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策划中不可忽视的五个矛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可忽视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3)02-0115-04
一、选题论证中的创意与操作
从哲学的角度讲,创意和操作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也是优化选题的一对辩证关系。选题要想有新意,必须有创意。但创意又不是随意跑马遛缰,所提选题必须要有可操作性,要能够驾驭。比如,有的同志提出想出一套《中国历代各民族儿歌精选》,从选题立意、读者对象来说都没有什么错,书名听起来也挺好听,颇有创意。但这个选题操作起来就相当困难。一是作者难找,音乐的历史变迁不同,各民族的语言有别,既懂历代音乐又懂各民族的音乐的作者不能说没有,恐怕实在难找。二是资料难收集,不知道哪位大学问家能把先秦的儿歌收集来,也不知道哪个学问家能把暂没有自己民族语言的且是已经流逝的儿歌收集到。这就是有创意而无法操作的选题。因此,我们在制定选题时一定要脚踏实地,那些虚无飘渺不能实现的选题或无法操作的选题,再好也不能列入选题计划。否则,如果列入了年度选题计划,作者“待约”,选题实现不了,书出版不了,就难以向领导交待,也难以向读者交待。那么,是不是说,在搞选题时,就要因为操作问题而束缚我们编辑的发散性思维呢?不能大胆地去构思呢?当然也不是。而是说当我们在搞选题创意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一不要闭门造车,胡思乱想;二不要天马行空,随意遛缰,一定要考虑周全。既不要因为操作问题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也不要因为有随心所欲的全新的创意而使我们无法操作。我们在搞选题创意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创意虽然一时难以操作,但经过调查研究和资料取证,并与作者细心商谈,最后还是可以操作的。比如,我们编辑室编辑出版的《走向海洋丛书》,开始时,我们对该丛书的图片心中无数,不知道有多少可用的图片,也不知道这些图片能不能撑得起这套书的整体骨架。我们通过对北京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的查阅,又和作者在一起细心研究,才开始放心而大胆地去做这套丛书。这套丛书出版后,反响很大,荣获“中国科普读物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套《走向海洋丛书》能获国家大奖,就是编辑部同志们精心创意和细心操作的结果。因此说,新的创意还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够顺利地操作。
二、选题策划中的一般与特色
目前,出版社都在寻找自己的特色,以求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一时间,有的教育出版社大搞中文翻译,出版世界名著;有的教育出版社大搞古籍整理,出科技典籍;有的教育出版社大搞画册,向美术界倾斜,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为了出版社创名牌,为了办特色,握紧拳头,干出一点名堂来,这是勿庸置疑的,是应该全力支持的。可是,在创名牌办特色的过程中,一些出版社的领导却忽视了其它精品图书的出版。为了特色,全力以赴,不顾一切。非特色图书勿出,即使再好也视而不见。只管具体特色,不管一般大局;只看天空方向,不看脚下道路。这种做法,似有偏颇。
要办好一个出版社,确实不易,需要处理好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不管问题再多,有一条我们是应该在战略上时刻把握的,这就是宏观和微观的问题。具体地说,也就是必须处理好一般与特色的关系问题。所谓一般和特色,主要指图书品种。也可以说是一般图书和特色图书。这里所说的一般图书,并不是一般的平庸书,而是针对出版社的方向性图书以外的一般精品书。这里所说的特色图书,并不是说图书的某个品种很有特色,而是说出版社的方向性图书。本人认为,出版社在抓方向性的特色书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一般精品图书的出版。因为出版社的特色不是靠哪个人凭一时之勇抓出来的,也不是靠哪个有相当权威的人规定的,而是在激烈的图书竞争市场上自然形成的。实际上,当你绝对肯定了一方面的同时,也就相对否定了另一方面;当你规定了出版社的特色和方向的同时,也就限制了出版社发展的宽广道路。其次,特色也不是哪个人规定得了的,它是在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自然形成的。从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人的多次讲话中,我们可以知道:2001年到2010年,是各家出版社形成自己特色的年代,也正是出版产业图书市场逐渐成熟的年代。只有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自己特色,才是出版社真正的特色。再次,出版社在一个领域占领制高点,似乎是在众多峰顶中攀登上了一个高峰,举目四望,视野开阔、独领风骚了。其实不然,我们要做大出版家,就要有气魄领时代风流,要选各名山大川的最佳风景而汇之来作为出版社的发展对象。假如说我们置身于明清时期,那我们不仅要出版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还要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当中国历史讲到明清文化时,我们的出版社将占尽时代风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出版社的特色也有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是开书荒、填空白的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时,只要能做书的选题,该出的书已经出了,现在是在众多选题中如何出精品,如何在某一领域占山头形成特色的问题,这就是出版社特色的从无到有。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基本框架的10年,出版社要打乱专业分工,就要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这就是出版社特色从有到无的又一个带有升级性的过程。经过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市场经济也逐渐成熟,各家出版社也必然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出版社特色从有到无再到有的过程,这就是历史螺旋式上升的前进脚步。因此,出版社为了有广阔的发展天地,绝对不要过早地为自己规定特色,而是在图书市场的竞争和发展中去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本人很赞赏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丛书》,中州古籍出版社本应出版古籍整理方面的图书,如今它涉及了当代问题,是不是超越自己的出版范围呢?这个问题我们怎样看待呢?本人认为,不论哪家出版社的出版目的都是为了出好书,出精品书,出传世书。图书市场的竞争,实际上也是选题策划的竞争。古籍出版社能抓住这套能制造轰动效应的图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搞首发式;能让薄一波同志题写书名、李铁映同志作序;能让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一批专家来撰写丛书内容;又能在这个历史的光辉时刻推出,是属一项不朽之举。这套丛书不仅能给古籍出版社带来广阔的社会效益,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而且还可以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经济效益。总而言之,不管你是姓“教”、姓“人”、姓“古”的出版社,还是什么出版社,都要以出精品书为目的,出双效书为目的,出传世书为目的,不要以出特色图书为目的,以特色为特色,最后连饭碗也保不住时,你的特色图书会随着经济效益的消耗而逐渐淡化,最后以致于没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穷社讲生存,富社讲特色”。
三、选题挖掘中的巩固与开发
经常性的开发一些有创意的新选题是出版社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一些出版社的领导不惜汇聚若干编辑,成立策划编辑室,专门搞选题策划,挖掘新选题,此举可谓用心良苦。不可否认,开发新选题在出版社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本人认为,这里边还有一定待商榷的地方。在选题的挖掘中,巩固和开发是出版社产生两个效益的航船上的两只桨,这两只桨只有很好地配合,航船才能加速前进,到达理想的彼岸。如若只管选题的开发,不管选题的巩固,那将会成为猴子掰棒子,收的有,丢的也不少。一个出版社的持续发展和科学经营,选题的巩固与开发缺一不可。从哲学的角度讲,二者也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在选题策划和挖掘中,没有开发,没有创意,没有经常性的新品种问世,出版社发展就没有源动力;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没有对已开发选题的巩固,没有对出版社全部选题和已出全部图书的梳理和整理,出版社就很难达到两个效益的最佳境界。一般的出版社,一年出书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几年就是上千种,对这些选题和已见效益的成书进行梳理和整理,很有必要。有的可以重新包装,有的可以改头换面,有的可以从小做大,有的可以从大做小,有的可以加插图画,有的可以出卖版权,有的可以译成它种文字,有的可以横向联合共同出版等等,方法和方式很多,这比做新选题来说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比如,我们编辑室前年开发的新选题《帮你练》丛书,就是在原来《帮你学》丛书的基础上改头换面做成的。《帮你练》丛书和《帮你学》丛书虽只一字之差,但却今非昔比。无论是选题立意,或是编排结构,都已完全不是过去的《帮你学》丛书了。如果说相似的话,那就是借鉴了《帮你学》丛书的选题思路,这就是在旧选题上进行改头换面的典型例子。《帮你学》丛书的选题立意是从传统的教学目的出发,帮小学生学好语文和数学课中的基本知识;而《帮你练》丛书的选题立意却不是这样,《帮你练》丛书在编排结构上,独出新招,设计了“课前练”、“课中练”、“课后练”,基本上是当堂课解决问题,从而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套书一经问世,很受小学师生的欢迎,从首版几万套,现在已发行到十几万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并不以此为满足,在《帮你练》丛书的基础上,2002年我们编辑室又精心策划了小学1+1系列《课课练与单元闯关》丛书(20册)和小学1+2系列小学单元知识大检阅》丛书(18册),首版20000套,码洋仅单册就有170多万,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这两套书只要我们用心巩固和维护,一定很有前景。因此,我们在选题的挖掘中,时刻不要忘记巩固和开发这两种重要的立意思路。
四、选题计划中的一般和重点
所谓一般图书,是指那些双效不明显的平平常常的书,但它也不是坏书。每年尽管实行选题优化,但总是避免不了一些一般图书的选题。所谓重点图书,就是那些有明显双效的精品书和经典书。每个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再优秀,所列选题也不可能全部是精品书和经典书。因此,我们在实施出版选题计划中,就有了一般图书和重点图书的区别。一般和重点,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也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一般和重点的关系,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没有一般就没有重点,没有重点,也就没有一般,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从做选题计划来讲,一定也要考虑一般和重点的关系。在做选题计划时,如果不区分什么是一般,什么是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不会有起色,也很难做出大的成绩。有些出版社多年出不了好书,恐怕原因也在于此。有些出版社的领导工作中不分主次,出版计划中不分轻重,有时被利益驱动而作为,什么书赚钱出什么书;有时被政策驱动而作为,赶热点出书,时效一过,费纸一堆;有时被上司驱动而作为,自己心中无数,上面让怎么出就怎么出,年度选题不是自己做计划,而是到出版局选题策划中心领计划,既讨好了上司,自己又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呢;有时被群众意见驱动而作为,编辑们搞什么选题,社里就做什么计划,把每个编辑的选题计划一汇拢,来个山南海北各种风味大拼盘。作为出版社的一把手社长兼总编绝对不能被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所左右,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方法和思想内容。如果对社长和总编要求高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具备自己的独立思想体系。一年一度的选题计划,社长和总编都要讲一讲出书方向和编辑选题的着力点,这个形式主义已经是多年的老客套了。平时编辑们准备的是什么选题,不管你社长和总编讲得如何,端上来的菜仍是已在自己的厨房里做好的不能改变口味的现成菜。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版社一般选题和重点选题的产生如果没有全体编辑们用心策划也是不行的。老总们再有能力,不靠大家也不行。常言说,老总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所以说,当老总的不要天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听一些闲言碎语的汇报,真正有头脑的专家和编辑是不会在没有“心情”的情况下随意献计献策的,这要靠领导者去召集,去动员,去用真心,去感动。一些领导把自己置于上三层,而把一般编辑置于下三层,入党找不到他们,评先找不到他们,重奖找不到他们,出国找不到他们,想一想,他们能有激情给你真心真意出谋划策吗?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编辑都是功利主义,有好处就干,没有好处就不干。在出版战线上,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好编辑,正是他们才造就了出版社的繁荣。话又说回来,当领导的不能总靠人民群众的觉悟去拿国家的皇粮,必须要有所作为,应当知道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机制,其中奖勤罚懒的机制是必须要建立的。要把能产生重点选题的一般编辑提高到一定的“境界”去看待,要把这个“境界”列入到日常的“编辑部选题管理体制”当中,让编辑们有望头,有奔头。从一般编辑这个角度讲,产生重点选题的机率就大多了。从社长和总编的角度讲,如果再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体系,出书有所选择和方向,抓住重点选题去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统一规划和筹谋,要不了几年,出版社重点选题的比率定会大大提高,大大实现。出版社有了许多重点选题,也就有了品牌精品,出版社的地位也将会如旭日东升,不断放射出闪耀而有层次的光芒。
五、选题平衡中一般图书和教辅
作为有教辅出版任务的出版社,教辅的地位至关重要,其关系到出版社的经济基础和生存命脉。不仅出版社职工的利益来自于教辅的利润,想出版几本赔钱书出出名,也要全靠教辅的利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作为有教辅出版任务的出版社,将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甚至比其它一般出版社危机更加严重。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作为有教辅出版任务的出版社,有一些同志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这几年没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游泳,市场海洋中的游技自然较弱;其二是作为有教辅出版任务的出版社,有一些同志要么策划时偏重教辅图书的经济效益,要么策划时偏重高精尖图书的社会效益,缺乏对中间层次的思考,缺乏对图书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思考。随着教育部对中小学教辅读物的新精神地贯彻执行,教辅读物的出路越来越小。那么,作为有教辅出版任务的出版社,如何在今后的图书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呢?关键的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处理好教辅读物和一般图书的关系问题。要从过去的以教辅为侧重点,向一般图书转移,向适应市场经济的图书转移。如何搞好这个战略性转移呢?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多考虑中间层次的图书。过去人们常提的口号“抓两头,带中间”已经不适应今日的形势。所谓中间层次的图书,一不是大面积丰收的教辅读物,二不是高精尖的赔血本的所谓的社会效益读物。中间层次的读物,本人认为有两个含义:一是离教材教辅稍微远一点的能产生双效的优秀课外读物;二是离成人近一点的能产生双效的中级社会读物。所谓离成人近一点,就是把读者定位在高中生和大中专的文化程度,出版一些中级优秀读物,让他们长知识,让他们去休闲。如果把读者定位在这个层次,图书的读者范围就相当宽,发行量也一定会相当大,随之经济效益也会相当好。这两个出书方向,应该是作为有教辅出版任务的出版社的努力方向。常言道,“富社讲特色,穷社讲生存”。如果作为有教辅读物出版任务的出版社,丢掉了教辅,也会由富变穷。要想生存,就要想办法,就要出主意。本人认为多出中间层次的图书,不失为一上策和良策。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是正确的。1999年初,我们小教编辑部,搞了一套《小学生背诵精品》(5册),这套书就是一套中间读物的典型代表。它既远离了教材教辅,也不是小学语文教研的尖端,而是根据各年级不同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配合适令季节,背诵一些经典性的作品。这套书一进入市场,就得到小学生的青睐,首版10000套,在很短的时间内一销而空。1999年湖南省长沙书市,省新华书店又报来5000套订数,是中间层次的读物的订数第一名,这套书近几年一直在重印。就此思路,我们还计划策划一套六年制的《小学生背诵精品》(6册),市场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不难想象,出书只要出对了路,就会有市场,不用我们去辛辛苦苦和教委联系,去谈判,去学校做工作,就能打开销路,就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标签:策划编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