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政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多次强调了要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学习邓小平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对当前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讲政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的政治观是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的政治观
要完整地把握邓小平关于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的思想,首先要弄清楚邓小平的政治观。通读《邓小平文选》,就可以发现,邓小平的政治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阶级斗争的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就是各阶级间的斗争。邓小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又根据我国阶级斗争状况变化的实际,提出新的论断。这就是,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他指出,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无论是缩小或者夸大,都要犯严重错误。
2.经济建设的政治。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往往把政治与阶级斗争等同起来,因而淡化、排斥政治。其实,这是对政治的莫大误解。政治是一个阶级性、历史性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就无产阶级政治来说,在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的不断变化,其具体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当无产阶级还没有夺取政权时,它的主要任务是夺取政权。这时的“政治”主要是各阶级的斗争。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这第一步指的就是剧烈的阶级斗争。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这时,无产阶级将从阶级斗争的政治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的政治”。列宁则更为直接地指出:“现在我们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列宁选集》第4卷第370—371页)他还强调说:“要是用旧观点来理解政治,就可能犯很大的严重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370页)
邓小平继承了列宁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论断:“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4页)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经济建设“是我们解决国内问题、国际问题的最主要条件”。实现四化,首先是到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这个政治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民民主政权才能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得到雄辩的证明,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巩固。从这个意义讲,经济工作是最大的政治。这既是邓小平对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现实所作的重要理论概括,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政治路线和政治目标的重要理论基础。
3.国际政治。所谓国际政治,是指在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政治的实质是各行为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核心是国家的利益关系。主权国家和其他行为体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活动,力图引导和影响国际形势的发展,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环境。要引导和影响国际形势的发展,首先对国际形势要有正确的判断。这是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策略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利的国际环境,邓小平高瞻远瞩,对国际政治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将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同上,第112页)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不会改变。邓小平说:“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同上,第344页)他还强调说:“帝国主义肯定想要社会主义国家变质。”(同上,第320页)帝国主义的阴谋已在东欧、苏联得逞。今后他们会集中力量来对付中国。因此,邓小平也提出了我们的战略和策略;一是自己不乱,认真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只有这样,“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同上,第321页)二是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奋斗。这样,我们才能争取到和平的国际环境,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政治观三个主要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建设的政治居主导地位,其他两个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政治。当然,经济建设的政治也离不开阶级斗争的政治和国际政治。之所以这样说,这是因为:邓小平政治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一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无论是强调阶级斗争政治,还是强调国际政治,都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展开的。强调阶级斗争的政治,一方面是不能象过去那样,单纯突出政治,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冲击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不能忽视阶级斗争,必须加强对反社会主义、破坏现代化建设的分子实行专政,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一句话,邓小平是围绕经济建设来谈阶级斗争的。强调国际政治,也是联系经济建设来谈的。强调国际政治是为了正确地把握国际形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使我们能够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邓小平的政治观是把经济与政治具体地历史地统一起来的政治观。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是邓小平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思想的核心内容
关于这一点,一方面,如前所述,邓小平同志强调了加快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即强调了经济建设的政治。另一方面,突出了我们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目标。
现代化有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邓小平强调说:“我们搞的现代化有一个名字,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同上,第181页)他还说:“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同上,第204页)邓小平还针对实践中只顾经济不顾政治的现象批评道:“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个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同上,第154页)很显然,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的论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既要抓经济建设,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其实质是要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
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的基本手段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这是邓小平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观点。他多次阐发“两手抓”的思想。他曾在不同场合指出,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打击经济犯罪;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教育、抓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虽然表述不同,但都体现了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的思想,也就是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实质是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换句话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的基本手段。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抓经济,很好理解。抓政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抓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即抓社会主义制度、原则、指导思想等;二是抓政治保障,主要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分子等。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只有通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办法来实现。否则,“一手软一手硬”,就不可能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因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是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的基本手段。正是这个原因,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标签:政治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经济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阶级斗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