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词系年考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庭坚论文,词系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祖籍金华(今浙江金华)。庭坚治平四年(1067)及进士第,调汝州叶县尉。熙宁五年(1072)试中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元丰六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哲宗即位,召为秘书郎。元祐元年(1086)为《神宗实录》检讨官、集贤校理。二年,迁著作郎。三年,苏轼知贡举,为其参详官。六年,迁起居舍人。哲宗亲政,改元绍圣,政局大变,庭坚因参预修纂《神宗实录》诬枉,于绍圣二年(1095)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元符元年(1098)移戎州。三年,徽宗即位,始放还待命荆南。崇宁元年(1102),迁知太平州,仅九日而罢,主管洪州玉隆观。二年,复除名编管宜州。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私谥文节先生。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且在诸多领域都有精深的造诣。元祐初,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同在京师,游于苏轼之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其诗与苏轼齐名,世号“苏黄”。他是江西诗派的领袖人物,南宋吕居仁尊之为开创者,元初方回推其为“一祖三宗”之一。庭坚又工书法,与苏轼、蔡襄、米芾并称“宋四家”。
黄庭坚尤善作词,以江西诗法入词,别开生面,颇有清刚峭拔之气。尤其是贬谪后之作,较其诗更情真意切,“倔将中见姿态”,“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卷六)。而晁补之批评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好诗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引),亦颇有见地。《宋史》卷二0八《艺文志》载“《黄庭坚集》三十卷、《乐府》二卷”。《乐府》二卷盖即词。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载《山谷词》一卷。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山谷词》一卷,收词179首。《彊村丛书》本《山谷琴趣外编》三卷,词仅90首。《全宋词》据《彊村丛书》本,并据毛本增补,得词179首,另附12首伪作。孔凡礼《全宋词补辑》辑得二首。总计181首。山谷词,没有专门的编年著作。前人所编山谷年谱多家,虽较详赡,但于词几无涉及。当今研究论著考订山谷词作年者亦较少。笔者有鉴于此,对其词重作爬梳,详为编年,或可稍助于知人论世,而对其词之研究,尤不可缺。唯有些词仅能推知大致年代,有待以后进一步研讨。
宋仁宗嘉祐五年庚子(1060)
《画堂春·年十六作》。按宋黄《山谷年谱》卷一:“庆历五年乙酉,先生是岁癸未月丙寅日壬辰时生于分宁县修水郊居,盖六月十三日。”以庆历五年下延十六年即嘉祐五年,是即词之作年。本年山谷盖游学淮南,有《跋王子予外祖刘仲更墨迹》:“庭坚年十五六时,游学淮南。”宋任渊《山谷外集诗注》原目:“嘉祐六年辛丑,是岁山谷从其母舅李公择游学淮南。”又按《全宋词》于此词末注:“案此首别又作秦观词,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秦少游《淮海集》,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今刊本多以山谷作杂之。黄九之不逮秦七,古人已有定评,岂容溷入。如《画堂春》词‘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乱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消龙凤,画屏锁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气薄语弱。此山谷十六岁作也,不应杂入。”
治平四年丁未(1067)
《贺圣朝》(脱霜披茜初登第)。按词有“脱霜披茜初登第,名高得意”等语,乃山谷初登第时作。考《宋史》卷四四四《黄庭坚传》:“举进士,调叶县尉。”宋黄《山谷年谱》卷一:“治平四年丁未,神庙登极。先生是年春以赴礼部留京师,登张唐卿榜第三甲进士第,调汝州叶县尉。”宋任渊《山谷外集诗注》原目:“治平四年丁未,是岁神庙登极,山谷登第,调汝州叶县尉。”词为初登第作,即在本年。
熙宁七年甲寅(1074)
《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按苏轼《鹊桥仙·七夕》作于熙宁七年。朱祖谋《东坡乐府》注:“案本集《王中甫哀词》,施注原编丙辰七月五日,诗前序云:‘哭中甫于密州,则令举没矣。’又《祭陈令举文》云:‘余与令举别二年,而令举没。’公以甲寅九月访公择于湖州,六客之会,令举与焉。既过松江,令举匆匆归去,此词乃送之也。”词次东坡韵,乃本年或此后不久作。
元丰二年己未(1079)
《离亭燕·次韵答廖明略见寄》。按廖明略即廖正一,字明略,安州人。登元丰二年进士第,为华州司户参军。《东都事略》卷一一六《文艺传》载廖正一元祐召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正字。“轼门人黄、秦、张、晁,世谓之四学士,每过轼,轼必取密云龙瀹以饮之。正一诣轼谢,轼亦取密云龙以待正一,由是正一之名亚于四人者。”本词有“十载樽前谈笑”语,考《山谷外集诗注》卷六元丰二年有《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再次韵呈廖明略》、《走答明略适尧民来相约奉谒故篇末及之》、《答明略并寄无咎》、《再次韵呈明略并寄无咎》、《走答明略二首》等作。其《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有“十年山林廖居士,今随诏书称举子”,《再次韵呈廖明略》有“十年呻吟江湖上”语,与此词吻合。宋黄《山谷年谱》卷九系《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于元丰二年,并云:“诗中有‘独怜形迹滞河山’之句,而《再答明略》云‘使君七十今中年’,先生是年三十有五,故附此。正一字明略。”又宋任渊《山谷外集诗注》卷六《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注:“按《登科记》,己未元丰二年,晁补之、廖正一同榜,晁字无咎,廖字明略。”故系此诗于本年。
元丰三年庚申(1080)
《渔家傲》(万水千山来此土),按词序云:“江字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王环中云:庐山中人颇欲得之。试思索,始记四篇。”考山谷元丰三年知吉州太和县,此为赴任途中经江宁之作。宋黄《山谷年谱》卷十一:“元丰三年庚申,先生是岁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是秋,自汴京归江南。”“十一月小寒日上潜峰。”本年又有《金陵》等诗,可为参证。保宁当即保宁寺,《景定建康志》卷四六《诗院》:“保宁禅寺,在城内饮虹桥南保宁坊内。”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按此即四首之二,与前者同时作。
《渔家傲》(忆昔药山生一虎)。按此即四首之三,与前二首同时作。
《渔家傲》(百丈峰头开古镜)。按此即四首之四,与前三首同时作。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按词序:“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两三声。’戏效荆公作。”又按半山即在钟山,陆游《入蜀记》卷二:“半山者,王文公旧宅,所谓报宁禅院也:自城中上钟山,此谓中途,故曰半山。”《景定建康志》卷四六《寺院》:“半山报宁禅寺,在城东七里,距钟山亦七里。王葬公安石故宅也。”下有考证:“其地名白塘,旧以地卑,积水为患,自荆公卜居,乃凿渠决水以通城河。元丰七年,安石病闻,神庙遣国医诊视,既愈乃请以宅为寺,因赐额报宁禅寺。”又见《至正金陵新志》卷十一下。又据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二一:“元丰元年戊午,年五十八。公以集禧观使居钟山。”又元丰三年编年文有《封荆国公谢表》。词题称“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则作于三年后、七年前。此间山谷惟元丰三年由京赴知吉州太和县,约于冬日经金陵,见本年上文所考。词即是时作。
元丰六年癸亥(1083)
《撼庭竹·宰太和日吉州城外作》。按山谷元丰三年知吉州太和县,赴任在当年冬,见本文元丰三年《渔家傲》词考。元丰六年十二月移德平镇,宋黄《山谷年谱》卷十七引黄庭坚《大孤山诗刻》:“癸亥十二月,余自太和移德平。”本词有“呜咽南楼吹落梅”句,是作于初春,则应在元丰四年至六年间,姑系于本年。
元祐元年丙寅(1086)
《南柯子》(郭泰曾名我)。按词序:“东坡过楚州,见净慈法师,作《南歌子》。用其韵赠郭师翁二首。”孝苏轼原作为《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共二首。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二六:“元丰八年乙丑九月一日作范仲淹跋,抵楚州。”又苏轼有《楚州次韵徐大正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亦系于元丰八年。可证东坡词亦作于元丰八年。黄庭坚词即当作于此年或稍后。又山谷作《次韵清虚喜子瞻得住常州》诗,《山谷年谱》卷十八系于元丰八年,知该年与苏轼有诗歌往还。本词有“春窗远岫眉”句,作于春日,则应为元祐元年春。
《南柯子》(万里沧江月)。此词与前首为一组,即同时作。
绍圣元年甲戌(1094)
《清平乐·重九》。按词有“云梦南州逢笑语”,“使君一笑眉开”之语,据知为知鄂州时作。考《宋史·黄庭坚传》:“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又按山谷绍圣二年初春即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原目:“绍圣元年甲戌。元祐六年六月,山谷在馆中,丁母忧,至八年七月除神宗正史编修官,九月服除具辞免,除知宣州,又除知鄂州。十二月以台谏官言实录院修先帝实录诋熙宁以来政事,乞行窜黜,诏黄庭坚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二年四月至黔州。”则词为绍圣元年作。
《清平乐·休推小户》。按此与前首同调同韵,且节令相同,应为同时作。
绍圣二年乙亥(1095)
《点绛唇》(浊酒黄花)。按词序:“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杭九日〈点绛唇〉》韵。”考山谷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在绍圣二年,其《黔南道中行记》云:“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词当即是年在涪陵作。然据山谷《到黔州谢表》,其到黔州在四月二十三日,则是年重九必不在涪陵。又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原目:“绍圣二年乙亥,据《实录》,绍圣元年十二月甲午,黄庭坚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而《范公家传》乃云二年正月,盖据受命时也。山谷既初命,与其兄元明出尉氏、许昌,由汉阳趋江陵,上夔峡,三月辛亥至下牢关。四月二十三日到黔州。”再考宋黄《山谷年谱》,无九日在涪陵事。疑山谷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官在涪陵,身在黔州,而此词言涪陵,未必身在涪陵也。又序中“再”字,《全宋词》言:“案‘再’字疑是‘在’字之误。”姑系于本年,以俟再考。又按《山谷年谱》卷二六:绍圣三年,“嗣直名叔向,给事之子。”《宋诗纪事》卷三五《黄叔达》条:“叔达字知命,山谷之弟。”又引《豫章诗话》:“黄知命黔中数诗,附《山谷集》中,殊有家法。或云山谷润色,以成弟之名。尝与陈履常谒法云禅师,夜归,衣白衫,骑驴,缘道摇头而歌;履常行于后,一市惊以为异人。明日,李伯时画以为图,邢惇夫作歌。”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按山谷有《竹枝词》二首,跋云:“予自葬州上峡,入黔中,备尝山川险阻,因作三叠于巴娘,令以‘竹枝’歌之。……绍圣二年四月甲申。”又《黔南道中行记》:“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同伯氏元明、巫山尉辛纮尧夫傍崖寻三游洞。”本词末有“欲度南陵更断肠”语,切贬谪事,又有“春水茫茫”语,与三月过巫山相合,可证为本年作。
《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按词有“三巴春杪”语,与同调《登巫山县楼作》“春水茫茫”时地切合,作于同时。赵文仪,事迹待考。
《减字木兰花》(巫山古县)。按此词亦经巫山县作,与同调《登巫山县楼作》当同时。
《减字木兰花》(苍崖万仞)。按此词有“猿啼云杪。破梦一声巫峡晓”语,与同调《登巫山县楼作》等均应作于绍圣二年。
《减字木兰花》(使君那里)。按词序:“距施州二十里,张仲谋遣骑相迎,因送所和乐府来,且约近郊相见,复用前韵先往。”按此词为绍圣二年赴黔州道中作。张仲谋即张询,宋黄《山谷年谱》卷三熙宁三年:“《春雪呈张仲谋》。……仲谋名询。”又《山谷诗集》附知命(按即黄叔达)所作《次浮塘驿见张施州小诗次其韵》、《将次施州先寄张十九使君三首》、《和张仲谋送别二首》等,均在张询知施州时作。
《南歌子》(诗有渊明语)。按词有“何处黔中郡,遥知隔晚晴”,“应梦池塘春草,若为情”语,据知乃赴黔州任途中春日作。据山谷《黔南道中行记》,绍圣二年三月赴黔中时经峡州。词当作于是时。
《采桑子》(投荒万里无归路)。按词有“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语,则为初贬时经鬼城丰都作。据山谷《黔南道中行记》,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又据《到黔州谢表》,四月二十三日到黔州。故此词当绍圣二年三、四月间作。
《醉蓬莱》(对朝云叆叇)。按黄宝华《黄庭坚选集》327页:“作于绍圣二年三月,赴黔州途经夔州巫山县时。”词有“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与巫山县切合。
绍圣三年丙子(1096)
《南乡子》(招唤欲千回)。按词序:“今年重九,知命已向成都,感之,次韵。”考《全宋词》417页黄叔达有《南乡子》,与之同韵,词末注:“此首原见黄庭坚《山谷琴趣外编》卷三,题作《知命弟去年重九在涪陵作此曲》,盖黄叔达作。此首亦见《豫章先生词》,题作《重九日涪陵作,示知命弟》。今从宋本《山谷琴趣外编》收作黄叔达词。”又按,绍圣二年山谷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当年至涪州,见上文所考。盖黄叔达词乃绍圣二年重九在涪陵,而山谷本词乃绍圣三年在黔州作。
《南乡子》(未报买船回)。按此与同调前首同韵,且均写九日事,盖同时作。
《南乡子》(黄菊满东篱)。按此与同调前二首均写九日事,盖同时作。
《减字木兰花》(中秋多雨)。按词序:“丙子仲秋,奉陪黔阳曹使君伯达玩月,作《减字木兰花》,兼简施州张使君仲谋。”按丙子即绍圣三年,其时山谷在黔州贬所。曹使君伯达即曹谱,宋黄《山谷年谱》卷二七元符元年:“《送曹伯达口号》,亦有致语载《别集》。《与黔倅张茂宗》。按蜀本诗集注云:‘山谷初到黔南,曹谱伯达、张兟茂宗为守贰,待之颇厚。’”张使君仲谋即张询,已见上文所考。
《减字木兰花》(中秋无雨)。按此与前首同调同韵,盖同时作。
《减字木兰花》(浓云骤雨)。按此与前二首同调同韵,盖同时作。
《减字木兰花》(举头无语)。按词序:“丙子仲秋黔守席上,客有举岑嘉州中秋诗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因戏作。”丙子即绍圣三年。黔守即曹谱,见本年上文所考。又按此误记杜甫诗为岑参诗。
《减字木兰花·戏答》。按此与前首同调同韵,前首戏作,本首戏答,作于同时。
《减字木兰花·用前韵示知命弟》。按此与前二首同调同韵,当同时作。知命弟即黄叔达,字知命,见绍圣二年《点绛唇》词考。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按词为山谷在黔州时作。词有“早秋明月新圆”语,作于早秋。考山谷《黔南道中行记》:“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乃赴黔南经峡州作。又《山谷内集诗注》目录卷十二引《实录》:“绍圣四年三月,知宗正丞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十二月壬寅,诏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移戎州安置。”是词作于绍圣二年至四年间。又按曹伯达即曹谱,山谷《致泸州帅王补之》:“前守曹供备已解官去,新守高羽左藏,丹之弟也。”此书署“正月十二日”,是此时曹刚罢任不久。又考山谷《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有“万里黔中一漏天”,“及至重阳天也霁”语,是作于绍圣四年。因次年春,山谷已移戎州,曹谱在任必在绍圣三年前,词当三年作。
《品令·送黔守曹伯达供备》。按词为曹伯达罢黔州守时,山谷送行之作。词有“败叶霜天晓”句,作于秋冬之际。山谷有《致泸州帅王补之》云:“前守曹供备已解官去,新守高羽左藏,丹之弟也。”文作于绍圣四年正月十二日,参本年《鼓笛慢》词考。是曹罢任在绍圣三年秋冬之际。
绍圣四年丁丑(1097)
《木兰花令》(风开水面鱼纹皱)。按此词与下四首同韵,且都写于春日,当同时作。又词有“黔中士女游晴昼”,则作于黔州。山谷绍圣二年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四月二十三日至黔,四年十二又移戎州,见上文所考,故此词作于三年或四年,故系于本年。
《木兰花令》(东君未试雷霆手)。按与前首同调同韵,盖同时作。
《木兰花令》(新年何许春光漏)。按与前二首同调同韵,盖同时作。
《木兰花令》(黄金捍拨春风手)。按与前三首同调同韵,盖同时作。
《木兰花令》(黔中士女游晴昼)。按与前四首同调同韵,盖同时作。
《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按词为黔州春日作,应为绍圣三年或四年,姑系于此。
《定风波·次高左藏韵》。按高左藏即高羽,山谷又有同调《次高左藏使君韵》,作于绍圣四年重阳,参该词考。本词有“不堪驱使菊花前”,“千里插花秋色暮”,盖亦是年秋作。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按黄宝华《黄庭坚选集》328页:“高左藏使君,高羽。山谷《致泸州帅王补之》:‘前守曹供备(按名谱字伯达)已解官去,新守高羽左藏,丹之弟也,老练廉勤,往亦久在场屋,不易得也。虽闲居与郡中不相关,亦托庇焉。’……此书署‘正月十二日’,而此词又写重阳事,故可推定作于绍圣四年,因山谷于上年五月抵黔,于翌年春迁戎。”
《忆帝京·黔州张倅生日》。按黔州张卒即张兟,字茂宗,京洛人,绍圣中通判戎州,后为黔倅。事见《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宋黄《山谷年谱》卷二七:元符元年,“《与黔倅张茂宗》,按蜀本诗集注云:‘山谷初到黔南,曹谱伯达、张兟茂宗为守贰,待之颇厚。山谷《与张叔和书》云:庭坚至黔南将一月矣,曹守张倅相待如骨肉。又《与杨明叔书》云:守、倅皆京洛人,好事尚文,不易得也。今先生有《与大主簿三十三书》亦云:太守曹供备谱,洛阳之侄,通判张兟,张景俭孙,公休之妻弟,皆贤雅相顾如骨肉。”按山谷绍圣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抵黔州,四年十二月移戎州,次年春抵任,考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原目:“元符元年戊寅,据《实录》,绍圣四年三月,知宗正丞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十二月壬寅,诏涪州路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戎州安置,避使者亲嫌故也。山谷三月间离黔,六月初抵戎州。”本词有“鸣鸠乳燕春闲暇”语,是应作于绍圣三年或四年春,姑系于本年。
《洞仙歌·泸守王补之生日》。按山谷有《致泸州帅王补之》,作于绍圣四年正月十二月,参本年《鼓笛慢》词考。而此词有“望中秋,才有几日”语,作于中秋前,即本年前后作。
元符元年戊寅(1098)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按词序:“在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又按山谷绍圣四年十二月由黔移戎,次年春抵戎,已见上年所考。又据黄《山谷年谱》卷二七:元符三年“五月,复宣义郎,监鄂州在城酒税。”词在元符中作,姑系于此。
《念奴娇》(断虹霁雨)。按词序:“八月十七日,与诸甥步至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鲁直在戎州,作乐府曰:‘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爱听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予在蜀见其稿,今俗本改笛为曲以协韵,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韵。及居蜀久,习其语音,乃知泸戎间谓笛为曲,故鲁直得借用,亦因以戏之耳。”又黄宝华《黄庭坚选集》329页:“按词作于戎州,永安城楼盖州治南城。据《年谱》,元符元年重九,游无等院,登永安门,从者有僧道、举子、子侄数人,山谷有题名。时山谷僦处城南,无等院亦在南门外。此词作于元年抑二年,待考。孙彦立,未详。”姑从之系于本年。
《绣带子·张宽夫园赏梅》。按张宽夫园在戎州,见本年《念奴娇》词考。此词盖与《念奴娇》词同作于戎州,姑附系于此。
元符二年己卯(1099)
《南乡子·重阳日寄怀永康彭道微使君,用坡旧韵》。按词有“戎州。乱折黄花插满头”语,则在戎州已为第二年九日,山谷元符元年由黔州移戎州,三年初徽宗即位时待命荆南,是词作于元符二年。
《采桑子·送彭道微使君移知永康军》。按山谷另有《南乡子·重阳日寄怀永康彭道微使君,用坡旧韵》词,元符二年作于戎州,词有“还把去年欢意舞”句,则去年(元符元年)曾与彭在一起,今年已二人分隔。而本词同韵共二首,时令为春天,是彭由知戎州移知永康军在本年春,时山谷作词相送。
《采桑子》(马湖来舞钗初赐)。按此词与前首同调同韵,盖同时作。
《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按此与同调下一首《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同时作,参该词考。史应之为史铸,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原目:“元符二年,《戏答史应之三首》,应之名铸,眉人。泸戎间山谷有应之真赞曰:江安石不足,江阳酒有余。江安属泸州,汉江阳县地也。”
《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按黄宝华《黄庭坚选集》331页:“史应之,名铸,客泸戎间。元符二年,山谷在戎州,有《戏答史应之三首》,词当作于同年重九。”
《鹧鸪天》(紫菊黄花)。按此与《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同调同韵,盖同时作。参该词考。
《望远行》(自来见)。按词序:“勾尉有所眄,为太守所猜,兼此生有所爱,住马湖。马湖出丁香核荔枝,常以遗生。故戏及之。”马湖即马湖江,在戎州境内。故词当山谷贬戎州时作。词言荔枝事,则当五六月间。山谷元符元年由黔移戎,至戎为六月,三年五月复宣义郎监鄂州酒税,词在此间作,姑系于二年。勾尉当即勾禼宗。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原目:“元符二年,是岁山谷在戎州,九月知命如成都,至明年二月还戎州。具山谷《与知命书》及《答勾禼宗书》。”
《清平乐·示知命》。按词有“蜀浪漫点花酥。酒槽空滴真珠。兄弟四人别住,他年同插茱萸”语,知山谷在蜀中。其时知命不在戎州,故词言“兄弟四人别住”。考黄《山谷年谱》卷二七:元符三年,“先生是岁在戎州。”“三月,知命归江南。先生《与范长老书》云:知命留此两月,三月十三日解舟去。知命不及到江南,卒于荆州。”词言“乍晴秋好”,作于秋日,应在元符元年或二年,姑系于此。
元符三年庚辰(1100)
《醉落魄》(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按词序:“旧有醉醒醒醉一曲云:‘醉醒醒醉。凭君会取皆滋味。浓酌琥珀香浮蚁。一入愁肠,便有阳春意。须将席幕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从他兀兀陶陶里。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此曲亦有佳句,而多斧凿迹,又语高下不甚入律。或传是东坡语,非也。与‘蜗角虚名’、‘解下痴绦’之曲相似,疑是王仲父作。因戏作四篇呈吴元祥、黄中行,似能厌道二公意中事。”按此四首之第三首序言:“老夫止酒十五年矣。至戎州,恐为瘴疠所侵,故晨举一杯,不相察者乃强见酌,遂能作病。因复止酒,用前韵作二篇,呈吴元祥。”是此四词皆作于戎州。山谷元符元年由黔移戎,三年五月复宣义郎、监鄂州在城盐税。故词作于此间,姑附系于此。
《醉落魄》(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按与同调前首同时作。
《醉落魄》(陶陶兀兀。人生梦里槐安国)。按词序:“老夫止酒十五年矣。至戎州,恐为瘴疠所侵,故晨举一杯,不相察者乃强见酌,遂能作病。因复止酒,用前韵作二篇,呈吴元祥。”与同调前首同时作。
《醉落魄》(陶陶兀兀。醉乡路远归不得)。按与同调前三首同时作。
《转调丑奴儿》(得意许多时)。按词有“再来应绾泸南印,而今目下,恓惶怎向,日永春迟”语,据《山谷年谱》卷二七,山谷元符三年五月复宣义郎监鄂州在城盐税,词当改官时抒怀之作。
《采桑子·赠黄中行》。按庭坚在戎时颇与黄中行有词往还,见本年《醉落魄》词考。此词疑亦在戎州时作,姑附系于此。
《定风波·荔枝》。按词有“晚岁监州闻荔枝。赤英垂坠压南枝。万里来逢芳意歇。愁绝。满盘空忆去年时”语,据《山谷年谱》卷二七:元符三年“五月,复宣义郎监鄂州在城盐税。”“五月戊寅,赏锁江荔枝。”词或此时作。
《定风波》(谁拟阶前摘荔枝)。按词与同调《荔枝》同韵,盖同时作。
《点绛唇》(几日无书)。按词有“戎虽远,念中相见”语,则作于戎州。山谷谪戎在元符元年至三年,姑附系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1101)
《菩萨蛮》(细腰宫外清明雨)。按词序:“淹泊平山堂。寒食节,固陵录事参军表弟周元固惠酒,为作此词。”考扬州有平山堂,庆历八年欧阳修建,见《避暑录话》卷上。然本词言:“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均切峡中事,且在贬谪后。又山谷谪后,未有在扬州事,故此平山堂应在峡中。据《山谷年谱》卷二七,元符三年山谷在戎州谪所,五月复宣义郎监鄂州在城盐税。建中靖国元年三月至峡,准告复奉议郎,权知舒州。四月到荆南。寒食在三月初,与词意相合。故词应作于建中靖国元年。
《浪淘沙·荔枝》。按词云:“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重入鬼门关。也似人间。一双和叶插云鬟。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栏干。”据前所考,山谷绍圣二年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曾溯江而上,经鬼城丰都。此言“重入鬼门关”,则为绍圣二年后再经者。其建中靖国元年由贬所赴荆南时,作《万州太守高仲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作二首》,是经丰都在此稍前。词即是时作。又山谷《定风波·荔枝》有“晚岁监州闻荔枝”,盖即此词所言“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事。
崇宁元年壬午(1102)
《西江月》(庾郎三九常安乐)。按词序:“庾元镇四十兄,庭坚四十年翰墨故人。庭坚假守当涂,元镇穷,不出入州县。席上作乐府长短句劝酒。”即崇宁元年山谷摄太平州时作。山谷摄太平州在本年六月九日至十七日,详下文所考。
《西江月·用前韵赠郭功甫》。按前韵即同调“庾郎三九常安乐”词韵,盖同时作。按郭功甫与山谷颇多交往,《山谷年谱》卷二九:崇宁元年,“《书郭功甫家屏上所作竹》,止此六句。……并有功甫跋语云:东坡作于余家漆屏之上。观鲁直此诗,可以见其仿佛矣。功甫盖太平州人。”今考郭功甫即郭祥正,《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郭祥正字功父,太平州当涂人。”康熙《太平府志》卷二七《郭祥正传》:“郭祥正字功甫,维子也。”甫、父相通。宋李之仪《姑溪居士集》卷一有《和郭功甫游采石》、洪刍《老圃集》卷下有《和郭功甫题客馆韵》。
《虞美人·至当涂呈郭功甫》。按山谷崇宁元年六月九日摄太平州,词为其时作。
《木兰花令·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按山谷解当涂印在崇宁元年六月十七日,则此词作于六月十八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豫章解印作木兰花令》条:“豫章守当涂,既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郭功甫在坐,豫章为《木兰花令》一阕示之云:‘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其后复窜易前词云:‘翰林本是神仙谪。落帽风流倾坐席。坐中还有赏音人,能岸乌纱倾大白。江山依旧云横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木兰花令·窜易前词》。按前词即同调《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盖作于同时。
《木兰花令·次前韵再呈郭功甫》。按前韵即同调《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及《窜易前词》,当作于同时。
《好事近·太平州小妓杨姝弹琴送酒》。按《能改斋漫录》卷十七《赠杨姝诗词》条:“豫章先生在当涂,又赠小妓杨姝弹琴送酒,寄《好事近》云:‘一弄醉心弦,情在两山斜叠。弹到古人愁处,有真珠承睫。使君来去本无心,休泪界红颊。自恨老人憎酒,负十分金叶。’故集中有赠弹琴妓杨姝绝句云:‘千古人心指下传,杨姝闲处更婵娟。不知心向谁边切,弹着南风欲断弦。’”即本年六月摄太平州时所作。
崇宁三年甲申(1104)
《蓦山溪·至宜州作,寄赠陈湘》。按山谷《千秋岁》词序:“少游得谪,尝梦中作词云:‘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竟以元符庚辰死于藤州光华亭上。崇宁甲申,庭坚窜宜州,道过衡阳,览其遗墨,始追和其《千秋岁》词。”崇宁甲申即崇宁三年,此词至宜州作,故亦系于崇宁三年。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按庭坚崇宁三年至宜州,四年九月卒。故见梅应在三年冬。
《阮郎归》(盈盈娇女似罗敷)。按词序:“曾旉文既眄陈湘,歌舞便出其类,学书亦进。来求小楷,作《阮郎归》词付之。”参《蓦山溪·至宜州作,寄赠陈湘》词,则本词亦当作于山谷在宜州时,故系于此。
《西江月》(月侧金盆堕水)。按词序:“崇宁甲申,遇惠洪上人于湘中。洪作长短句见赠云:‘大厦吞风吐月,小舟坐水眠空。雾窗春色翠如葱。睡起云涛正拥。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玉笺佳句敏惊鸿。闻道衡阳价重。’次韵酬之。时余方谪宜阳,而洪归分宁龙安。”崇宁甲申即崇宁三年。宋陈善《扪虱新语》下集卷一《僧惠洪词》条:“予尝疑山谷小词中有和僧惠洪《西江月》一首云:‘日侧金盘堕影,雁回醉墨当空。君诗秀绝两园葱。想见衲衣寒拥。蚁空梦回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意其非山谷作。后人见洪载于《冷斋夜话》,遂编入《山谷集》中。据《夜话》载洪与山谷往还语甚详,而集中不应不见。此词亦不类山谷,真赝作也。后读曾公所编《皇宋百家诗选》,乃云惠洪多诞,《夜话》中数事皆妄。洪尝诈学山谷赠洪诗云:‘韵胜不减秦少游,气爽绝类徐师川。’师川见其体制绝似山谷,喜曰:‘此真舅氏诗也。’遂收置《豫章集》中。然予观此诗全篇,亦不似山谷体制,以此盖知其妄。”按吴曾推测此词非山谷作,非是。因山谷词序明言甲申作于宜州,时地均无可置疑。
《千秋岁》(苑边花外)。按词序:“少游得谪,尝梦中作词云:‘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竟以元符庚辰死于藤州光华亭上。崇宁甲申,庭坚窜宜州,道过衡阳,览其遗墨,始追和其《千秋岁》词。”崇宁甲申即崇宁三年,参《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秦少游唱和千秋岁词》条。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按山谷崇宁三年至宜州,见上条引《千秋岁》词序。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山谷爱贺方回青玉案词》条:“贺方回为《青玉案》词,山谷尤爱之,故作小诗以纪其事。及谪宜州,山谷兄元明和以送之云:‘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长亭饮散尊罍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郭,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山谷和云:‘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幽人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声转,子规言语,正是人愁处。别恨朝朝连暮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晚年光景,小轩南浦。帘卷西山雨。’洪觉范亦尝和云:‘绿愧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解鞍旅社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危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崇宁四年乙酉(1105)
《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按黄宝华《黄庭坚选集》336页:“崇宁四年作。王《道山清话》:‘山谷之在宜也。其年乙酉,即崇宁四年也。重九日,登郡城之楼,听边人相语:今岁当鏖战,取封侯。因作小词云(略)。倚栏高歌,若不能堪者。是月三十日,果不起。范寥自言亲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