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灵玉”马拉松_智能城市论文

“时间灵玉”马拉松_智能城市论文

“时代凌宇”的马拉松长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跑论文,马拉松论文,时代论文,凌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代凌宇的决策者们分析判断形势以后,做了一个赌博式的大胆决定——让公司在中国的物联网“马拉松长跑”中开跑便加速抢占先机。

“2009年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2010年德勤亚太区高成长500强第7名、中国50强第4名”、“201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最具成长力企业”等称号以及高速的成长性,让北京时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凌宇”)获得了许多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然而,在许多实业公司对资金求贤若渴之时,时代凌宇却在拒绝主动上门的投资。对于发展,时代凌宇总裁黄孝斌有着谨慎而冷静的思考。“我认为公司的发展就像跑马拉松比赛,我们不是在进行一个急于求成的短跑,不会轻易加速。因此我们不会轻易的融入资金迅速扩大规模,这可能会偏离我们的节奏,让公司膨胀到不易控制。”

抢占先机的加速

进行一个马拉松长跑,战术往往是至关重要的。起跑时加速还是跟随,某一阶段是否领跑,如何掌握自己的长跑节奏,都需要选手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判断。否则,在跑步过程中,被人超越或者被人跟跑时,思想容易产生变化,速度也会不自觉地发生变化,原来的体能分配计划就可能被打乱。

2007年的时候,物联网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时代凌宇的决策者们分析判断形势以后,做了一个赌博式的大胆决定——让时代凌宇在中国的物联网“马拉松长跑”中开跑便加速抢占先机。

在某网络搜索引擎上搜索“时代凌宇”,有一个2008年时的私人提问。“过了公司的面试,想详细了解一下北京时代凌宇公司怎么样?”下面的回答则是“开发智能城市领域并提供解决方案的科技类公司,刚成立不久,发展前景难说,毕竟规模不大。待遇一般,仅有社保。刚进去试用期工资也不高。”

这个提问与回答,大抵是困惑者与保守者的问答,彼时的时代凌宇,则是一个冒险的赌博者。“发展前景难说”、“待遇一般”,也是那时公司的真实写照。而对于现在的时代凌宇,已经将发展前景的疑虑远远抛在了身后。2007年成立的第一年,公司收支还未平衡。2009年,公司收入就超过了一亿元人民币。短短几年时间,时代凌宇已经发展成为了北京市物联网行业领头企业之一。

黄孝斌2007年以前在隶属于中钢集团的佰能电气担任副总裁。佰能电气是中关村一家主要面向钢铁行业的以工业控制为主的技术企业。考虑到钢铁行业日渐式微,2000年起,佰能电气开始进入发展潜力更大的建筑智能化和城市信息化领域。黄孝斌及其领导的团队便主攻这一方向。

在智能建筑及城市信息化领域打拼的同时,黄孝斌及其团队也在不停的思考、探索如何将业务做得更大。“智能化建筑的集聚,便是智能园区;智能园区的再扩展,便是智能城市。”这种由点到面的发散思维,让黄的团队逐渐有了超前的判断——城市的发展最终将跳过数字化,进入到智能化的管理。“技术角度上讲,做智能化的管理需要有足够的、成规模的信息采集与输入,这种信息的采集必然要靠机器来进行。未来的信息采集与传输可能是城市智能化管理的一个建设瓶颈,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要进入这一领域,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与技术。由于公司在智能化建筑方面有专长,具备一定网络传感器的技术,经过与实践结合的考虑,黄的团队决定先从需求量巨大的数据底层建设(即网络传感器)开始做起,在有技术作为基础之后,主打智能城市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在物联网概念还未普及开来之时,他们已经开始研究物联网技术的核心,这也让后来的时代凌宇成为了国内最早研究物联网传感器的企业之一。

选定方向之后,考虑到佰能电气工业控制与物联网方向的行业背景、客户群、技术特点、所需人才都不相同,很难平衡发展,因此佰能电气决意变革。2007年8月,佰能电气一分为三,时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打无线传感网络产品和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匮乏,且前景未知,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成了一个难题。由于拿不出更多的诱人“砝码”,这就使得公司不得不脱离其国有体制的“身份”,通过股权激励来吸引人才。成立后不久,时代凌宇的一批有着创业梦想的员工将公司股份买来,原有的国有股份退出,时代凌宇变更成为了一家股权清晰、身份单纯的民营公司。而公司初建之时的骨干人才,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股权。

领跑者

决定进入物联网这一行业后,黄孝斌认为,五到十年内,物联网将迎来快速的增长。然而他却没想到,物联网的概念在2009年突然爆发。在物联网上抢占先机的投资、宣传以及行业的快速成长,促成了时代凌宇的飞速崛起。

成立第一年,时代凌宇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从老东家带来的智能化建筑业务。当年公司营业收入400余万元,但远远未实现收支平衡。2008年初,时代凌宇斥资一百余万元建立起了北京市第一个智能城市应用创新中心,客户可以在其中感受到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如何应用并工作的。创新中心有一个可以动的智能城市沙盘,公司设计的解决方案是如何工作的,在沙盘上就可以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在中心内,利用视频系统与物联网感应器,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许多物体的移动;应用中心的环境监测系统还能让你实时感知周边环境,并控制是否给花草喷水……这些在现在看来并不复杂的物联网应用,在2008年时还是新鲜并且近乎神奇的事情。

过百万元的投资对于当时资金紧张的时代凌宇来说还是一笔巨款,但是黄孝斌认为这种投入是完全值得的。在黄孝斌看来,“技术商关注的是技术,客户关注的是需求。作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应该注重的是客户的需求与体验。我们将解决方案呈现出来,让客户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我们的技术,而不是告诉客户我们的技术如何先进。所以我们比起那些还在用PPT宣传物联网技术的企业,自然就领先了一步。”

除了建立北京市第一个智能城市应用创新中心,时代凌宇还一直免费帮一些政府部门培训关于物联网的相关技术与知识。公司在技术研发上也一直保持着高额的投入,力求时代凌宇在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始终保持在国内领先地位。这些看似不计回报的投资,对于黄孝斌来说只有一个目的:日后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商户,看到物联网的概念时,首先能想到的是时代凌宇公司。

200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突破6000万元,虽然智能建筑仍占大部分收入来源,但是主要业务开始逐渐向物联网解决方案倾斜。2009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江苏考察调研,其在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提到: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之后,物联网的概念便“忽如一夜春风来”,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媒体,都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时代凌宇先觉性的投入也开始有了回报。在别的公司还对物联网这个概念有所疑虑之时,时代凌宇已有成型的产品和完整的方案展示;在别的公司纷纷跟风做产品时,时代凌宇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2009年,公司在物联网解决方案上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智能化建筑。“2008年建立的智能城市应用创新中心,在公司后来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黄孝斌如是说道。

冷静的节奏

无论是决定进入物联网行业,还是斥资建立智能城市应用创新中心,都令时代凌宇比对手先行一步进而占领了优势。这种先觉性判断的优势,来自于时代凌宇对行业的深入研究与对用户体验的重视。2009年之后,时代凌宇在智慧城市的业务上更多的是与政府合作的涉及管理的解决方案。近两年,公司已经开始为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的民生应用着手准备。在黄孝斌看来,“新技术的出现,都有一个从政府层面向民众层面发展的过程。物联网应用的最大需求将会在民生领域,虽然其普及需要民众思想的转变与行业成本的改变,但是企业不能等,一定要先行于需求来进行准备。我们现在正在探讨如何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使得未来的智能城市与物联网的民生应用有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智能城市的运维管理与民众对智能应用的需求,未来会有相应的融合,时代凌宇现在所做的主要业务,无疑为其将来进入民生应用领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在一个前景并不明朗的行业上持续投入进行发展,需要有赌博式的冲动与果敢,那么在可以飞速扩张的机会前保持冷静,则需要更大的魄力。时代凌宇这几年一直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未来可能也会兼并一些企业,将公司做大”。但是对于外来的资金,黄孝斌则表现得相当谨慎。他认为,如果资金来得太快、太多,反而极易使企业膨胀并不易控制,偏离公司本有发展的节奏。因此,对于可能的合作者,黄孝斌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要长线合作,看好这个方向,而不是短期的炒概念圈钱;第二合作者要带来相应的智慧城市与物联网上下游的资源”。否则,他宁愿时代凌宇放缓增长速度,也不希望其偏离已有的方向。

时代凌宇公司的英文名称是Timeloit。而“loit”是“Lead Of It”的缩写,意即IT行业的领头者。这也是公司成立之初团队成员的共同梦想。在谈及未来目标时,这位略带书生气的企业家难掩其兴奋。“一些人办企业是为了赚钱,可能他们需要加速。但是我们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可以持续带来价值并受人尊重的企业。所以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不会轻易加速,也不会轻易进入其他行业。对于公司,做大很容易。但是我认为做大的前提,应该是先在行业内做强。”

标签:;  ;  

“时间灵玉”马拉松_智能城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