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社会于课堂--发挥《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指导作用论文_程肇华

融社会于课堂--发挥《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指导作用论文_程肇华

程肇华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开发区滨河小学 266600

【摘要】《义务教学标准》明确的指出,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充当学生实践构成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和指导者,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投入的学习和成长。本文就简要的分析了如何在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指导。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能力;指导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33-01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活动,建立在与学生相关的事物基础上,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未来在社会层面的实践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把握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利用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情景设计法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提高他们社会实践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解读,以及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能够在这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教师设定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一定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充分的融入到当时的教学环境中来。教师们在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背景下进行实践教育,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同时,情景设计法也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多重感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实现案例重现、利用音乐渲染教学氛围、进行实物的演示和操作、用语言、动作等描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立足于学生们感兴趣的点,坚持从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学生们的兴趣点出发,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我的角色和责任》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按照这样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在家里,学生们扮演的角色是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在教室里,学生们扮演的角色是教师的学生、其他同学的朋友;在社会,学生们扮演的角色是一位公民;在公交车上,学生扮演的角色是一位乘客等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人,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多变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下分析自己曾经存在的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做一个懂礼貌、讲道德、树文明的人。

2、利用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们与他人沟通交流、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这是培养学生们社会实践能力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观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尝试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因为小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社会的环境下,缺乏实践经验,而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没有接触足够的人和事物,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的发展也不够成熟,缺少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经验。那么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的守则和方法,选择一些学生们容易熟悉和亲近的人,例如学生自己的家庭成员、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好朋友的家长等等,通过与这些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学生能够很快的消除与陌生人接触的紧张感,树立一定的自信。其次,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拓展学生们的学习领域。因为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理论性的知识,教师们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将学习好的理论内容应用于实践中来。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联系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方面,确保是与学生的学习有紧密关联的实践活动,并且以基础的教材知识为出发点,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拓展和衍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3、拓展体验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的实践考察和活动都是要求学生亲身参与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在点燃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加强他们对于教材中知识点的理解,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体验空间和范围,确保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在一起。参与社区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们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渠道,学生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感受到广大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在劳动过后,让学生宣传文明礼仪、遵守道德规范,张贴有关交通安全、垃圾分类、保护公共财产的宣传标语时,他们才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因为他们真的感受到了这些社区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在完成这些实践活动的同时,学生不仅能够很好的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够得到除了教师之外的教育教学,以更加深刻、淳朴的真情回报广大群众,向社会证明自己的能力,带动所在社区的各项意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并不是参与一两次实践活动就能够很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不断的寻找实践机会,尽可能的找到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践机会,将实践与课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化理论为自我思想,不断的提高自我实践能力和综合修养。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恰当的学习氛围、找到恰当的教学入手点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社会实践活动视作生活、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钟丽香."寻找狮岭的故事"《品德与社会》大型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J].时代教育,2018,(6):166-167.

[2]池长春.《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性策略探究 ——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7,(9):94.

论文作者:程肇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融社会于课堂--发挥《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指导作用论文_程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