 建设任务
        2.1.1 全天候地震应急联动区域指挥中心
        2.1.2 现场流动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2.1.3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管理平台
    2.2 环境条件
    2.3 技术思路
第三章 系统和各子系统技术框架
    3.1 地震综合通信保障子系统
        3.1.1 信道需求及信道选择
        3.1.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1.3 IP地址规划
        3.1.4 设备配置
    3.2 地震基础数据收集管理子系统
        3.2.1 概况
        3.2.2 技术实现
        3.2.3 设备配置
        3.2.4 软件平台
    3.3 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子系统
        3.3.1 概况
        3.3.2 技术实现
        3.3.3 设备配置
    3.4 地震应急自动产出与发布子系统
        3.4.1 项目软件系统综述
        3.4.2 地震应急自动产出与发布子系统概述
        3.4.3 一键式触发条件
        3.4.4 一键式触发流程
        3.4.5 地震演练触发环境
        3.4.6 震中与影响场生成
        3.4.7 专题图产出
        3.4.8 触发地震短信通知
        3.4.9 触发灾情辅助与决策系统
        3.4.10 自动开启超短波链路
        3.4.11 设备配置
    3.5 地震应急移动指挥终端子系统
        3.5.1 概述
        3.5.2 功能详细说明
        3.5.3 地震应急移动指挥终端子系统之灾情采集上报模块介绍
        3.5.4 开发环境
        3.5.5 设备配置
    3.6 地震应急统一管理子系统
        3.6.1 概述
        3.6.2 系统登录
        3.6.3 用户管理
        3.6.4 权限管理
        3.6.5 参数配置
        3.6.6 专业信息查询
        3.6.7 信息录入
        3.6.8 上报数据审核
        3.6.9 设备配置
    3.7 地震灾情捕获与快速上报子系统
        3.7.1 概述
        3.7.2 系统构成
        3.7.3 设备配置
        3.7.4 软件开发
    3.8 地震小飞机航拍子系统
        3.8.1 概况
        3.8.2 系统构成
        3.8.3 设备配置
    3.9 LTE单兵与现场指挥子系统
        3.9.1 概况
        3.9.2 技术实现
        3.9.3 设备配置
    3.10 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子系统
        3.10.1 概况
        3.10.2 技术实现
        3.10.3 设备配置
第四章 系统的技术成果与综合效益
    4.1 技术成果
    4.2 综合效益
        4.2.1 社会效益
        4.2.2 防震减灾效益
        4.2.3 科技效益
        4.2.4 人才培养
        4.2.5 经济效益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隔离电源系统在上海遥测台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当前台站的防雷供电配置
2 雷击受灾原因分析
3 隔离电源系统工作原理
4 使用效果及系统改进
5 结束语

(6)遥测地震台供电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有供电模式
2 复合式供电模式
    2.1 新增太阳能供电模块
    2.2 太阳能电池板功率计算
        2.2.1 纬度系数W。
        2.2.2 日照系数R。
        2.2.3安装系数Z。
        2.2.4 太阳能功率计算。
        2.2.5 电池板单元数计算。
    2.3 实例分析
    2.4 运行情况
3未来可采用供电模式
4 结束语

(8)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乌鲁木齐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
2 乌鲁木齐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改造
3 新疆地震遥测台网的未来发展
4 结束语

(9)云南省地州市地震局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建设与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建设
    1.1 建设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单位简况
    1.2 地震数字信号的共享
    1.3 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各局内部建设情况
2 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的运行与分析
3 资源共享的效果
4 建议

四、遥测台网供电系统配置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灾害预警系统在益阳隧道施工监测中的应用[D]. 万许祥.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2]黄—延高速单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 李彪. 安徽理工大学, 2018(01)
  • [3]溪洛渡库区测震流动观测系统的设计及数据分析处理研究[D]. 王兆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1)
  • [4]宁夏地震应急救援信息指挥系统的研究[D]. 吕俊强.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5]隔离电源系统在上海遥测台网中的应用[J]. 杨庭春,林航毅,裴晓.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Z2)
  • [6]遥测地震台供电模式探讨[J]. 赵希磊,张学应,赵建和,尹晓明,李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Z2)
  • [7]《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J]. 李瑞芬,高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05)
  • [8]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的发展[J]. 马宝柱,刘平仁.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S1)
  • [9]云南省地州市地震局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建设与运行[J]. 高杰,阙云彩.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05)
  • [10]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J]. 马宝柱,刘平仁. 高原地震, 2003(02)

标签:;  ;  ;  ;  ;  

遥测网络供电系统配置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