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安全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用血量的逐年增加,传统的检测方法已无法适应血站高效、高通量的捡测需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其标准化、自动化、通量大等特点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工赖氏法检测ALT的方法。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及人为出错率,简化了流程,节约了试剂消耗,并且降低了生物危险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现将我站检测中心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480型)在使用中的质量控制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并汇报如下:1检测前的质量控制1.1标本的质量控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样本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包括抗凝条件、离心条件及血液本身质量及溶血、脂血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建议采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试管,采集后的血液须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避免血液与抗凝剂不能充分接触造成血凝块的形成,导致加样针出现堵针甚至拖带污染的现象。样本的离心条件建议为3000r/min,10min为宜,保证血浆与红细胞有效分离的同时又可避免红细胞损伤溶血。离心后血浆量在2ml以上,保证在酶免等项目完成的基础上ALT检测还有足够的血浆用以检测。重度脂血的样本会因血浆内脂肪干扰对ALT的结果判读造成影响。标本条形码粘贴不规范,污损等会造成机器读取条码异常。因此,样本接收人员应对以下样本拒收:破损或渗漏、溶血、脂血、凝血、样本量不符合要求、条码不合格等。接收的标本应贮存于2~8℃冰箱并在规定时间内检测。1.2试剂的质量控制:试剂采用上海科华及浙江伊利康公司的成熟ALT检测试剂。以上试剂均置于2~8℃冰箱存放,使用前试剂应提前从冰箱取出平衡至室温再使用。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合使用。试剂槽(存放W1/W2清洗液)应定期清空并用0.9%生理盐水清洗,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形成结晶影响清洗效果从而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试剂添加时应避免气泡形成导致少加或漏加试剂而漏检。1.3仪器的质量控制:仪器的日常开机维护保证仪器正常运行的最合适条件为18~27℃,相对湿度15% ~80%。开机前先检查不间断电源,确保实验中有稳定的电源供应,保证机器运转良好;避免因突然断电造成的实验中断和数据丢失。开机前确认纯水机正常工作确保纯水供应,清空废液桶后开始对机器进行初始化及开机维护,冲洗管路和加样针,保证管路畅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检测中的质量控制2.1溶血、脂血标本的处理:日常检测中除拒收的标本外还有部分轻度溶血、脂血的标本,在检测时可适当稀释以减少干扰,捡测结果再乘上稀释倍数得出最终结果。2.2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每批次的实验均对试剂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使用北京康彻斯坦公司提供的ALT质控血清试剂与检测标本进行同步检测对试剂及该批次实验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若质控结果失控需全面查找分析原因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可以发放,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测并填写相关质量记录。室间质量评价是衡量实验室检测水平的重要方法,质控物须在实验室常规条件下与实验室常规标本同步检测,我室每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3次,合格率均为100%。对生化分析仪进行系统全面的质控管理,是提高试验准确性、精密度的关键。3检测后的质量控制3.1仪器硬件的维护:按规范做好生化仪的维护是保证仪器设备性能良好、ALT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生化仪维护分W1和W2,每日进行W1维护,每周进行W2维护,每月除进行W2维护外必要时可将比色皿用清洗液浸泡过夜,节假日如遇机器长时间不用时,也应2~3d开机1次冲洗管路以防液路系统被结晶堵塞。3.2仪器软件的维护:如果设备需要连续使用时,最好每天开关机1次,以保证电脑操作系统工作正常。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软件中会存在大量的检测结果数据、机器报警提示信息、缓存等等,这些数据大量存在于系统软件中会影响软件的处理速度,给日常的工作带来不便。因此需定期将数据清理或移至硬盘中保存以保证检测过程中系统软件的良好运行。4常见故障的排除4.1加样臂旋转故障:解决此类问题,一般用洗耳球将试剂和加样臂的底部和前下方光电感应器吹干净或用沾有酒精的棉签将光电感应器光电感应部位擦拭干净即可排除[1]。4.2加样针堵塞故障:此类故障,会造成加样量不足问题产生,如出现故障,则需要停止测试,并取下加样针,用厂家提供的捅针疏通[2]。有时会遇到不易疏通的情况,可能是纤维蛋白凝块干结在加样针孔内,可以在酒精灯或打火机上烧一下,就能疏通。4.3比色杯不合格:比色杯问题主要为透光率不合格,而透光率不合格的主要成因为比色杯不干净造成,如比色杯内存在污物,则需要及时进行清理,若有划痕,则需要及时更换,保证比色杯透光率[3]。4.4 仪器报警提示的处理:常见的仪器报警为样品量不足、加样停止、项目超出线性范围等,这些情况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遇到报警信息可对照说明书判断报警原因,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仪器异常的调整,并尽快完成检测流程。4.5清洗液不足:机器内清洗液应于检测前需补给充足,因检测过程中若清洗液不足可能造成检测中断且不易判断中断原因。因其提示信息通常与检测试剂不足的提示信息相同。参考文献:[1]刘泽金, 胡颖松. Roche Modular D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性能验证[J]. 检验医学, 2011, 26(8): 531-535.[2]王军峰. 全自动生分分析仪检验质量控制[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8, 23(2): 109-110.[3]罗莹, 黄小虎, 谢丹阳等. 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1): 1432-1433.
论文作者:边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试剂论文; 全自动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标本论文; 生化分析仪论文; 比色论文; 仪器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