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性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过是共产主义的同义语。“科学社会主义”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①其实,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而且也区别于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现代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

长期以来,许多人既没有将科学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也没有将科学社会主义和后发展国家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区别开来。不少自以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人们,显然是从列宁和斯大林的论述,从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实践,来理解社会主义的。在他们看来,传统社会主义(其经济特征是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实践。但是,由于欧美发达国家并没有率先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一些人开始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质疑;由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难以为继,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转轨”,一些人进而对科学社会主义发生动摇。现在,有些人又从改革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了。在不少人那里,科学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界限已经模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好像已经说不清楚了。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界定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把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归大堆、集中劳动和平均分配就是社会主义。第二种,把国家和政府的职能等同于社会主义。认为国有化和政府干预就是社会主义的措施和步骤。第三种,把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形式等同于社会主义。认为凡是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形式就是社会主义,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凡是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办法就是社会主义。第四种,把企业、资本、劳动和生产的社会化等同于社会主义。这样一来,商品生产、价值形式、雇佣劳动(合同劳动)、资本等等都可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了。有的学者甚至把西欧的民主社会主义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

这些观点是正确的吗?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一、科学社会主义以“两个伟大发现”为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这就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他的基本理论观点(指导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作了高度概括,不仅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核心内容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和历史趋势。就后者来说,既包含了“两个必然”,也包含了“两个决不会”。

恩格斯把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和“两个重要事实”。“第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这就是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二个重要发现,就是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揭示了在现代社会内,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②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制服不了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由于马克思的“这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③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因此,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可以归结为“两大发现”和“一个结论”。

马克思主义是从对客观历史事实的科学分析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因而是正确的和科学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以普遍的人的解放为最高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确立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目标。共产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首先体现在这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解放归根到底是人本身的解放。科学社会主义要实现的人的解放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其次是全人类的解放,再次是世界的解放。普遍的人的解放包括许多方面:从依赖关系——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从孤立封闭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奴隶般的分工和片面发展中解放出来;从动物般的生存竞争中解放出来;从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中解放出来;从自然规律的强制下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中解放出来。因此,“人的解放”是全方位的解放。在所有这些方面中,最重要的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消灭阶级。

可见,社会主义并不仅仅在于消除贫困,也不在于实现平等,而是要消灭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总是把社会主义描绘成一种公平分配和权利平等的社会。马克思指出,虽然按劳分配和商品等价交换相比包含着进步,“但这个平等的权利总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④恩格斯也指出,“用‘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来代替‘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这也很成问题。”有些不平等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平等的王国,是以“自由、平等、博爱”这一旧口号为根据的片面看法,只能引起思想混乱。⑤无论平等要求是如何产生的,“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而且,平等的观念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⑥

实现人的解放关键是经济解放。经济解放有双重涵义:一是摆脱旧的经济关系对劳动者的经济剥削;二是摆脱旧的经济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⑦

三、科学社会主义找到了实现的条件和形式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发现了实现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形式。离开了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目标就会成为空洞的口号和说教。这些条件和形式以及借以形成的经济特征,构成了共产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质的规定性。

实现人的解放的基本条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直接占有。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最重要的是,改变“劳动和所有权(后者应理解为对生产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破裂和对立”状态,即改变生产的“资本的形式”,实现“原有的统一的恢复”。⑧也就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⑨社会主义社会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⑩但是,“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11)可见,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建立一般的公有制,而是社会所有制基础上的共同生产和联合劳动。

共产主义将彻底消灭旧的分工。真正的分工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时开始的。由于分工,“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12)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除商品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13)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城乡的分离和对立。城乡分离和对立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在产业和地域上的表现。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共产主义共同体的首要条件之一。恩格斯指出,“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它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必需,同样它也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必需。”(14)

共产主义社会把自由时间视为真正的财富。马克思肯定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使交换价值消灭了,劳动时间也始终是财富的创造实体和生产财富所需要的费用的尺度。但是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15)

因此,我们决不能把科学社会主义目标实现的条件和形式,和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和形式混为一谈。

四、科学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孕育成长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资本主义生产以对立的方式为它创造着必要的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不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也不是以往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能够提供的,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充分发展的产物。

任何新的生产方式都是在原有的生产方式内部孕育产生出来的。“无产阶级解放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的。”(16)“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类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统治。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创造了地球表层一样。”(1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对立的形式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前提条件。马克思从依照人的社会关系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形态或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自由联合关系。在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劳动的极端异化形式是一个必然的过渡点。恩格斯指出,“正像马克思尖锐地着重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坏的方面一样,同时他也明白地证明这一社会形式是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度的水平所必需的;在这个水平上,社会全体成员的平等的、合乎人的尊严的发展,才有可能。”(18)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克服了先前一切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指出,“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19)就这个意义来说,没有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的内在矛盾在否定自身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生产创造条件。“资本的限制就在于:这一切发展都是对立地进行的,……但是这种对立的形式本身是暂时的,它产生出消灭它自身的现实条件。”(20)“资本转化成的普遍社会力量同单个资本家控制这些社会生产条件的私人权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触目惊心,并预示着这种关系的消灭,因为它同时包含着把物质生产条件改造成为普遍的、从而是公有的社会生产条件。”(21)

由上可见,科学社会主义决不是一种理想和教义。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22)“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23)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24)

五、科学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对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也体现在它同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对立上。无论是就理论思想来说,还是就实践形态来说,不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不以人的全面解放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缺乏现实条件和实现形式的社会主义,不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都不能说是科学社会主义。

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理论提出之前,“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就已经出现了;但它反映和代表的不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作为反动的社会主义,是从反面即右的方面批判资本主义的,力图以社会主义的名义把社会拉向后退。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社会改良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前者把国有化和政府干预本身等同于社会主义;后者则把所谓民主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空想社会主义”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在社会主义上的表现。它不以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因而只能诉诸理性,只能凭借头脑构想社会主义的模式。民粹派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空想社会主义。它力图在落后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次大战以后,比较盛行的所谓社会主义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落后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或者农民共产主义,以及二者的混合物;另一类是西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集中表现在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上。如前所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公式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马克思又把这个公式扩大到占有交换手段方面。恩格斯指出,不能抽象地谈论“劳动权”。劳动权在资产阶级的意义上是一种胡说,是一种可怜的愿望,“但是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但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从来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25)

六、科学社会主义善于利用合作社和租赁作为过渡形式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私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转变的方式因私有制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对于剥夺者(资本和大地产)采取剥夺的形式,而对于农民的土地则应当以合作社和集体所有制作为过渡形式和中间环节。

对于剥夺者的财产必须实行剥夺。马克思指出,资本本质上是靠剥夺——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对雇佣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夺,对小资本家资本的剥夺——积累起来的。大土地所有者的地产也是如此。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外壳不相容的时候,“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26)通过“剥夺剥夺者”建立以社会所有制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27)

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必须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恩格斯说,“在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这一点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但事情必须这样来处理,使社会(即首先是国家)保持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样合作社的特殊利益就不可能压过全社会的整个利益。”(28)

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全部劳动工具和房屋,决不排除租赁关系。恩格斯指出,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全部劳动工具和拥有全部工业,“则‘劳动人民’将成为房屋、工厂和劳动工具的总所有者。这些房屋、工厂和劳动工具的用益权,至少在过渡时期难以无偿地转让给个人或团体。同样,消灭地产并不是消灭地租,而是把地租——虽然形式发生变化——转交给社会。所以,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全部劳动工具,决不排除保存租赁关系。”(29)

七、科学社会主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革命形式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革命方式和斗争策略。

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有计划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消费能力狭小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矛盾的解决”,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30)

暴力革命是一般规律,并不排除以和平方式废除私有制。马克思指出,“革命不是靠法律来实行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曾经使用了多种办法,“但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来就是一种经济力。”(31)“如果无产阶级本身还是一个阶级,如果作为阶级斗争和阶级存在的基础的经济条件还没有消失,那么就必须用暴力来消灭或改造这种经济条件,并且必须用暴力来加速这一改造的过程。”(32)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者是最不反对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的人。但是,“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暴力压制,因而是共产主义者的敌人用尽一切力量引起革命。如果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因此最终被推向革命,那时,我们共产主义者将用行动来捍卫无产者的事业,正像现在用语言来捍卫它一样。”(33)可见,究竟采取何种手段,取决于资产阶级如何对待无产阶级。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越是完善,越有可能采取和平手段。

在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34)这里所说的“政治上的过渡时期”,指的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而不是其他意义的过渡。

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可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恩格斯指出,“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因为那里的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在法国和德国的可以间接建立,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小资产者。”(35)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形式应当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恩格斯在1894年总结法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实行突然袭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从下面进行革命的时期暂时结束了,跟着来的是从上面进行革命的时期。”德国工人及其社会主义政党,对工人阶级事业做出的新的重大贡献是,他们给了世界各国同志一件新的锐利武器,即向他们表明了应该怎样使用普选权。这是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人们发现,在资产阶级用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东西是工人阶级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我们是“革命者”、“颠覆者”,但是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和用颠覆的办法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36)在这里,恩格斯把革命的形式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下面进行的革命,即不合法的颠覆手段和武装斗争;另一种是从上面进行的革命,即合法的选举手段和议会斗争。究竟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条件和环境的差别,以及成效和代价的权衡。

八、后发展国家可以走一条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

前面所讲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作为共产主义同义语的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发达为前提的,是世界性的运动。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不能直接运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后发展国家的。那么,这些国家的发展进程和前途又将如何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明确论及。但是,他们在着重考察西欧国家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联系到下述两类国家的发展前途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一类是保存了土地公有制残余的国家(如俄国);另一类是半文明国家(欧美的殖民地)。

关于俄国公社及存在土地公有制残余的国家的发展前途问题。马克思指出,虽然俄国公社不可能直接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但可以以土地公有制为出发点,走一条避免资本主义苦难的特殊发展道路。恩格斯指出,“不仅可能而且勿庸置疑的是,当西欧各国人民的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和生产资料转归公有之后,那些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公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段的一切国家。”(37)但是,由于俄国公社的解体和土地公有制残余的灭绝,由于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陷入低潮,因而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并没有成为现实。尽管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对于落后国家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于半文明国家的发展前途问题。恩格斯指出,“我们在自己家里将有足够的工作要做。只要欧洲和北美一实行改造,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做出极好的榜样,使各个半文明国家完全自动地跟着走,单是经济上的需要就会促成这一点。至于这些国家要经过哪些社会和政治发展阶段才能同样达到社会主义的组织,我认为我们今天只能做一些相当空泛的假设。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他国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否则就会断送自己的胜利。”(38)这就是说,欧美发达国家成功的社会改造可以为半文明国家提供榜样。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无论是俄国公社,半文明国家,还是处在资本主义之前的国家,都有可能避免资本主义的苦难。前两者都存在土地公有制或公社制度的残余。除此之外,它们都依赖于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就是西欧国家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对落后国家提供示范和帮助。然而,这样的条件至今没有出现,而一部分后发展国家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说明,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一定以上述条件为前提。在这里,作为前提条件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指导,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发展。可见,实践已经超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认识。

结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要在于经济条件的客观性和现实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性。现实的经济条件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独特的阶级性和前所未有的高级性和世界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它本身的特殊性,同形形色色的所谓社会主义的区别开来。两个事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具有生命力,传统社会主义道路难以为继,不能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而只是说明,共产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条件比我们通常的理解要高得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证明,在发达国家尚未发生根本性的革命变革之前,后发展国家只要形成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只要它们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指导,避免导致自我毁灭的“左”的和右的错误,那么,在国内国际的一定条件下,同样有可能走上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道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标志是,工人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国家代表人民控制经济命脉,并以此保护劳动阶级的权益。但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本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等于“先于发达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包含了一定的社会主义因素,但经济关系还不可能具有共产主义性质,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人类社会第二阶段的任务。这是另一种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将其称之为“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本身的科学性,同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区别开来;必须把后发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必须把作为资本主义直接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同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区别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从后者中可以抽象出来的是后发展国家如何走上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既不能从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也不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它的初级阶段)理解科学社会主义。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13)(14)(22)(27)(29)(30)(32)(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0、334~338、365~366、304~305、325、448、633~634、646~647、60、473、217、759~760、286、314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6~597页。

(11)(12)(17)(23)(24)(33)(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83、773、87、210~211、239页。

⑦⑩(25)(28)(36)(37)(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1、693、508~509、675、512~524、443、649页。

⑧(1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65~466、282页。

⑨(26)(3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4~875、873~874、860~861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36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394页。

(16)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65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