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张旭田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张旭田

身份证号码:37028119851017xxxx 250000

摘要:城市建筑工程中首要环节就是岩土勘察以及地基处理技术研究分析。对于工程岩土勘察工作需要不断的加强,这样才能为建筑社会提供有效的参数。通过合理性的地基处理方式获取准确数据,充分考虑不同地质情况,找到最为合理的解决方式。所做的这些步骤对于建筑工程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及价值。本文对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

想要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建筑用地的限制,建筑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这就更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不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工,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一、建筑岩土勘察主要内容

1、计算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计算稳定性和承载力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向施工部门索要工程结构图与地质平面结构图,根据结构图找出对施工不利的因素,例如不良地质的分布和成因、施工地的地质类型等。仔细分析结构图中岩土的种类和结构,并根据分析数据计算出稳定性和承载力,保证施工时能够有效避免这些弊端。

2、液化指数的确定

很多建筑都是建设在地震设防区,所以在施工之前需要确定施工场地的类型。地震强度的分割度一般为6度,如果施工地的度数大于这个度数就需要对其进行划分。要对饱和沙的地震液化进行判断,抗裂度必须大于7度,最终计算出液化指数。

3、了解渗透性

在建筑施工期间经常会遇到地下水的情况,如果在施工期间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观察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其渗透性。

4、判断土体的类型

在施工期间如遇地下水的情况不仅要观察地下水水位上升的情况,同时还要对其深度进行了解,测量地下水水中含有的元素,根据水中含有的元素判断土体的类型。

5、计算桩基稳定性

地基深度是由建筑物的总荷载决定的,所以在开挖地基之前需要对施工地的岩土参数进行了解并计算桩基的稳定性,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地基的深度并采取最佳的措施。

在对地基勘察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上述五点以外还要对建筑物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对建筑产生威胁的因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杜绝这些隐患,以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1、排水固结方式

排水固结方式的主要原理就是在一定的承载能力下,通过竖向排水井将土壤孔隙中水逐渐的排放出来,这样孔隙就会降低,地基就会出现固结变形,地基土所具备的强度就会增加。

(1)堆载预压方式。在地基上堆放水、土、沙子等重物进行预压,要是堆载超过原本的建筑物荷载,那么称之为超载预压。为了降低堆载过程中对于地基的破坏,需要加级进行加载。也就是在上一级开始荷载过程中对于地下地基基本进行固结之后,在开始进行下一级的荷载,一直达到设计荷载要求为止。预压所需时间主要是根据土层渗透性特性、土层厚度、土层预压荷载大小所决定。施工过程中对于地面沉降能力以及土层中孔隙水进行消散,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预压。为了保证厚层软土固结,节约预压时间,对于厚层软土排水条件需要不断的完善。在地基中一定的距离上进行打孔就是最常使用的方式,孔内需要增加砂子构成砂井。然后再地面上铺盖垫层进行沟通。最近几年内,土工织物行业不断的发展,已经使用纤维编织袋装砂井和排水纸板排水。

(2)真空预压法。此种方式中主要是通过大气压作为预压荷载方式对地基土进行抽气,这样

就会在土中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大气压力和真空压力之间就会出现差值,土中的水就会被抽出,这样的地基土坚固性会更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降水预压方式。此种方式就是通过水泵将地基下水降到地下水位,这样能够降低孔隙中水压,使得效应力有所增加,地基会更加的加固。此种方式一般都是在饱和粉土以及饱和细砂地层内使用。

(4)电渗排水方式。此种方式就是通过电渗作用将土层内水排放出来。将金属电极方式土中,通过直流电作用将土中水由原本的阳极转变为阴极,然后将阴极水排出,同时保证水不会在阳极附近补充,这样土中水就会通过电渗作用排除。

2、换填垫层技术

浅层地基处理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就是换填垫层方式。通过此种技术地基深度能够达到3m 左右。通过较好的符合岩土材质去取代原本的软弱土层,形成了垫层。此种方式所具备的优势为:扩散应力,降低地基反力。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使用工业废渣、砂石垫层等材料。地基的承载能力会有所增加,沉降几率会降低。

3、振冲技术

此种方式主要在重型吊起振冲器上使用。潜水电机推动偏心诀,达到高频振动,启动水泵喷射高压水流,振动的效果将振动器放置在土中预计深度。清孔后期慢慢的填埋碎石,地基会更加密实,这样地基中就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直径,进而形成符合地基。此种方式能够快速有效的加固地基,进而提升地基沉降能力,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4、强夯法

是指使用起重机将大吨位夯锤提升至离地10~30 m 高度,而后让夯锤自由落下,反复夯打地基,逐步缩小建筑工程地基密度,从而达到提高地基稳固性的目的。通过使用强夯法,能够使地基表面较之其内部相比更加坚硬,有利于提升地基表面的承载能力。该地基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石土、碎砂石、粉土以及饱和度较低的黏性土等基地处理,可以提高原地基土的强度,避免地基土的压缩性对建筑工程造成不利影响,进而提高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和抗震能力。

5、砂石桩法

适用于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建筑工程,该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大幅度增强地基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使地基土更为均匀、密实。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应当先进行地基土置换处理,再使用砂石桩法,以确保地基的稳固性。对于具有饱和性质的流塑地基而言,要先进行前期预压处理,再使用砂石桩法,才能达到地基预期的处理效果。砂石桩法主要适用于砂土、杂填土、粉土等地基,能够有效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并改善可液化的地基条件。对于具有饱和性质的黏土地基而言,要想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应当采用砂石桩法进行置换处理,形成由砂石桩与黏土地基构成的复合地基,以此来大幅度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

6、挤密桩法

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素土、杂填土、黄土的地基处理。挤密桩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先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布置桩孔,并将准备好的素土等材料填入桩孔内,夯实孔内材料,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挤密桩法包括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两种形式,灰土挤密桩法有利于增强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防渗水性,土挤密桩法有利于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7、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通过钻机钻孔,把注浆管带到指定深度,通过施加高压,提高浆液喷出后的破坏力。被冲击破坏后的土料,部分会随浆液流出地表,未流出的部分在高压浆液的冲击下与浆液重新结合,重新排列。浆液冷却凝固后,原有土料和浆液形成混合地基,既能防止地基变形,又大大提高了承载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水平的不断发展,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各建筑单位需充分重视起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制定准确的勘察纲要,根据不同施工场地选择不同的施工方式,着重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俊,邓灯亮. 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分析及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5(22)

[2]刘敏.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5(14)

[3]李茂柱. 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4(16)

[4]张翔宇.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3)

论文作者:张旭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张旭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