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在精神科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构想论文_张帆

武汉市优抚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摘要】目的 探讨指纹识别在精神科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构想。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病房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腕带识别的方法,研究组应用指纹识别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率、满意率以及缺陷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用药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纹识别应用于精神科身份识别中,可以提高用药的准确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理操作更规范,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指纹识别;精神科;身份识别;运用构想

精神病人的主要特征为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异常,具体表现在情感、思维、行为、感知觉、记忆、意志智能以及意识等方面的障碍,无法正常的反应客观事实,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刺激、躯体因素以及躯体因素,因此,精神病患者常常无法正确到位的告知自己的姓名、年龄等相关的个人信息,导致身份识别错误的情况发生,一旦有此类情况发生,那么便意味着患者疾病判断失误,用药错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相关研究表明,身份识别错误是造成给药失误的首位因素。一直以来, 精神科护理人员一直按照“三查八对” 制度对精神病患者的身份进行识别,即以“ 三查七对”为前提,在结合面部识别进行身份核实。然而,随着病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制度的准确性也在不断下降。因此,寻找一种准确度高且高效地身份识别方式显得尤为必要。我院将指纹识别应用于精神科身份识别中,发现效果理想,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精神科病房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84例,所有患者均经CCMD-3诊断确诊为精神病。已排除有严重的行为冲动者。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2例,男169例,女173例,19~67岁,平均年龄(41.3±4.8)岁;研究组342例,男172例,女170例,20~68岁,平均年龄(42.3±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腕带识别的方法。由护理人员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询问个人身份信息,确认无误后写在腕带上,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以及过敏药物等,再次确认后将腕带佩戴在患者手腕处。值班护士需每日检查患者腕带的佩戴情况,检查身份信息是否正确,腕带有无破损,字迹是否清晰等,一旦发现问题需立即为患者佩戴新的腕带,并再次确认信息[2]。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健康宣教,宣教结束后再取下腕带。

1.2.2研究组应用指纹识别的方法。第一,指纹注册,确认在信息录入前已得到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同意。首先护理人员核对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开启指纹识别仪,点击进入“指纹采集”的界面,确认信息无误后,输入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病区、入院时间等相关信息, 当界面字样显示“ 录入指纹信息” 时, 提醒患者将右手食指放置在信息采集窗口处, 一枚指纹信息需采集2次, 完成采集后点击保存[3]。第二,指纹认证,在给予患者药物时,药疗护士需开启指纹识别仪,点击进入“指纹查询”的界面,在界面字样显示“请按手指”时,护理人员需提醒患者将右手食指放置在窗口进行指纹比对,当患者的指纹与之前录入的指纹信息配对成功时,仪器会响起提示音,界面显示患者的个人信息,待护理人员确认患者信息与药疗信息一致时,护士进行给药程序,给药程序结束后,点击“退出”键。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在指纹识别仪上确认患者信息,无误后给予删除,并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满意率以及用药差错率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满意率以及用药差错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用药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满意率以及用药差错率对比(例,%)

 

3讨论

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核实,以保证对任何一位患者进行相应的疾病判断与治疗。虽然职业要求规定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在给药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操作流程与秩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与时间冲突常常影响护理人员的给药质量,给药失误常有发生,寻求一种高效的身份识别方式十分重要。指纹识别技术是利用指纹的高保密性和唯一性, 结合生物技术、传感器技术、模式匹配、 数字图像处理、电子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新型技术, 主要目的是采集活体指纹并进行分析对比, 从而准确、迅速地识别出个人身份[4]。近年来,指纹识别因其难以复制性、永久性、稳定性等特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

与腕带识别的方式相比,指纹识别的方式能大大提高的患者依从性,这种方法的保密性高,同时避免浪费书写材料以及人力资源的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更好的落实了查对制度。除此之外,指纹识别的高效便捷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在传统的“三查八对”的制度中,护理人员需要熟记患者的面貌特征,然而这种做法可靠性太低,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拥有强大的记忆力,而指纹识别恰恰打破了传统方式,不依赖护理人员的主观记忆,利用客观可靠的数据信息为护理人员的给药操作提供了依据,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提高了给药操作的质量[5]。指纹识别方式还考虑到特殊患者,如聋哑、智障、外语者、意识不清等患者,避免他们因为自身缺陷而无法准确表达个人身份信息的情况,只需提供指纹,便可进行身份的确认。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用药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指纹识别应用于精神科身份识别中,可以提高用药的准确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理操作更规范,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筱峰, 徐彬, 钱一平,等. 指纹识别确认病人身份在精神科临床药疗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5,14(29):3692-3693.

[2] 胡筱峰, 徐彬, 钱一平,等. 指纹腕带二种身份识别方法在精神科临床药疗中的应用比较[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23(9):840-842.

[3] 胡燕. 指纹、腕带识别法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17):2746-2747.

[4] 徐彬, 沈念红, 胡筱峰,等. 指纹识别仪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的影响[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25(8):704-706.

[5] 郑益娇. 标识腕带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34(2):221-222.

论文作者:张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指纹识别在精神科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构想论文_张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