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技异化的成因、负效应与解决途径论文

试论科技异化的成因、负效应与解决途径论文

【哲学·文化·传播】

试论科技异化的成因、负效应与解决途径

陈玉华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科技异化是指科学技术作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产物,作为人的创造物,却反过来与人的初心相背离,以一种强大的“异己性力量”与人相对抗,并进而控制人、奴役人和危害人。这种异化的科学技术在实践效应上脱离了人的主观愿望,给人的生存带来种种危机,使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不自由、不幸福。要消解科技异化,就需要科技人化,即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人本性原则。

关键词: 科技异化;负效应;生存危机;自由;幸福

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科学技术上的每次重大发现和革新,都会极大地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领域的迅猛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醉迷和享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好处时,却没能获取所期望得到的更大程度的自由和解放,反而陷入了被科学技术奴役和控制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和恐慌之中。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正在逐渐放大它的负效应。尤其是现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对科技的依赖性也愈来愈强,而这种依赖症的直接后果,则是人们对现代科技的恐惧感、焦虑感,以及对自身生存的危机感。科技异化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人们的现实幸福。为此,我们必须对现代科技异化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努力探寻扬弃科技异化的有效途径,从而真正实现人的现实幸福。

一、科技异化及其成因探析

科技异化问题是随着科技负效应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不断放大而逐渐被国内外理论界所关注。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理论界,最早只提“技术异化”,而很少提及“科学异化”。因为依据传统的观点,科学和技术分别指向不同的领域。科学指的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着的理论体系,理论只要不进入实践层面,其自身并不会发生异化。而技术指向的则是实践领域,是对科学理论效应的试用和检验,就此来说技术具备了可能异化的条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和技术已经紧密融合在一起,很难再将二者割裂开来。于是,理论界开始以“科技异化”替代“技术异化”,并力图从哲学意义上定义和诠释“科技异化”。

依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我们可知:“异化”所体现的是主体(人)与主体创造物之间的一种非正常的、对抗性的关系。以此观之,科学技术在内涵上具备了异化的完成条件。因为“从考古学意义上说,人最初是以制造工具成为其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性的,无论如何,工具的制造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科学性和技术性。”[1]而生产工具之所以被当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程度最根本的标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工具中所蕴含着的科学技术成分。科学技术是人劳动的创造物(通过生产工具这一具体的物化形式来体现),而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类生活,所以科学技术也应归属于人的类本质之中,是人的劳动这一类本质的外化和对象化。科技异化即表现为科技这一人的劳动的产物,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却反过来与人的本质相背离,以一种强大的“异己性力量”与人相对抗,并进而控制人、奴役人和危害人,也即是说“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2]

科学技术的这种“反我”表现是随着科技自身的发展及其应用而不断凸显出来的。尤其是在现时代,科技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能量正在充分释放出来。随着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力也正日益加大。作为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效应也在不断加深、放大。可以说,科技异化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并进而极大地降低了人的自由度和幸福感。

人的现实生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多样的关系体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其高度融合的现代科学技术产生异化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不一而足的。因此,要想全面认识科技异化产生的原因,就需对科技本身以及对科技运用过程和运用的大环境进行综合的解析和诊断。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自身的固有属性是科技发生异化的内在原因。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体。科学技术亦是如此,对于人类来说,它是正负效应的集合体。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到应用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行试验和改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伊始,人们总是优先考虑和利用科学技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面即科学技术的正效应,而对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不利因素即负效应,或是由于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当时无法察觉(即恩格斯所谓的人的认识的非至上性),或是由于功利主义的作祟而置之不理。但负效应却同正效应一样实际地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之中(这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日渐凸显出来,如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和控制,其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DDT(双氯二苯三氯乙烷)、氟利昂等。可见,科学技术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负效应,是其发生异化的客观原因。

科技异化首先是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土壤、水、大气三大污染,生物绝灭、濒临灭绝或性状退化,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其次是对人的现实幸福构成威胁。“幸福”指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它表征着人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向往自由、追求幸福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科学技术作为人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但科技异化的最为直接的后果便是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恐慌情绪,并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极大地降低了人的自由度和现实的幸福感。

在2012年11月27日的上海宝马展上,熔盛机械有限公司在展位现场举办了主题为“蝶变”的“熔盛”品牌新品发布会,推出“熔盛”品牌品质型挖掘机的经典产品RS370,这款代表熔盛机械最新研发成果的产品,是在充分调研用户需求,借鉴国内外同类机型优点基础上,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技术领先型挖掘机产品,印证了熔盛机械“用品质服务世界”理念。

周孝勇能按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各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

第一,科技异化导致人的生存面临危机。自然界是人生活资料的天然工厂,也是人的生存场所。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离不开自然界,人的生命活动的实质与内容就是人与自然界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因此,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了人生命活动的自由程度以及人生活的幸福指数。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提升了人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加速了人向自然界索取生产生活资料的进程,科技成了人与自然界互动的最为重要的中介。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人可以为着自己的目的肆意地改造自然界。但是,人在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毫无节制地索取与肆意改造,破坏了自然界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从根本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界间索取与供给的平衡关系。人利用科技创造出了一个人化的自然,并利用科技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其听命于、服从于自己。这种强迫性致使人化自然依据的是人类的意愿而非自身规律进行生成和发展。可见,人与人化自然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对抗性关系,而这一对抗性的关系之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被激化,主要是因为人还够能驾驭科技的力量,并用科技来调节和平衡人与人化自然之间的矛盾。但是,随着人化自然范围的不断扩大,人对科技控制力的减弱,加之科技自身的局限性,使得这一对抗性的关系在不断深化和加剧。人化的自然也不再按照人类的意愿发展,它在不断摆脱人类的控制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种反人类的异己力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科技异化的负效应:对生态环境与人的现实幸福的威胁

一方面,从人的主体意识来看,人的动机和目的是导致科技异化的直接原因。一般来说,作为人类创造财富以及追求幸福的工具和手段,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利弊之别。它在实践中的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人如何去发现、利用和控制它。这诚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利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3]因此,要全面探寻科学技术发生异化的原因,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科学技术被恶用和滥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直接造成了难以想象和无法控制的后果,为人类自身招来了诸如环境恶化、食品安全以及生态危机等重大问题。由此可见,人的道德意识的淡漠以及生存价值观的错位,是科技发生异化的主观原因,同时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对于一个演员来讲,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是非常重要的。演员可以通过运动,如慢跑、游泳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这有助于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表现得轻盈、灵活。良好的身体形态还能够使人变得自信,有助于唱歌发声,塑造一个完美的舞台形象。通过不同的身体姿态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美,有的声乐演唱要表现得端庄、典雅,有的则需要表现出轻盈、灵活。通过身体姿态的变换,向观众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美感,或潇洒豪放,或秀丽甜美。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作品本身要表现的情感是悲伤还是愉快,演员本身都要表现出一种庄重的气质,不能够使身体松懈,从而影响表演。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组治疗后反酸嗳气、胃脘胀满、双胁疼痛、胸闷、食欲不振及大便不畅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6.624,P=0.0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6.624,P=0.0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治疗组比较,χ2=5.875,P=0.0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老年对照组比较,χ2=2.43,P=0.1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第二,科技异化降低了人的主体地位,使人成了科技的奴隶。在自然界中,人的价值无疑是最高的价值,其他事物正是因为人的存在并为人的生存服务才具有价值。在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中,人是主体,科学技术是客体,人应能控制科技的力量。但是,科技异化却把这一主客关系颠倒过来。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强大的力量面前,人对它的控制力在日益减弱甚至到了难以驾驭的地步,如核威慑等。更为可悲的是,在当今社会,人类对科技的依赖已经到了没有科技便无法正常生活的地步,如人对手机、互联网等的依赖。如今,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兴科技的产物俨然成了现代生活的主流和时尚。很难想象,没有现代科技及其产品,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产品对人生活的全面渗透,使人对科技的控制力和主动性在逐渐弱化或丧失,人的存在形式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被科技化、智能化,人开始被动地适应科技的发展,成为现代科技及其产品的崇拜者,进而沦为科技的奴隶。

第三,科技异化造成人的类本质不断弱化,使人成了社会中一个个孤立的点和原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作为一种关系存在物,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他在社会中结成的各种关系。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方式简单,人的交往活动被限定在血亲、种族的圈子内,这种直接而单纯的交往关系却能给人以充实和安全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科技应用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开始提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随之频繁起来,并不断打破血亲和地域的界限。生活在开放的社会中,人只有在不断的交往中获取个人所需并找到存在感。但交往主体的多元以及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使得传统的交往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日益弱化,人需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来适应和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现代科技在不断拓展人们生存交往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为人们的交往提供更为便利的工具。如已被当今社会所普及应用的网络技术,使人足不出户便可轻松购物、与人联络、洽谈生意、了解当天的新闻时事等。但是,这种长期依赖各种工具进行交往的生活方式,助长了人的惰性,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生疏感。生活在现代科技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中,人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原子,孤独、寂寞、不安全感随之剧增。

水利现代化规划目标不同于一般水利发展规划、综合规划、专业规划目标,需要说清什么是本地水利基本现代化,如何评判水利基本现代化是否实现。作为研究,还需说明水利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什么是水利现代化。《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的规划目标采取目标内涵、指标体系、进程标准和形象愿景四结合表述。

三、解决途径:以科技人化扬弃科技异化,消解科技负效应

科技异化割裂、颠倒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扼杀了人的主体性,使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压抑和不自由。因此,只有消解和扬弃包括科技异化在内的所有异化现象,人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取更多的自由和幸福,“‘幸福’本质上就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回归,意味着人的一切异化、一切压迫性的生存状况和境遇的消解。”[5]而要扬弃科技异化,最大限度消解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实现人的现实幸福,就需要用科技人化扬弃异化,消除科技的负效应,即增强人的责任意识,建立科学的科技价值评价体系。

首先,要增强人在发展和应用科技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从本质上说,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新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的主体意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原动力,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正反映出人的主体意识的弱化和缺失。所以,在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每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之前,都要充分考虑它应用后所能带来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果,并综合衡量其产生的结果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等诸领域的影响。同时,对于正使用着的曾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而如今却发现其危害性越来越大的科学技术,要坚决舍弃。唯此,才能既最大限度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又能避免科技异化的产生。

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并以此来指导和规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以人为本”是一种发展理念,它体现了一定的价值立场和取向。这一理念的核心便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把实现人的利益、谋取人的现实幸福作为一切事物活动和发展的原则与宗旨。因此,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必须坚持并服从这一原则和宗旨。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在每一科技项目从研发到应用,都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

再次,要建立科学、长效的科技价值评价体系。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对科学技术价值的评判都局限在它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即人们常说的功利性。诚然,任何一项科学技术是否有价值及其价值量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它的有用性,但若过分强调它的有用性或只注重它的功利性,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该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因为一旦有用性变成科学成就的唯一标准,具有内在科学重要性的大量问题就不再受到研究了——这些规范限制了科学潜在生长的可能方向,威胁了科学研究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社会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因此,要发展好和利用好科学技术,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唯功利是尊的价值评价标准,建立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科技价值评价标准体系。这一标准体系应包括经济标准、政治标准、文化标准、伦理标准以及生态标准等。把科技纳入到这一综合评价体系下,放眼长久,以人为本,去弊存利,这样才能实现科技为人服务的目的。

四、结语

作为人劳动的产物,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最为直接也最为密切。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是科技的本真要义和价值诉求,这也是人创造科技的初衷和目的。从人类生活的历史进程看,科技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的生活,而且还提升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但是,科技在不断拓展人的生存空间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破坏和恶化人的生存环境。也即是说,科技在发挥它的正效应的同时,其负效应也在不断凸显和加剧,这种不断放大的负效应即是科技异化的具体表现。在现时代,科技异化已然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隐忧,成了科技自身前进道路上的束缚和绊脚石。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正确评估科技的实践效应,注重科技的伦理价值和人本导向,彻底改变不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尊重自然、社会与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科技人化来消解科技异化,在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科技的正效应并竭力弱化其负效应,使科技正效益最大化,从而使科技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人的现实生活。

[ 参 考 文 献 ]

[1]王维.哲学视角中的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62.

[2]李桂花.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J].哲学研究,2004(1).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5]杨楹.马克思哲学的最高诉求:“人民的现实幸福”[J].哲学研究,2012(2).

[6]R·K.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范岱年,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348~349.

On the Causes,Negative Effects and Solu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ienation

CHEN Yu-hua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nyang,464000,China)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ienation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a product of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and a human creation,can in turn deviates from the initial intention of the human being.With a strong “exotic power”against people,it will then control,enslave and harm people.This alien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separated from the subjective desire of human beings in practical effects,bringing various crises to people's survival and making people manifest themselves as unfree and unhappy in the real life.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alie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is necessary to humanize it,that is,to enhance people’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o strengthen the principle of human nature.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ienation;negative effects;survival crisis;freedom;happiness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37(2019)02-0068-04

收稿日期: 2019-04-08

作者简介: 陈玉华(1977—),女,河南息县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孟建伟)

标签:;  ;  ;  ;  ;  ;  

试论科技异化的成因、负效应与解决途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