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当中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规模也在不断加大,整个工程开展周期正在不断降低,同时在建筑工程开展过程当中,慢慢展现出了更加复杂化和系统化的施工方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建筑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工程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施工技术得到有效提高,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不仅降低了工程质量,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因为施工企业并没有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所以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内容比较混乱,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无法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解决。施工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没有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进行各项施工行为的过程中,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来规范施工行为,这就导致施工质量严重下降,在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流于表面,无法落到实处。
1.2施工方法与各类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以及相关规范,才能够有效确保工程质量。在建筑施工之前,应当结合工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标准,同时要考虑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的相关要求,但是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并未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也难以制定统一的施工标准,施工方法难以有效掌握,或者是不合理,严重影响着施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1.3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当前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并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也没有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导致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管理标准进行各项行为。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将质量管理工作摆到第一位。施工企业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对监督管理工作投入的成本也不足,也没有配置相应的设备来进行管理工作,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而且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激烈,很多企业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经常会存在管理工作脱节的现象,导致企业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比较被动,也无法对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责任进行真正的落实,甚至会导致整个建设阶段都比较被动的现象。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2.1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重视程度,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才能提高施工现场的建设质量,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能够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2.2发挥政府层面宏观调控作用
在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上,需要充分的发挥出政府层面上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方面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对自身的监督管理身份进行有效的升级和转型,政府方面需要充分明确自身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建设工程开展过程当中,政府属于工程质量监督和把控的重要构成环节,因此政府方面可以从责任人的身份上进行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设工程开展过程当中,对存在的各种工程问题进行合理的监督和处罚,充分展现出自身在建筑工程开展过程当中的监管角色。需要将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在整个工程监督管理当中,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同时充分明确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在建设工程开展过程当中,对责任主体和施工完成之后的质量进行抽查,实现对整个建设工程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开展。
2.3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完善的技术标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建筑工程进行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必须要分层次地对建设主体进行强制性培训,使建筑主体能够掌握标准执行能力。将建立健全主体工程质量技术保障体系,当作进一步增强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构建完善的主体质量技术管理控制机制,同时结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工艺操作流程以及内部控制标准,加强建筑质量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制度化与程序化管理。
2.4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力度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埋,严格的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个具体环节,还要在各项工序上进行合理安排,针对施工现场的内容进行全面监督。首先,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责任,确定施工现场监管的具体任务目标,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的安全环节进行全面的检验。其次,施工现场凡是涉及到危险操作的,应当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保证各道工序中的安全标示齐全,在施工前对机械设备与工程材料进行检查。第三,对施工现场的地面、道路与排水系统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防止因为施工条件不达标给建筑工程施工造成的安全隐患。第四,完善施工安全监督网络,建立全员参与施工安全监督的体系,加强数字化监控设备的配置,在全影像化的环境下进行施工监督管理。
2.5应用先进技术,改善监督模式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高新技术,普遍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当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涌现,同时质量监督管理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突破,由传统的人工检测转向为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同时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上报机制以及质量反馈机制,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与科学管理,确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6采用动态质量控制方式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还要建立动态化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首先,在施工前对设计文件进行详细研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保证会审环节与施工情况相一致,针对施工的重难点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加强专项施工方案的组织设计等,并且由施工项目责任人进行确定。其次,还要在重点工程步骤施工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相关安全预案的制定,以便于更好的处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动态化的数据分析机制,运用BIM软件进行施工现场的动态分析。第三,在施工现场严格的进行监督审查,对施工设备的性格进行充分的评估,对施工中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检验,以避免出现施工中的意外因素,实施工程机械设备与工程有效配合。
结语
当前阶段我国在建设工程的开展过程当中,需要针对工程开展过程当中的相关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因为传统形式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存在很多漏洞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对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加以有效的改革,以此来不断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397.
[2]刘晓稳.探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1):155.
[3]张烈军.地方政府对公共建设工程监督过程现状及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4]姜凯.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7(17):1-3.
论文作者:张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过程中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监督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建设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