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静
(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省铜陵市24400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现状,找出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的优势,探讨老年精神病人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的必要性。[方法]根据我院住院治疗的60岁及以上老年病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住院60岁及以上的老年精神病人共233人,除开放病区7人有家属陪护外,其余226人均无家人陪护,大多需长期住院;患单种疾病的有99人,患合并症的有134人;本市、县医保190人、普通自费16人、青阳医保3人、枞阳医保21人、无为医保3人;配被护理工作人员:护士均在13~14人,副班护理员均在17~18人。[结论]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有利于老年精神病人的康复,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是老年精神病人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医养结合;长期照顾;优势;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126-02
1、前言
随着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也在不断增加,其疾病的特点大多处于慢性衰退阶段、病程迁延,精神活动紊乱,合并症多,生活料理差甚至不知料理。老年精神病人的医疗、养老和照顾成为全社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近几年随着医疗改革,长期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人与日俱增,医院床位供不应求。
2、住院老年精神病人的现状与结论
2.1现状[1]
我院共有11个精神科病区:1个开放病区、10个封闭病区(5个为老年病区)。2018年8月31日截止,我院住院精神病人共835人,60岁及以上的老年精神病人233人,占病人总数的27.9%,除开放病区7人有家属陪护外,其余226人均无家人陪护,大多需长期住院,住于封闭病区;5个老年病区共有住院病人269人,其中226位60岁及以上的老年精神病人均分布在其中;患单种疾病的有99人,患合并症的有134人;本市、县医保190人、普通自费16人、青阳医保3人、枞阳医保21人、无为医保3人;5个老年病区配被护理工作人员:护士均在13~14人,副班护理员均在17~18人。
2.2结论
2.2.1长期住院至“押床”问题严重[2]
老年精神病人因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的异常,合并躯体疾病多,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躯体疾病,病情恢复慢且易反复,使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有增无减。部分家属因歧视心理,加之优质的医疗照护,待病人病情稳定后,仍不愿意出院,使入院和出院周转减慢,导致医院床位供求失衡,不能满足市场所需,不能为广大百姓服务。
2.2.2自由活动受限
因精神科封闭病房的特殊性,患者活动区域受到很大的限制,失去自由,被拘束,长期以往患者会出现少言寡语、悲观抑郁[3],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2.2.3缺乏家庭关爱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家庭规模,社会压力大,从时间、经济、精神慰籍等方面很难满足老年精神病人获得关爱的需要。部分家属认为住于封闭病区,安全可靠,完全依赖医院,疏忽老年病人对家的渴望。
2.2.4生活料理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病人多,医院工作人员少,由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工作人员长期满负荷工作,易出现工作积极性下降和精神倦怠。老年精神病人因机体的老化、衰退,加上精神症状智力、记忆障碍等引起认知功能下降,使其存在一定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长期住院不能让病人生活料理最大程度的获得满足。
2.2.5医疗、医保资源的浪费
老年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押床”问题严重,新病人住院困难,先进的医疗设施,不能为病人第一时间进行诊治,使医疗资源白白浪费。新病人不能得到及时住院治疗,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重要隐患。长期住院,医疗费用加剧,医保的成本也随之增加,给国家带来承重的经济负担。
2.2.6住院病人城乡差别大
城市居民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农村老年精神病人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农村偏远地方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
3、老年精神病人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的优势
3.1减轻“押床”问题
病人在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送入老年精神病人医养结合指定场所,经行治疗恢复,使医院病床得以周转,为广大群众服务,保证家庭及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充分的医疗保障
老年精神病人大部分已进人衰退期,同时常伴有多种躯体疾病,在病人病情波动时,会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为老年精神病人提供医疗诊治,及时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减轻病人病情复发的痛苦。
3.3专业的长期照顾服务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专业的长期照顾服务是患者疾病恢复的基础和保障。随时观察病人的言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疾病复发的防范与控制。无论病人处于何种时期,为病人提供护理保健、康复指导以及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照顾与服务。
3.4居家治病休养环境[4]
老年精神病人因其疾病特点,如认知、意识、行为的异常,对于休养环境的安全要求较普通老年人高,医养结合模式可为老年精神病人提供,由专业人员安排的,最适宜的居住的场所。
3.5缓解子女压力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精神病人也趋于年轻化,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精神病人问题突出[5],421的家庭模式让广大独生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往往无力承担照顾的重任,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可以减轻独生子女心的顾虑与担忧,保证家庭的正常生活。
4、老年精神病人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的发展必要性
“医养结合”是医疗和养老两个领域跨界合作和融合,即有病治病、无病疗养;长期照顾是对医养结合进一步升华的保障基础。老年精神病人因其疾病的特殊性,对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的需求较正常老年人要高。
4.1有效减低医疗服务支出,减低医保负担
发展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能盘活现有的健康和养老服务资源,让更多的老年精神病人家属主动选择离开医院,不在医院长期住院、押床。从整体上降低医疗服务卫生的支出,减低医保负担,方便的享受家庭病床和全科医生的服务。
(下转第128页)
4.2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发展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将医疗和养老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将在医院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逐步集中引导到制定的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有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
4.3体现老年精神病人的人文关怀
发展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使老年精神病人在居家环境中治病与养老,能将人文关怀理念得到最大程度体现。居家环境使老年精神病人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提升了老年精神病人自由度,让老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治病养老,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6]。
4.4有效解放劳动力
随着社会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21模式的家庭出现,老年人的照顾问题也迫在眉睫。赡养老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由于老年精神病人的照顾需求明显高出一般老年人,这使421模式的家庭更是无法承担,导致家庭的中间力量举步维艰,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发展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家庭中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有效的工作。
4.5有利于疾病恢复,提高适宜社会的能力
发展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能使恢复期的老年精神病人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加快疾病的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有利于生活自理技能的恢复,改善精神面貌,提高生活质量。
5、结论
构筑和谐社会,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老年精神病人是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因其疾病的特点,养老问题成为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老年精神病人不但需要医疗保障也需要长期照顾的养老保障,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是对传统养老概念的延伸和拓展,能从医疗、养老、长期照顾上,全方位满足老年精神病人的需求。通过这一模式,能减少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押床问题,缓解医院床单位的压力,让医院能更好的为急需住院治疗的患者服务。通过这一模式能有效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有效降低医保的负担。医养结合与长期照顾既能保障老年精神病人的疾病控制与康复,也能保障患者的安全与生活质量,能从真正意义上,让老年精神病人感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无忧无虑的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臧少敏.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开展现状及模式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老龄科学研究, 2015(12):42-47.
[2]江保健, 宋传福. 老年精神病人与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讨[C]//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八次年会. 2015.
[3]朱兵晓. 医养结合型老年科护理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 中国校医, 2018, 32(4):313-314.
[4]冯泽昀, 杨逸彤, 杜丽侠,等. 老年痴呆病人患慢性病数量与其居住环境的关系[C]//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八次年会. 2015.
[5]陈颖婕. 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养老服务需求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2015.
[6]王慧, 代宝珍, 吴秉羲.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方式老年人满意度现状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7(4):444-447.
论文作者:傅海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老年论文; 精神病人论文; 病区论文; 医保论文; 病人论文; 疾病论文; 家庭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